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行政法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近代法學譯叢
精裝: 5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62022615
條形碼: 9787562022619
尺寸: 20.6 x 15 x 2.8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織田萬 合著者:李秀清 王沛

內容簡介

第一編:行政法大意,分為七章,依次為行政及行政法、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生政作用、行政執行、行政監督、行政救濟。本編具有闡述了有關行政法的下列基本理論問題:行政的意義及分類;行政與立法、司法的關係;行政法的性質與淵源。
第二編:青國行政法之淵源,分為三章,依次為概論、成文法、不文法。本編的具體內容涉及下列方面:中國法的歷史沿革及法律淵源的分類;《大清會典》、《大清律例》的性質及編纂;則例的性質及纂修;省例、詔敕、告示的性質;成文法的制定、廢止、變更及公布;成案、慣習、學說、條理等不文法的性質及效力等。
第三編:行政組織,分為七章,依次為總論、皇室、官廳、中央官廳、地方官廳、藩部、地方自治。本編詳盡闡述了下列方面的內容:中國行政組織的傳統特徵;清朝行政組織的特質;清末行政組織改革的艱難;皇帝地位及其特權;皇位繼承;皇后的冊立儀禮太上皇及皇太后的稱謂等。
第四編:官史法,分為七章,依交為總論、文官、武官、官史身份、官史權利、官史義力、官史責任。本編涉及的內容有下列方面:當官的基本資格;文官仁途的種類;方官的任用;武官仕途的種類;武官的任用;官史的黜陟、迴避、守制及休致;官史的特定恩典及禮遇;官史的俸給、恩級及恤金等。
第五編:裁判制度,為分四章,依次為總論、通常裁判所、物別裁判所、訴論手續。本編闡述的具體內容有:裁判所的種類及級別;裁判所的管轄;裁判所的監督;各級通常裁判所的組織及許可權;皇族裁判所、宮廷裁判所、旗入裁判所等特別裁判所的組織及許可權;訴訟之受理、判決及執行等訴訟手續。

媒體評論

書評
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法學的奠基時期。該時期,不僅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專著,如王世傑、錢端升著《比較憲法》、胡長清著《中國民法總論》、黃右昌著《羅馬法與現代》、楊鴻烈著《中國法律發達史》、程樹德著《九朝律考》、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等,也推出了約四百餘種外國法學譯著,如穗積陳重的《法律進化論》、孟羅·斯密的《歐陸法律發達史》等,它們是中.國近代法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出版年代久遠,這批譯著日漸散失,即使少量保存下來,也因當時印刷水平低下、紙張質量粗劣等原因,破爛枯脆,很難為人所查閱。同時,這些作品一般也都作為館藏書,只保存於全國少數幾個大的圖書館,一般讀者查閱出借也很困難。
鑒於上述現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高瞻遠矚,關愛學術,策劃並決定對民國時期(包括少量清末時期)的譯著進行整理、篩選,以“中國近代法學譯叢”的形式重新點校、勘校出版,以拯救民國時期法學遺產,滿足學術界以及法律院校廣大師生學習和研究的需要。
參與本譯叢點校、勘校的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史教研室、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等部門的編輯、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生。

目錄

第一編 行政法大意
第一章 行政及行政法
第一節 行政意義及分類
第二節 行政與立法之關係
第三節 行政與司法之關係
第四節 行政法
第二章 行政機關
第一節 國家元首
第二節 行政官廳
第三節 公共團體
第三章 行政行為
第一節 行政行為意義及分類
第二節 命令及處分
第四章 行政作用
第一節 警察權行使
第二節 營造物管理
第三節 租稅其他公課徵收
第五章 行政執行
第一節 刑罰
第二節 行政上強制
第六章 行政監督
第一節 行政監督性質及種類
第二節 行政監督形式
第七章 行政救濟
第一節 對權利之救濟
第二節 對利益之救濟
第三節 許可權爭議
第二編 清國行政法之淵源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成文法
第三章 不文法
第三編 行政組織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皇室
第三章 官廳
第四章 中央官廳
第五章 地方官廳
第六章 藩部
第七章 地方自治
第四編 官史法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文官
第三章 武官
第四章 官史分限[身分]
第五章 官史權利
第六章 官史義務
第七章 官史責任
第五編 裁判制度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通常裁判所
第三章 特別裁判所
第四章 訴訟手續
附錄一: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清國行政法目錄(日文版)
附錄二:清國行政法目錄(上海廣智書局一九○六年版)
附錄三:行政法講義目錄(有斐閣·寶命館一九一○處初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