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有專職教師40餘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2人,其中院級學術帶頭人2人,學術骨幹5人,專職學位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7人,在讀碩士4人。體育學院設有大學體育部、體育教育系、社會體育系。還設有綜合、專業、球類、基礎理論、民族傳統體育五個專業教研室。

學院簡介

學院堅持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服務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針,近3年來,學院承擔科研項目總計1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共1項,省地方政府項目共10項,學院現設有校級研究項目30餘項。建有體育測量評價、人體生理解剖、體質測試等多個實驗室,通過建設提高了學科隊伍水平,凝練了學科方向,最佳化了學科結構,整體學科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領導簡介

書 記:倪東業

院 長:向 政

副院長:張有平 何斌

黨政辦公室主任:劉 俠

教學科研科 科長:胡慶華

科研實力

體育學院班子高度重視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制定了教師科學的管理與獎勵的辦法,在有限的財力下,加大對教師科研的獎勵力度,鼓勵廣大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任務的同時,積極參加科學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以來,我院教師編寫專著2部,教材2本,承擔有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1 個,省廳級以上項目3項,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4項,校級科研項目30餘項,近年來,體育學院教師在體育權威和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在省級公開出版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我院姚正國教授開發了民族體育項目“棉花球”,李景倫老師開發了民族體育項目“竹馬球”,這兩項目 2003年在寧夏銀川舉行第七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分別獲得表演一等獎和二等獎,李繼國副教授還探索出“以高求遠”的鉛球教學方法,此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推鉛球的成績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姚正國等老師的《民族傳統體育土家棉花球運動的創新及在教學中的推廣套用》獲04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李繼國等老師的《提高鉛球技術的研究——“以高求遠”教學裝置對掌握鉛球技術的效果》獲04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倪東業等老師主編的教材《民族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獲04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姚正國教授獲還得四項國家專利,國家級發明一項,高校教學成果1等獎,獲湖北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填補了民族體育發掘整理一項空白。

在“質量立院,科研強院”的戰略導向下,學院鼓勵教師大膽構想,勤於鑽研、不斷創新,真正把這一辦學的理念深入到教學科研工作的各個環節。

專業設定

體育教育專業: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質,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體育教學、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指導學校課餘運動訓練及科研、管理工作專門人才的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科學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系統地掌握體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受到體育科學研究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委、體校、企事業單位從事體育教育、健康教育、課餘體育活動、課餘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體育經管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按全國統一招生辦法、單獨招生。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學校體育學、體育鍛鍊、訓練與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掌握體育鍛鍊、訓練與競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4、具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國家有關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科學的發展動態。

主要課程:教育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體育測量與評價、學校體育學、田徑、球類、體操、武術。

主要專業實驗:人體解剖、人體生理、體育保健等。

就業方向:就業於大、中、國小校和其他體育部門。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向德贇 攝)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向德贇 攝)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民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諮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社會體育管理、組織,民眾性健身活動的組織、指導、諮詢,體育產業的開發、經營,社會體育的科學研究、教學等工作的高素質、強能力、多口徑的複合型人才。

二、學制:4年

學位授予:教育學學士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入校後接受大學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應掌握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套用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社會體育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大眾體育、養生健體、休閒娛樂、特殊人群體育指導、體育產業開發和經營工作的基本技能,結業後能勝任社會體育領域的具體工作及理論研究。

四、主要課程

社會體育概論、管理學基礎、運動健身評價、體育康復與醫療、中華體育養生、體育經濟學、體育產業學、運動競賽學、外語、計算機套用、大眾健身理論與技術

五、就業方向

各級社會體育管理機構、各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企業和體育場館、體育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