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赤水河

渭南赤水河

"隨後,東陽鄉黨委、政府向華縣縣委、縣政府正式遞交了赤水河流域旅遊項目開發的可行性報告。 華縣縣委、縣政府也在積極的籌劃和準備當中,爭取把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早日立項。 旅遊資源在華縣赤水鎮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護完好的古代雙重石橋


赤水河是連線渭南和華縣之間的一條界河,河的中、上游共有三條支流,分別是東、西澗峪河和箭峪河,它們都發源於秦嶺北麓,河源海拔均在2500米左右的基岩山區,中途流經黃土塬區,在高塘鎮武家堡匯流成一體。赤水河由南向北蜿蜒40餘公里,仿佛一隻古老而蒼勁的大樹主幹,直插渭河。


秦嶺赤水河兩岸風景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赤水河以及其上游的三條支流,用水的溫柔水的清澈水的翠微流出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山島聳立,湖光秀色,清風竹韻,龍耳山雙峰陡立,勢如斧削,直衝雲霄;寶華山爽秀挺拔,松柏環繞,狀似富士山,又如一座滿目蒼翠的金字塔;箭峪河與其支流交匯處,複雜的水流作用和特殊的地質構造,天造地設般形成了三個孤立的小島,三島相對,山水倒映,碧波蕩漾,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氣勢恢弘,站在小島上極目遠眺,箭峪河宛如一條銀蛇在天地間飛舞,那景象分外妖嬈。沿河一路北上,兩岸翠樹成蔭,滿目蒼翠,鬱鬱蔥蔥,鳥雨花香,一畦一畦用白色的山石堆起來的麥田相互疊加,像壘在大地上的一塊塊墨綠的玉盤,麥苗的脆綠和山石的銀白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分明,濕潤的空氣中到處瀰漫著一股泥土的清香,夾雜著些許花草的味兒,讓人頓時心曠神怡,所有的煩惱憂愁都統統被過濾的一乾二淨。

赤水河歷史溯源

千百年來,赤水河一直是陝西關中東去中原的必經之地,歷經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錘鍊,赤水河在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山水奇異、風光秀色、生機怏然的本性之後,更多了幾份歷史的厚重。從遠古的女媧龍山造人、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馬刨泉等民間傳說到“華封三祝”的故事無不洋溢著濃厚的人文色彩。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廟禪修寺,歷經風雨,大雄寶殿風貌依舊,赤水潺潺,古寺幽幽,靜謐中更多了幾份禪學的況味。神秘的龍耳山石篋,批著神秘的面紗,兩千年來一直是人們心中一個難解的謎。罕見的三教堂,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文化融為一體,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同居一室,古今少見。渭華起義的戰火,革命先烈的熱血,更給這片土地平添了幾份歷史的凝重。
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如此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進行充分的挖掘與開發?一直是赤水河兩岸兩萬老百姓一個難圓的夢,華縣縣委、政府也有著強烈的願望,希望早日把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出來。

政府全力開發赤水河

一直以來,赤水河給人的感覺都是洪災不斷,每年的防汛季節,赤水河都是一條讓人非常揪心的河,如果能對赤水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和旅遊開發,那無疑是一件變“水患”為“水利”的大好事情,所以從2004年一開始,華縣縣委、縣政府的心思便一直在赤水河流域思索著。直到徐夢春、徐航來到華縣以後,縣委、政府一班人的眼睛才突然一亮,從二徐的規劃構想中,他們找到了答案,也看到了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的美好明天。
2006年,華縣縣委、縣政府把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項目作為華縣“十一五”規劃重點工作來抓,縣委書記王健、縣長薛東江先後多次召開各職能部門參加的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協調座談會議,徵詢大家意見,進行協調安排具體布署。還對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項目的招商引資、人才引進、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縣委書記王健在會上指出,赤水河流域旅遊項目開發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融資體系,才能有效發展,所以在引進資金、合作開發,人才引進、經營權問題上思路一定要開闊,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政府部門可以提供必要的設施條件,可以為該項目的發展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各相關部門領導應樹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識積極配合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項目的工作,為做大做強華縣的旅遊產業盡心盡力。
會上,東陽鄉黨委書記金建發詳細闡述了赤水河流域旅遊項目開發的初步構想以及項目籌備情況。鄉長郭立匯報了目前部分水景工程的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計畫。
隨後,東陽鄉黨委、政府向華縣縣委、縣政府正式遞交了赤水河流域旅遊項目開發的可行性報告。華縣縣委、縣政府也在積極的籌劃和準備當中,爭取把赤水河流域旅遊開發早日立項。

旅遊資源

赤水河岸邊歷史文物

在華縣赤水鎮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護完好的古代雙重石橋,即赤水橋上橋。橋為東西走向,橋面寬5米,長70米。橋身全部以花崗石條砌築,下橋為7孔拱形石橋,上橋為九孔拱形石橋,在第2孔至第8孔橋拱上方正中,各有一個石雕龍頭,橋北有石雕龍尾。據《三續華州志》記載:下橋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於康熙六年(1667年)。後因山洪暴發,河床淤高,橋眼堵塞,遂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橋之上疊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橋,從而形成了橋上橋的奇觀。後來下橋被淤泥淹沒,與八十年代初,被當地民眾挖取砂石時發現,從而使”橋上橋”的奇姿展現於世。
赤水橋上橋1992年4月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岸跨界的歷史小鎮——赤水鎮

赤水鎮東距華縣縣城11公里,鎮區南靠台塬,北臨渭河,南山支流赤水河、遇仙河縱貫南北。鐵路隴海線、公路310國道,西潼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老西潼路穿街而過。鎮政府駐赤水街道中心路北。全鎮總面積30.1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92個村民小組,52個自然村5080戶20078人,耕地1644公頃,職工57人;下設2個辦公室,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社會經濟事務辦公室;轄5個事業機構,即計生服務站、水管站、勞動保障事務所、文化站、農業綜合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