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玉牒

清玉牒

《清玉牒》首修於順治十八年(1661),定製嗣後每十年編修一次。 敬典閣共存有26次所修清代玉牒,康熙五十四年及民國最後一次所修玉牒未送盛京尊藏,現均由遼寧省檔案館保管。 大開本,鹹豐朝起所修為800px×1225px的小開本,只有道光二十七年所修玉牒封皮採用了紙質。

《清玉牒》分為帝系、宗室、覺羅三個系統,其中帝系、宗室玉牒封面及包裝用明黃綾子,覺羅玉牒用紅綾。
《清玉牒》首修於順治十八年(1661),定製嗣後每十年編修一次。至1921年最後一次編修止,有清一代共編修28次。每次按22個名目編修,滿漢兩個文本,共形成44冊。每次編修均從頭起,生者朱字,歿者墨書,譜冊漸積累厚。
乾隆皇帝為彰顯陪都盛京的尊崇地位,於乾隆八年(1743)決定將一份皇室秘籍實錄、聖訓、玉牒送至盛京故宮尊藏,並決定於故宮內修建貯藏實玉牒的專門建築敬典閣。十五年第一次將清代前五朝皇室秘籍送至盛京後,玉牒直接尊藏於敬典閣,此後每屆玉牒告成均送盛京,成為定例。
敬典閣共存有26次所修清代玉牒,康熙五十四年及民國最後一次所修玉牒未送盛京尊藏,現均由遼寧省檔案館保管。典敬閣所存清玉牒,鹹豐朝之前所修為1250px×2250px的 大開本,鹹豐朝起所修為800px×1225px的小開本,只有道光二十七年所修玉牒封皮採用了紙質。其中最厚一冊為光緒三十三年(1907)所修列祖子孫豎格玉牒厚達86公分,重90斤。(該詞條內容及圖片由遼寧省檔案館權威發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