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史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6月1日。建館以來,先後共聘任名譽館長1名,館長4位,副館長12人。首任館長沈肇年,清末秀才;著名方誌學家朱士嘉先生為第二任館長,後任名譽館長;第三任館長是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吳丈蜀先生;現任館長朱啟耕。累計聘任館員300多人。現有館員30人。館員中有民主黨派成員12人(民革3人、民盟3人,民進2人,農工2人,九三1人,民建1人),無黨派人士13人,中共黨員5人(其中交叉1人)。有文史專長的15人,書畫專長的12人,其他3人,在館裡領取生活費的4人。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6月1日。建館以來,先後共聘任名譽館長1名,館長4位,副館長12人。首任館長沈肇年,清末秀才;著名方誌學家朱士嘉先生為第二任館長,後任名譽館長;第三任館長是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吳丈蜀先生;現任館長朱啟耕。累計聘任館員300多人。現有館員30人。館員中有民主黨派成員12人(民革3人、民盟3人,民進2人,農工2人,九三1人,民建1人),無黨派人士13人,中共黨員5人(其中交叉1人)。有文史專長的15人,書畫專長的12人,其他3人,在館裡領取生活費的4人。
館員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大都有很高的學識和聲望。館員中,有前清進士舉人生,有留學美、英、法等國和國內各大學畢業的高級知識分子;有作家、詩人、書畫家、篆刻家、中西醫生、武術家等;有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歸國華僑和從台灣回省定居的愛國人士;有興中會會員,同盟會會員,還有舊政府的國會議員,國大代表以及軍、政、教育、司法等各界人士;同時也安置了一些高級民主人士的家屬。
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的領導關懷下,館員們認真學習,發揮知識優勢,搶救文化遺產,整理圖書文物。搶救出古書3587部,共39770冊,碑貼624件,其中楊守敬繪製的《歷代輿地沿革圖》、《水經註疏》版片彌足珍貴。館員們調查名勝古蹟,編寫了《江漢訪古錄》、《湖北省自然災害歷史資料》,積極開展詩詞書畫創作活動,修篡湖北省各縣地方志,整理出版了《唐醉石治印選集》等。我館現收藏古籍圖書線裝本1700餘套,現代圖書800冊。
新中國成立後,董老(必武)極為重視《湖北文征》的整理編纂出版工作。1959年,沈肇年館長赴京出席政協會議,董老就文征之事面授編審原則,並邀在京開會的湖北省省長張體學會商決定出版《湖北文征》。1994年湖北省政府七屆一次會議中,館員們利用列席會議之餘,適約原省政協副主席石泉和3位常委,聯名提出《建議撥款搶救我省重要文獻--湖北文征》議案。省政府隨即撥出專款,組成以蘇曉雲副省長為主任委員的出版工作委員會,以館長吳丈蜀為主審的審訂委員會。經過歷時5年的審訂,一部收錄元、明、清三代鄂人名作的重要歷史文獻匯集了2700餘位作者,8400餘篇文章,共580萬字,分裝為13卷的《湖北文征》終於在世紀末得以面世,填補了湖北古籍出版的空白。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關懷、支持下,文史館健全了組織,增加了領導力量,從而激發了館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開展了文史研究活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面貫徹中央精神,加強組織領導;組織館員學習,關心館員生活;開展參觀考察活動,加強館際交流;舉辦書畫展覽,支持著書立說;積極參政議政,以文會友,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