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從字面上講,應包括製作於清代的各種不同質地、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家具。清代家俱,又分清代製作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下面要介紹的是“清式家具”。

簡介

清代家具清代家具

清式家具的從開始萌芽到形成獨立的體系,大致是從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四、五十年之間,它與滿文化的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這是以皇家為主導,在宮廷和民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共同創作中發展起來的。
清代家具有其自身顯著的風格

特點:

其一,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清式家具有很多前代們沒有的品種和樣式,造型更是變化無窮。以常見的清式扶手椅為例,在其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工匠們就造出了數不清的式樣變體。既便是每一單件家具的設計也十分注重造型的變化。如故宮漱芳齋的五具成套多寶閣,其一字挑開,靠牆排放,與房間渾然一體,錯落有致地分割成一百多個矩形隔層,每隔層雖是“拐子”圖案卻互不雷同,從側面看,每個隔層的側山上是不同圖形的開光,如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磬形、蕉葉形等等,不一而足。清式家具在形式上還常見仿竹、仿藤、仿青銅,甚至仿假山石的木製家具。反過來,也有竹製、藤製、石制的仿木質家具。結構上,清式家具也往往是匠心獨運,妙趣橫生,如,有些小巧玲瓏的百寶箱,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有屜,屜藏暗倉,隱約曲折。抽屜和櫃門的關閉亦有訣竅,非仔細觀察而不得其解。
其二,選材講究,作工細緻。在選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以紫檀木為首選。在結構製作上,為保證外觀色澤紋理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取一木連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其三,注重裝飾,手法多樣。注重裝飾是清式家具最顯著的特徵。清代工匠們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家具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慮。清式家具最多採用的裝飾手法是雕飾與鑲嵌,刀工細緻入微,手法上又借鑑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將雕件打磨及線楞分明,光潤似玉。鑲嵌是將不同材料按設計好圖案嵌入器物表面,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鈿、嵌琺瑯等等,花樣翻新,千變萬化。
其四,西洋影響,良莠參差。清式家具中,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手法者占有相當比重,尤以廣式家具更為明顯。受西洋影響的清式家具大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採用西洋家具的樣式和結構,早期此類家具雖有部份出口,但未能形成規模,清末此種“洋式”再度流行,大多不中不西,做工粗糙,難登大雅之堂;第二種則是採用傳統家具造型、結構,部份採用西洋家具的式樣或紋飾。如,傳統的有束腰椅,以西洋番蓮圖案為雕飾等等。
清式家具走的路子與明式家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態變為重形式,在追求新奇中走向繁瑣,在追求華貴中而走向奢靡。
明清家具的收藏始於20世紀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家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外國人開始大量地蒐集、收購中國明清家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家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