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學習[中譯圖書]

混合式學習[中譯圖書]
混合式學習[中譯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混合式學習》是201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譯圖書,作者麥可·霍恩和希瑟·斯泰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美國,已經有數千所學校摒棄了工廠式的集中教育,採用混合式學習進行個性化教學。目前混合式學習已經成為教育創新的*熱詞,它整合了線上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的雙重體驗,讓教師能夠因材施教,對學生實行分級教學,或遠程開課。

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其獲取知識的途徑和速度遠遠超出傳統模式,教育者與學生家長應如何應對這些改變,本書將提供系統化的方法和指南。

作者簡介

麥可·B·霍恩(MichaelB.Horn)

混合式學習混合式學習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研究所(ClaytonChristensenInstitute)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主要從事教育的顛覆性創新研究。他領導的團隊教育界的決策者和政策制定人進行培訓,在高等教育領域套用顛覆性創新改版教育的現狀。他的團隊的目標是將孤立的、工廠模型教育系統改進為以每個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潛能。他為《福布斯》寫專欄,也在其他媒體包括《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赫芬頓郵報》和《教育界》定期發表文章。他在教育會議和主題演講經常被Tech&Learning雜誌評選他為“教育科技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希瑟·克萊頓‧斯特克(HeatherStaker)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研究顛覆性創新在教育領域的套用。是全世界研究混合式學習最重要的專家之一,2012年她被Scholastic授予“教育界5魁”(FivePeopletoWatchinEducation)稱號。她經常在全國各地作為演講。她為許多教育刊物寫線上學習的文章,發表在國際協會教育線上研討會,並為眾議院和參議院教育政策委員會做教育試驗。

作品目錄

對本書的讚譽6

前言:當顛覆性創新與範式發生衝突克萊頓·克里斯坦森8

致謝12

作者簡介16

引言17

顛覆性創新的模式18

顛覆性創新與線上學習19

工廠模式的學校教育21

今日學校之起源21

為什麼工廠模式的學校不符合今天的需要22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24

為什麼說學校處於臨界點?26

打造專家領域29

你在本書中將會發現……29

第一部分理解

第一章什麼是混合式學習?47

線上學習的發展進步48

對混合式學習的正解和誤解49

混合式學習模式53

混合式模式的混合66

第一章小結67

附錄1.1:關鍵術語討論67

附錄1.2:基礎教育階段混合式學習的分類68

第二章所有的課堂都要進行混合嗎?81

混合式學習的概念從屬問題。它是屬於混合式創新思維模式,還是屬於顛覆式創新模式呢?本章借用全球首艘蒸汽機船、DEC、豐田普銳斯油電混合動力、特斯拉等案例,按照如下結構展開論證:

1.混合式思維模式

2.混合式學習屬於顛覆式嗎

3.混合式創新模式指導下的混合式學習

4.顛覆式創新模式指導下的混合式學習

5.K-12教育改革與創新

6.學校未來的發展

混合理論83

混合式學習具有顛覆性嗎?85

混合式學習的混合模式86

混合式學習的顛覆性模式89

對基礎教育變革的前瞻90

學校會有怎樣的變化?92

第二章小結97

第二部分動員

第三章從行動綱領開始104

如何開始一項混合式學習項目,主要是講不要被技術所迷惑,應該事先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設定目標。之後又講了提出目標應該遵循的原則,以及怎樣發現問題和機遇

取代設備填鴨107

界定問題或闡述目標108

領導應關注延續性行動綱領,還是顛覆性行動綱領?112

如何識別核心機會113

如何識別零消費機會114

威脅與機會116

小結118

第四章為創新組建團隊124

如何組建合適的團隊來開展創新工作。已豐田汽車公司為例先介紹了四種類型的團隊:功能性團隊、輕量級團隊、重量級團隊和自主團隊。隨後分析這四種類型團隊在教育系統進行混合式學習創新變革的功能,並分析每類團隊適合在哪些場景發揮作用。最後分析了四種團隊混合使用的方式及如果沒有選用合適的團隊會帶來什麼樣的損失。

團隊設計的框架125

在學校中套用團隊類型框架130

利用多種類型的團隊139

失誤的代價140

第四章小結141

第三部分設計

第五章提升學生學習動力145

澄清了一個核心的理論“待做要事”,立場是在開始設計之前必須要先想清楚。而且要關注的不應該是你認為的學生需要什麼,而是學生自己關心什麼要事,然後讓學習成為他完成要事的一種途徑。

學生學習意願的重要性145

“待解決任務”理論(TheJobs-to-Be-DoneTheory)147

學生待解決的任務150

待解決任務的結構152

實現學生待解決的任務153

整合什麼、如何整合158

混合式學習對於完成學生任務的作用161

讓學生改變任務的風險162

第五章小結163

第六章提升教學174

闡述如何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來設計教師的角色,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按照不同學生的特點實施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最大限度激發激勵因素,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自身職業得到發展。

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師的角色176

從教師的角度來設計教師的角色183

為師生共謀福祉190

第六章小結190

第七章虛擬和實際裝備的設計197

主要介紹的是混合式學習的技術和設備方面的問題。從兩個概念入手,一個是相互依存的架構(也可以理解成集成化的架構)和模組化的架構,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架構的概念,作者從計算機的發展入手逐步擴展到混合式學習,主要闡述混合式項目在技術上如何進行選擇,提出混合式學習項目的幾種可選方案,比較優缺點,最後列舉一些物理空間設計的案例。

產品結構和界面199

個人PC電腦結構的變化201

教育領域向模組化的變化202

一體化和模組化的線上內容203

一體化和模組化的作業系統211

一體化和模組化的實體空間213

根據你的環境調整你的策略216

第七章小結216

附錄7.1在線上內容中套用基礎教育混合項目的概覽217

第八章模式選擇231

主要講如何根據以下六個問題的思考和答案來匹配最適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1、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你需要什麼類型的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

3、你希望學生來控制什麼?

4、你希望老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什麼?

5、你會用什麼樣的物理空間?

6、有多少可用的網路連線設備?

匹配六種模式:就地循環模式(StationRotation)、實驗室循環模式(LabRotation)、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個體循環(IndividualRotation)、彈性模式(Flex)、選單式(ALaCarte)、增強虛擬模式(EnrichedVirtualModel)

與待解決問題類型的模式匹配233

與團隊類型的匹配模式237

與預期學生體驗的模式匹配(totheDesiredStudentExperience)240

教師角色的模式匹配244

物理空間的模式匹配248

與可用的網路設備的模式匹配251

對選項進行排序並做出選擇254

走向多元模式257

總結259

附錄8.1:哪種混合式學習模式最適合你們的情境?260

第四部分實施

第9章創建文化264

主要闡述了文化的內涵以及文化對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意義。舉例說明了文化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校園文化的作用。然後闡述了如何塑造文化以及文化在混合式學習實施中的力量

什麼是文化?265

文化對兒童的力量266

文化在校園中的力量267

如何塑造文化268

文化在實施混合式學習過程中的作用270

現在還為時不晚273

總結274

第10章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路279

發現導向規劃(Discovery-DrivenPlanning)279

從結果入手282

創建一個假設條件清單282

實施方案:了解更多287

我們應當繼續推進,改變亦或是擱置方案?289

總結290

第11章結語292

不斷推進項目實施(ImplementoverTime)293

混合式學習是團隊協作294

理解、動員、設計、實施296

附錄需要討論的問題3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