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城古城遺址

古城歷史

清河堡城,興建於明代成化四年,為遼陽副總兵韓斌所建。清河堡城造型呈正方形,周長 500 米,城高 6 米,城牆寬 3 米,採用條石青 磚砌築,內築女牆,城四角處築敵台,牆修有馬面,東面南北各有一 城門。現今,該城除南面一段基石尚存完好外,其餘僅存隆起的土垣。明代,清河城是遼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改清河城提調為守備,管轄鹼廠、孤山、東洲等7堡和66座墩台,駐紮兵將 4500 餘人,修建 100 多公里的邊牆和鴉鶻邊隘。曾設馬市,馬女真互市。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親率後金大兵攻打清河城,明守城副軍鄒儲賢領兵一萬固守,後金兵拆牆破城,城失陷,殺死鄒儲賢。“清河既失,全遼振動。”於是,一六一九年明以楊鎬為遼東經略發兵四路伐金,其右翼中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將,督兵 6 萬由清河城出鴉鶻關,但未及交鋒,便聽說其他三路潰路,楊鎬便急令李如柏不戰而退。
一九O五年,日俄戰爭時期,日軍總司令大山岩為牽制俄軍,轉戰清河城,進軍撫順。歷史上頻繁的戰爭,使清河城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解放後,清河城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才呈現出新的面貌。
500 多年過去了,清河堡城雖經風侵日蝕,履遭戰爭破壞,但部分城牆仍依稀可辨。它是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一九六一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