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電機系

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不僅榮獲同類學科總分第一,而且所有四個單項都榮獲全國第一。 2006年全國再次舉行一級學科評估,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以滿分100分繼續蟬聯全國第一。 2007年,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首批成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 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第一

招生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基本概況

一百多年前,電能源的發明利用,開創了人類文明全新的紀元。電能是一種能量密度高、可控性能好的二次能源,電能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表明了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發展程度。龐大的電力網是目前世界上結構最複雜、規模最大的人造系統。由於電能的高速傳輸,一個局部的嚴重故障可能在幾毫秒內使電網崩潰,導致大面積的停電。在現代社會裡,停電就意味著人類社會活動和生產的停止,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因此,電網安全已上升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電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並且電氣設備已經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新的電氣產品已成為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引導力量,所以電能的生產、傳輸、利用已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基礎產業。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對電能領域內的技術發展和創新充滿著期望,也提供著廣闊的空間。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以下簡稱電機系)成立於1932年,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至今已有一萬多名畢業生,約占清華大學全部畢業生的十分之一。畢業生中即其中包括朱鎔基、黃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包括以2002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金怡濂院士為代表的30多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還包括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趙希正等一大批電力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電機繫於1989年率先開展了本科按照寬口徑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模式,並在全國得到推廣。

目前,電機系的學科領域涵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及下屬的全部五個二級學科,分別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機與電器、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其中前4個為國家二級學科重點學科。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不僅榮獲同類學科總分第一,而且所有四個單項都榮獲全國第一。2006年全國再次舉行一級學科評估,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以滿分100分繼續蟬聯全國第一。2007年,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首批成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師資力量

目前,電機系的126名教工隊伍中,擁有教授/研究員38人,博士生導師35名,另外還聘請了海內外知名的16位兼職教授和3位客座教授。電機系的全職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盧強)、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韓英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宋永華),IEEE Fellow 4 位 (盧強、宋永華、何金良、張伯明),IET(IEE) Fellow 3名(關志成、宋永華、董新洲),國家“千人計畫” 教授1名(宋永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孫元章)。孫元章、梁曦東、何金良、梅生偉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袁建生、周遠翔、孫宏斌、曾嶸、劉文華、康重慶、姜齊榮、沈沉先後獲得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孫宏斌教授獲國家教學名師獎,陸文娟、唐慶玉教授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中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

科研成果

電機系科研始終堅持既瞄準國際前沿基礎研究,又面向國民經濟建設重大需求。近年來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30餘項,省部級獎110餘項。繼2007年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2008年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二等獎二項。近年來在承擔能源領域的973、863、國家基金、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科研成果與經費名列國內高校前茅。在大電網安全與智慧型調度領域,通過完成973“我國電力大系統災變防治和經濟運行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及“提高大型互聯電網運行可靠性的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基金“電力系統廣域安全防禦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並將先進控制技術、智慧型化決策支持技術、先進管理技術切實服務於我國電網安全。基於國家支撐計畫等支持,解決了緊湊型、柔性交流輸電、輸配電控制元件設備領域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取得了國際同行廣為認同的成果,為我國大容量、高效輸電訂定了堅實的物理基礎。通過組織、參與規劃建設新疆和田太陽能揚水照明、甘肅、內蒙等大型風電項目。掌握了國產1.5MW風機設計的關鍵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的控制及能量轉換技術,並在積極組織開展大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研究。在國家863科技計畫支持下,開展了電動汽車儲能、高性能電機、變頻電控等動力平台關鍵技術研究,前期成果已經在國內推廣使用,目前正在開展電網支撐電動汽車運營模式的論證研究,並計畫在十二五期間開展示範項目。提出了輸電網、配電網、微電網之間的協調運行理念,並在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下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積極結合清華的多學科優勢,在集成通信技術、基於用戶互動的智慧型量測等領域也有深厚的積澱。

國際交流

電機系與一些國內外著名大學和企業建立了聯合研究所,形成了一些長期的科研合作關係。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有合作關係的國外大學和企業包括: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加州理工大學、英國的曼徹斯特理工大學、俄羅斯的莫斯科動力學院、德國的阿亨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電力公司、英國阿爾斯通公司、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日本的日立公司、松下公司、東芝公司、三菱公司、五十菱公司等。成立了清華大學—惠普公司聯合電子實驗室、清華大學—美國德州儀器聯合數位訊號處理實驗室、清華—日立單片機套用聯合試驗室、清華日立工業控制器培訓中心、清華大學—松下電工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施耐德PLC聯合實驗室、清華-三菱電力電子器件套用教學實驗室、平高清華聯合研究所、許繼清華聯合研究所、清華天威聯合研究所、清華南自聯合研究所、清華四方聯合研究所、清華大學—阿爾斯通聯合研究所等。

電機系歷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2005年成功舉辦了規模空前的第14屆高電壓工程國際會議,國外與會專家近400人。

人才培養成果

基礎產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表明了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為了保證國家的基礎產業發展,國家必然制定相關政策以吸引最好的人才。進入國家基礎產業專業學習,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占有資源的基礎產業的待遇和工作的穩定性越來越有吸引力。國家基礎產業為現代信息、通訊、材料等先進技術提供了用武之地,先進技術只有與國家的需求相結合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

我國電力工業的高速發展為電機系的畢業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我系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多年來一直受到各大電網公司、發電公司及電力設備製造企業、IT公司的青睞。近5年來總計有400餘名畢業生到上述單位工作,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供求關係比例連年超過1:10。被錄用的學生秉承了清華大學“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和電機系“為學為人”的傳統精神,經過基層鍛鍊後大多成為用人單位的業務骨幹或高級管理人員。

專業介紹

電機系本科生教育的特點是強電與弱電相結合、軟體與硬體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信息與能量相結合。本科生主要學習電工電能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控制、通訊、計算機技術等專業知識。對高年級學生還開設一些適應性強、覆蓋面廣的有關學科前沿科技發展的選修課程。在本科期間,主要課程有:(1)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涵蓋政治、經濟、管理、英語;(2)自然科學基礎類課程: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3)工程技術基礎類課程:涵蓋電路原理(國家級精品課)、電子技術、電磁場、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套用、電腦程式設計基礎等;(4)專業課程:電力系統分析(國家級精品課)、高電壓工程(國家級精品課)、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基礎、通訊技術與網路套用、單片微機嵌入式系統、電力市場、數位訊號處理、DSP實驗等必修和選修課程。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創造型人才,電機系還為學生量身訂製了大量的實踐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電子專題實踐、計算機實踐、綜合論文訓練、生產實習等。電機系擁有5個校級生產實習基地。

學生活動及獎助學金

電機系的學生歷來重視和喜歡第二課堂提供的豐富活動,學生節、一二九合唱、四大體育杯賽、挑戰杯科技活動等是同學們盡情展現青春風采的舞台;暑期社會實踐、志願者活動教會同學們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認識什麼是責任;而行家行話、電力就業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則更是同學們走近專業,走向職場,傳承電機系傳統精神的良好契機。

在清華校友、企業單位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電機系系設獎助學金總額度近50萬元,每年用於獎勵在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社會工作、文體比賽、公益活動等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及資助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同學,對於電機系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樂觀、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地激勵和保障作用。

聯繫方式

電話:010-62782138

傳真:010-62783057

網址:http://www.eea.tsinghua.edu.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