湖北省黃岡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在創新中發展與進步黃岡市農科所在進行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十分關注當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力爭在高科技農業發展中占有自已的位置。 一是根據農業部關於全國農作物的區域布局,撤銷了小麥研究室;二是根據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要求,成立了農作物區試站和作物新品種選育和同時,著手果樹、花卉、蔬菜、藥材等多種經濟作物的開發性研究。 四、在創新中發展與進步黃岡市農科所在進行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十分關注當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力爭在高科技農業發展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黃岡市農科所長期承擔國家、省市下達的農作物新品種(系)選育,新品種繁殖、示範、品種區域試驗,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等多方面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十五”期間,主要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子課題,湖北省“十五”重點攻關子課題,省農業廳和農科院課題,以及國家、省級稻麥棉油等作物區試項目30多項。
建所以來,共完成各類課題2196個,取得科技成果148項,其中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項,獲地市級科技成果獎36項,在省級以上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800多篇,主編了《鄂東土肥》等專著八部,培育稻、麥、棉、油新品種(系)50個,累計推廣3億多畝,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100多億元。
“八五”以來的主要科技成果
黃岡是農業大市,也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之一,全市以水稻為主的糧食作物總產為30億公斤,棉花總產100多萬擔。黃岡又是雙季稻主產區,全市農作物複種指數達2.38。針對黃岡的具體情況,黃岡市農科所歷來以水稻新品種選育為主,以棉花新品種選育為輔,突出雙季稻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棉花新品種選育的特點,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一、 水稻育種
90年,高產抗病早稻親品種鄂岡早1號通過省級審定,先後推廣600餘萬畝,92年獲黃岡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9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繼鄂岡早1號之後,又選育出優質、高產、抗病早稻品種鄂早11號,並於1995年通過省審定,該品種是湖北省早稻優質米品種選育的突破,97年作為全省早稻主推品種,同時成為全省早稻區試統一對照種,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1997年獲黃岡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優質早稻“鄂早14”和優質晚雜新組合金優12同時通過省審定,兩品種目前均為湖北省早稻和晚稻的主推品種。2002年,早雜“金優152”通過湖北省審定,已推廣50餘萬畝,優質抗病早稻“鄂早14”累計推廣200多萬畝,占全省早稻的30%;優質高產晚雜“金優12”是湖北省自育米質達國際三級優質稻米的第一個品種,已推廣種植近200萬畝,系湖北省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級優質米品種推廣面積最大,推廣速度最快的品種,2002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優質高產早稻“鄂早18”和“鄂晚12”(粳稻)兩品種通過省級審定,鄂早18稻米品質達國標二級優質米,該品種的育成,是湖北省早稻新品種選育的又一重大突破。去年,鄂早18已通過全國區域試驗,今年已在南方稻區安排生產示範,即將通過國家審定。2004年,晚雜新組合“金優38”通過了省級審定,該品種稻米品質達國標二級,使湖北省晚雜新組合選育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自“九五”以來,黃岡市農科所共選育並審定了水稻品種8個,在湖北省內外處於領先地位,累計種植面積近5000萬畝,增創社會經濟效益約20億元,目前所內擁有水稻育種材料 3000多份,水稻“三系”育種自成體系。除上棕品種外,所內尚貯備早雜、晚雜、中雜等新組合100餘個,特別是在優質米不育系和亞種間超高產組合選育方面,正在不斷通過篩選,區試而最終轉化為生產力。
二、 棉花育種
在重點抓好水稻育種的同時,黃岡市農科所並未放鬆棉花育種。1993年,選育了高產棉種鄂棉18,先後通過了湖北省和國家審定,1995年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由於該品種在長江流域區試中,其單產邊續居第一位,在長江流域累計推廣近3000萬畝,1995年,獲黃岡地區科技進步特等獎,1996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高產棉花新品種鄂棉22通過審定,2000年通過國家審定,該品種1996年被湖北省科委列為重大科技成果,1998年被國家科委列為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同年被湖北省農業廳重點推廣品種,累計推廣600餘萬畝;2004年,鄂棉24通過省審定。上述品種累計推廣3000餘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近30億元。為適應棉花生產的需要,黃岡市農科所數年前已開展抗病、抗蟲、雜交棉的選育,目前,參加省區試的抗病雜交棉組合20-9在全省區試中畝產居第一位,可望2005年審定。棉花研究室尚貯備了一批優質、高產、抗病(蟲)新品系和新組合。
三、 小麥育種
自1995年以來,黃岡所先後育成並審定了小麥新品種鄂麥13和鄂麥21,並被省農業廳列為重點推廣品種。
在創新中發展與進步
黃岡市農科所在進行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十分關注當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力爭在高科技農業發展中占有自已的位置。根據生命科技理論及其生物技術套用不斷發展的趨勢,在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支持下,借重點所建設之機,建設了以生物技術套用為主的科技大樓,調整研究室布局。一是根據農業部關於全國農作物的區域布局,撤銷了小麥研究室;二是根據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要求,成立了農作物區試站和作物新品種選育和同時,著手果樹、花卉、蔬菜、藥材等多種經濟作物的開發性研究。目前,生物技術套用研究室利用生物克隆技術和種子、種苗的脫毒、組培與快繁技術,獲得更為豐富的特種,不僅豐富了主要農作物的育種材料,加速了育種進程,而且,已經著手了洋芋、山藥、草莓、桃樹、藥材等作物的莖尖脫毒和細胞組織培養工作,並已初步取得了成效,為加快黃岡所農作物育種速度和多途徑地研發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四、在創新中發展與進步
黃岡市農科所在進行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十分關注當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力爭在高科技農業發展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根據生命科學理論及其生物技術套用不斷發展的趨勢,在農業部及省科技廳和農業廳的支持下,借重點所建設之機,建設了以生物技術套用為主的科技大樓,調整研究室布局。一是根據農業部關於全國農作物的區域布局,撤銷了小麥研究室;二是根據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要求,成立了農作物區試站和作物栽培研究室;三是組建了生物技術套用研究室。在抓好稻棉等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著手果樹、花卉、蔬菜、藥材等多種經濟作物的開發性研究。目前,生物技術套用研究室利用生物克隆技術和種子、種苗的脫毒、組培與快繁技術,獲得更為豐富的物種,不僅豐富了主要農作物的育種材料,加速了育種進程,而且,已經著手了、土豆,山藥、草莓、挑樹、藥材等作物的莖尖脫毒和細胞組織培養工作,並已初步取得了成效,為加快黃岡所農作物育種速度和多途徑地研發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