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易學舉隅

清代義理易學第一節 清代象數易學第一節 清代考據易學第一節

作者介紹

楊效雷,男,祖籍湖北浠水,1967年生於河南洛陽,先後于吉林大學和南開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天津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員,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北京東方大學傳統文化學院《易經》研究院名譽院長。側重於《易》學史的研究,在《社會科學戰線》、《文獻》、《南開學報》、《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和《周易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有的被《新華文摘》摘編,有的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全文轉載,或被《中國哲學年鑑》、《中國儒學年鑑》摘要介紹。至今單獨及合作完成著作5部,參加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國家教育部規劃課題一項、國家重點委託課題一項,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一項。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清代義理易學
第一節 王夫之對《周易》的哲學發揮
一、以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哲學觀點注《易》
二、以“理氣”觀注《易》
三、以“道器觀”注《易》
四、以陰陽對立統一的矛盾觀注《易》
五、以唯物主義的動靜觀注《易》
六、以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哲學觀點注《易》
七、以其他思想注《易》
(一)以認識論注《易》
(二)以“理欲觀”注《易》
(三)以民本思想注《易》
第二節 李塨對《周易》的義理闡發
一、“專明人事,切於實用”的易學觀
二、為人處世之見解和主張的滲入
三、《周易傳注》中所見李塨的哲學思想
四、闡發政治倫理
五、超越功利的吉凶觀
六、《周易傳注》中的道家思想
七、引史事以證經文
八、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
第二章 清代象數易學
第一節 惠棟《易漢學》對漢《易》的鉤沈
一、對孟喜《易》的考索
(一)四正卦說
(二)十二訊息卦說
(三)六日七分法
(四)七十二候說
二、對京房《易》的考索
(一)納甲說
(二)八宮說
(三)飛伏說
(四)爵位說
(五)爻等說
(六)世卦起月例
三、對鄭玄《易》的考索
四、對荀爽《易》的考索
五、對虞翻《易》的考索
第二節 張惠言《周易虞氏義》和虞氏逸象
一、以乾、坤二卦“逸象”疏解、補註
(一)乾卦逸象
(二)坤卦逸象
二、以震、巽二卦“逸象”疏解、補註
(一)震卦逸象
(二)巽卦逸象
三、以坎、離二卦“逸象”疏解、補註
(一)坎卦逸象
(二)離卦逸象
四、以艮、兌二卦“逸象”疏解、補註
(一)艮卦逸象
(二)兌卦逸象
五、張惠言《周易虞氏義》的缺失
(一)誤以非虞氏逸象者為虞氏逸象
(二)當補且能補而未補者
(三)以逸象解《傳》
第三節 焦循獨特的易學構架
一、旁通、相錯與時行三說考述
(一)旁通
(二)相錯
(三)時行
二、焦循易學構架的道德義理詮釋與“聲訓”
(一)焦循易學構架的道德義理詮釋
(二)焦循易學構架與“聲訓”
第三章 清代考據易學
第一節 黃、毛、胡等學者對宋《易》“圖書”的考辨
一、黃氏兄弟和毛奇齡的考辨
二、胡渭的考辨
三、幾點認識
第二節 高郵王氏父子對漢《易》古注的辨駁
一、對虞翻《易》注的辨駁
(一)對虞翻以“之正說”注《易》的辨駁
(二)對虞翻以“旁通貌”注《易》的辨駁
(三)對虞翻其它《易》注的辨駁
二、對鄭玄和荀爽《易》注的辨駁
(一)對鄭玄《易》注的辨駁
(二)對荀爽《易》注的辨駁
結語
附錄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