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林

(3)“60年來中國工會的三次大改革”,載《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4期,後被複印報刊資料《工會工作》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後被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09年第8期全文轉載。 (12)“也談國有企業工人的行動選擇”,載《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4期,後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摘發。

學歷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學地理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至1989年9月,在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工作。
1992年7月至2008年2月,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會學系工作。
從2008年3月起,在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工作。

出版的學術著作(均為獨立完成)

(1)《社會統計學——對問卷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教材),2010年9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2)《西廠勞工——國有企業幹群關係研究(1979—2006)》(專著),2007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發表的學術論文(均為獨立完成)

(1)“工會如何搞生產?——李立三賴若愚的探討及其啟示”,載《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2)“政績驅動下的工會行動——對F廠工會主動介入生產管理過程的調查與思考”,載《學海》2011年第1期。
(3)“60年來中國工會的三次大改革”,載《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4期,後被複印報刊資料《工會工作》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4)“應該如何評估樣本的代表性?”,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後被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09年第8期全文轉載。
(5)“社會調查中的樣本規模是算出來的嗎?”,載《調研世界》2009年第4期。
(6)“製造認同的又一種模式——G公司協調勞資關係的基本經驗”,載《社會》2009年第1期。
(7)“建構中的定量因果分析”,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8)“心理契約與國有企業工人的不公正感——以西廠為例”,載《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2期。
(9)“管理控制與工人抗爭——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研究中的有關文獻述評”,載《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後被複印報刊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06年第6期轉載。
(10)“集體行動何以成為可能——對一起集體上訪、靜坐事件的個案研究”,載《學海》2006年第2期,後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4期摘發。
(11)“不平則鳴:關於勞資衝突分析的文獻綜述”,載《學海》2005年第4期,後被《新華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轉載。
(12)“也談國有企業工人的行動選擇”,載《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4期,後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摘發。

主持的科研課題

(1)主持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勞動關係及衝突的社會學研究》(已結項)。
(2)主持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私營企業勞資關係協調機制研究》。
(3)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地方政府對勞資關係的軟性調控及其效果研究》(批准號:12YJA8400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