淴淴水生態風景區

淴淴水生態風景區

淴淴水生態景區位於平山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區集奇峰、峽谷、古寺、溶洞、瀑布、龕棺、原始森林、觀賞性植被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一身

基本信息

簡介

淴水生態景區位於平山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區集奇峰、峽谷、古寺、溶洞、瀑布、龕棺、原始森林、觀賞性植被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一身,堪稱太行一絕。淴淴水距離天桂山只有十幾公里,淴淴水也是村名,天桂山南山南面的山溝里就是這個村子,古時為平山縣八景之一,因村子南面的山上有一泉眼,其聲忽忽,故名“淴淴水”。村子不大,現還保留有晚清幾座四合院,民風淳樸,今年五一後遊人才真正多了起來,另外,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指揮建設的我黨我軍第一座水力發電站——淴淴水發電站也建於此,電站始建於1947年,被譽為“紅色發電站”、“邊區創舉”。1955年改民用,1975年當地政府對電站擴建,併入石家莊電網運行,原整套發電設施停運並作為歷史文物保存,後該電站還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沕沕水生態風景區位於平山縣西南部,面積11平方公里,山峰海拔在800----1100米。距平山縣城50公里、省會石家莊85公里。現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佳生態旅遊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景區集自然景觀、古代遺址和紅色旅遊於一體,有近百個景點。

歷史文獻

“沕水瀑布”是平山縣八大景之一。沕沕水村坐落在距離西柏坡約45公里的天桂山附近,是一個青山綠水掩映下的小山村,因村後山上有一個泉眼,一年四季清泉不竭,泉水清冽甘甜,泉水自高處落下,近100米的高度落差,形成瀑布,其聲呼呼做響,故名“沕沕水”。
1947年5月,中央工委到達西柏坡後,十分注意發展軍工生產和經濟建設,很快在北冶、羅漢坪一帶建起了許多軍工廠,為了供應軍工生產的動力,經晉察冀解放邊區政府批准,修建一座水力發電站。由當時華北財經辦事處的黃敬、何慶施、工業局姚依林、劉鼎等同志負責組織建設,他們沿滹沱河進行反覆考察,最後找到了沕沕水,經勘察,沕沕水瀑布落差為89米,水量為0.3立方米/秒,每秒可發電150千瓦,這一數字和解放井陘煤礦時繳獲的一台德國造發電機剛好吻合,於是決定在此地建一小型水力發電站。1947年6月21日,沕沕水發電站破土動工,12月31日竣工。此項工程共動土石方800立方米,漿砌一條一公里長的引水渠,架設高壓線路46公里,電話通訊128公里,裝置配電8處。1948年1月15日,沕沕水發電站試機一次成功。朱德總司令親自參加了沕沕水發電站的落成典禮,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現在,我們修建這個發電站,能夠幫助生產軍火。將來,在新中國建設中,這個發電站對太行山區的小山村的發展將會起到不可估價的作用。是屬於社會主義建設範圍的一部分……”朱總司令還將邊區工業局製作的“邊區創建”的紀念銅匾頒發給電站。
發電站建成後不久,架設線路27公里,將電送到了西柏坡中央大院,從此西柏坡中央大院裡有了電燈,沕沕水發電站照亮了山村的千家萬戶。後人有詩曰:“飛流直下三千尺,催開太行萬盞燈。”
沕沕水發電站是華北我黨領導的解放區第一座水力發電站。解放戰爭期間,它為軍工生產提供了用電保障,直到現在,仍為當地的鄉村發電。1975年沕沕水發電站改建,那台德國造150千瓦發電機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後,被作為文物保存了起來,成為那段輝煌歷史的見證。如今,沕沕水已成為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座外貌陳舊的機房還默默地坐落在瀑布旁邊,那塊“邊區創舉”的銅牌還掛在機房的牆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