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運協會

深圳海運協會,成立於1991年10月,為非營利自律性社會團體,屬市級行業協會,由深圳市交通局主管。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深圳海運協會成立於1991年10月,其前身為深圳航海學會,1995年正式更名為深圳海運協會。深圳海運協會是由深圳市各航運公司、船舶檢驗、港務、船檢、船代、引航、船舶修造、船舶供應、船舶買賣、航道、海事法院、保險、院校等有關企事業單位和海運工作者自願組成的行業民間組織,為非營利自律性社會團體,屬市級行業協會,由深圳市交通局主管,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掛靠深圳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協會會員大會每屆三年,理事會為其執行機構,下設辦公室和秘書處。協會業務範圍:行業協調、諮詢服務、學術交流、信息互動、專業培訓。

組織建設歷程

為發揮深圳地域優勢,便於加強與港澳台航運業的聯繫與交流,經批准,深圳航海學會於1990年10月16日成立。首屆理事長為陳大強同志,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為王光照同志。成立之日,中國航海學會、深圳市運輸局等上級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中國航海學會彭德清理事長發來賀電,並派常務理事、秘書長王志遠同志到會祝賀;深圳市運輸局孫禎局長在百忙之中親自到會並講話。毗鄰深圳的香港航運界聯誼會主席郭洪勛先生、香港海運學會副主席董貴堯先生均出席會議並致賀詞。深圳航海學會理事長及秘書長連任兩屆(一屆3年),當時人員穩定、業務關係順暢,組織的活動比較豐富。這一段工作成績明顯,影響巨大;但是,學會試辦三產,成立京深航海開發公司的失敗教訓值得銘記。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為適應深圳二次創業的需要,加強行業協調工作,經上級批准,深圳航海學會於1996年3月28日更名為深圳海運協會。首屆會長為戴淇泉同志,副會長兼秘書長為閻志禎同志。積極組建了5個專業委員會並開展了有關工作,這5個專業委員會是:海上客運、油氣運輸、航運政策法規、船舶安全管理、散貨運輸專業委員會。這屆理事會還重視發揮常務理事的積極作用,做到了每季度召開一次常務理事會,互通信息,研究工作,協調問題。堅持每年舉行一次辭舊迎新會員聯誼會。1997年5月在深圳市科協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被評為深圳市科協先進集體,戴淇泉會長、王容敬副會長當選為市第四屆科協委員。
深圳海運協會二屆理事會是2000年產生的,會長為杜寶明同志,副會長兼秘書長為丁浩宇同志,後因工作調動於2002年,根據該司推薦並經協會常務理事會議通過後變更為陳林龍同志。
第三屆理事會是2005年產生的,會長為許遵武同志,副會長兼秘書長為許林國同志。2007年,許遵武同志因工作調動,根據該司推薦並經協會副會長工作會通過後變更為李振宇同志。
第四屆理事會是2008年產生的,會長為李振宇同志,副會長兼秘書長為許林國同志。

學術研討和考察交流.

深圳航海學會活動期間,根據市政府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航運業的實際情況,組織召開《深圳市航運發展學術研討會》和航運政策研究,開展《海商法》的實施貫徹會;組織參加“國際貨櫃多式聯運”培訓班;組織會員單位赴美國和歐洲主要港口進行航運考察交流活動;還與港口協會聯合舉辦了《九十年代深圳港航業發展與對策》研討會,特邀香港航運界老前輩、知名人士程余齋先生到會講話,反映良好。我會重視加強與香港航運界的聯繫與交流,每逢國慶、元旦,香港航運界都邀請我會派代表參加聯誼會,我會也利用深圳港航業崛起的優勢,熱情接待香港航運界專程來深考察鹽田港和蛇口港區;還舉辦了中港海運學術研討會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與香港經濟發展關係研討會”。
深圳海運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活動期間,協助政府部門參與海運“九五”規劃工作;開展行業調研,參與深港交通銜接、安全質量管理及海上客運等專題調研;圍繞97香港回歸,組織召開《深圳航運發展研討會》,主題為建立港深國際航運中心的探討;積極組織參加在香港舉行的“97回歸後如何保持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學術研討會;參加“97亞太地區海運學術交流會”;協助深圳市交通局組織參加“面向21世紀國際航運發展研討會”;1999年7月,我會圍繞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組織召開了“迎接21世紀,深圳航運發展報告會”。
第二屆理事會活動期間,在我國加入WTO周年之際,深圳海運協會與香港海運學會、台灣航運學會共同舉辦了首屆“2002兩岸三地航運物流研討會”,會議得到了深圳市交通局、廣東省台辦和深圳市台辦的大力支持,通過交流和探討,增進了友誼和合作,對促進兩岸航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最後三方達成了共識,將於每年在三地輪流舉辦類似的研討會。繼首屆研討會倡議之後,2003香港、2004台灣研討會也都成功召開了。2000年5月,深圳海運協會在深圳市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召開了“加入WTO對深圳航運業的影響及對策研討會”,航運、港口及其服務企業近200人參加了會議。會上,交通部水運司張國發處長專題介紹了“中國海運服務與WTO”,還有7名專家、學者到會演講有關專題,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普遍反映良好。組織專家進行運輸契約講座、船舶保險與理賠、面向21世紀航運發展研討會、《國際海運條例》宣貫會、港口法宣貫會等;參加了中國航海學會召開的全國性航運學術研討會,並推薦了學術論文參加演講與交流,特別是2004年報送的兩篇論文,分別獲得中國航海學會頒發的鼓勵獎和三等獎。
第三屆理事會活動期間,成功舉辦了2005深圳、2006香港、2007台灣“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組織會員單位赴香港海事處、青島船員學院、上海洋山港進行考察與學習;2005年,特邀了香港著名海商法專家楊良宜先生對“海商法與仲裁業務研討會”進行授課,反映熱烈,得到了會員單位的肯定,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期間還與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培訓中心共同舉辦了〈海商法〉熱點法律問題專題講座。作為協辦單位參與了由《深圳特區報》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共同主辦的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創新論壇。
第四屆理事會活動期間,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兩岸三地航運物流研討會,本次會議兩岸三地航運物流界專家聚首鵬城,圍繞“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加強協作,共同發展”為主題,共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海嘯下航運物流業應採取的積極對策。研討會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通過交流和探討,不僅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同時也進一步推進了今後的合作。期間還舉辦了《勞動契約法》專題講座。作為協辦單位舉辦了《金融危機下深圳港航物流企業生存與發展》專題講座。2009年10月28日,組織副會長、常務理事一行8赴天津濱海新區參觀考察,並拜訪天津市航海學會。2010年6月10日,根據香港海運學會的來函,組織會員單位赴上海參加交流會,並拜訪了上海港務集團和中海集團,同時參觀了世博會。
參加了由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舉辦的“深圳港口供應鏈發展論壇”;一年一度的“深港交通物流與港航界聯誼會”;廣東省交通郵政同行協會聯誼座談會;航運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組織會員單位參加了第三屆中國廣州國際海事貿易展覽會暨海事論壇;參加了首次行業協會座談會,許林國秘書長代表協會作了發言;參加全市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工作會議,本次會議強調了要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參加社會組織支援汶川災區捐贈儀式。“5.12”四川汶川地震在全國各地引起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同胞、各界人士的熱切關注。此次捐贈活動由市民管局、慈善會主辦。協會也派員參加了會議,並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通過深圳市慈善會向災區人民捐贈人民幣伍仟元。

諮詢認證與行業協調

為貫徹實施交通部2001年第1號“國內船舶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的精神,受交通局的委託,成立了以杜寶明會長為組長的、由有關技術專家參加的“國內水運企業資質評估委員會”(簡稱評審會),對客船、液化氣船、油船、普通貨船運輸的31家企業進行了資質認定;配合深圳市交通局評選100家物流和貨運誠信企業,協會成立了水運(含船代)誠信企業評選領導小組,負責對船公司及船代公司進行貨運誠信企業初評工作,期間共收到14家企業提供的申報材料,最後,經市交通局有關部門複評,共有11家企業受到了深圳市交通局的表彰獎勵。按照三屆理事會及四屆理事會的工作思路和計畫,繼續開展了國內水路運輸企業的經營資質評定工作,並對評審會人員方面進行了調整,期間共對46家從事水路運輸企業進行了資質認定。
2003年受“非典”的侵襲,對深圳水運客運企業影響較大,協會會同政府和有關企業召開了防“非典”工作座談會,為企業減稅起到了促進作用。根據有關檔案精神,向有關部門反映並報送國內航運業費收方面存在的問題,收集整理各方面的資料,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據。配合深圳市政府出台關於扶持深圳港航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意見和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起草工作。
航運養護費一直以來困擾著航運企業的生存,針對此情況,協會於2008年組織有關航運企業負責人與深圳航道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並組織了有關航運企業參加了在廣州召開的沿海航道費徵收工作座談會。
為應對金融危機,針對市政府出台的對深圳市水路運輸企業深圳籍貨櫃船及多用途船舶按照總噸位給予每噸100元一次性資助政策,協會根據市交委的要求,擬定資助辦法的實施細則,並組織從事貨櫃的企業召開討論會完善實施細則,及時將書面材料報送到市交委。此外,對各企業提交的資料進行了審核,最終對11家從事貨櫃及多用途船舶企業遞交的資料進行了審核,出具了審核證明。
積極協助深圳海事局就加快單殼油輪淘汰事宜徵詢航運單位意見,及時將相關報告報送深圳海事局;收集海運企業在通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整理後報相關部門;擬定港航產業發展報告,爭取行業相關問題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和扶持;為充分反映深圳市航運業的困難,爭取市政府給予貨櫃企業一定的財政資助,協會撰寫了《關於提請深圳市政府扶持水路貨櫃船舶企業的報告》,並上報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積極協助有意向上市的三家會員單位開展上市工作;積極協助會員單位針對“異地船舶辦理臨時國籍證書必須憑當地船舶檢驗機構受理檢驗後方能辦理”的相關規定向主管部門反映情況,並將有關意見報送深圳海事局船舶處。

技術服務

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證磁羅經使用的可靠性,方便深圳地區的船公司就近及時校差,同時為了通過技術服務,擴大協會財源,在多方努力下,於2002年5月成立了中國航海學會磁羅經技術服務部深圳分部,最初聘請了2名外地有經驗的羅經師開展工作,後來又組織深圳地區的人員進行培訓和考試。目前,有4名(兼職)並持有有效證書的校正員從事磁羅經校正業務。

會員服務

在一個時期,堅持每星期編輯出版了《深圳海運信息》共80多期。後
來,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和信息來源不穩定等原因,沒有繼續辦下去。後編輯出版《深圳航海》雜誌和有關專集。
2005年至2009年,每年舉辦的《深圳物流十件大事、十大年度風雲人物和十大創新物流企業》的評選活動,協會都作為協辦單位之一,並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收集整理相關企業報送的材料,上報給專家評審組,每年至少都有一家單位都被評為十大創新企業。
為慶祝首屆航海日,特邀鄭和研究專家馬明達教授進行了講座及知識答卷。同時,還征訂了鄭和下西洋宣傳冊免費發給各會員學習。
與有關協會協辦舉辦了“萬港杯羽毛球”比賽;還參加了“首屆深圳行業協會體育運動會”網球比賽項目,協會以“海運隊”為名獲得了亞軍;定期走訪各會員單位,了解情況;多次召開航道養護費座談會;為樹立協會形象,擴大影響,廣泛宣傳各會員企業,協會製作了宣傳畫冊,並在“兩岸三地航運物流研討會”、“物博會”及對外交流進行了發放,廣泛向境內外嘉賓及業界人士宣傳了深圳航運、港口及物流企業,對今後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提供了信息平台,促進了深圳航運業的進一步發展。積極向新的航運企業及相關企業,介紹深圳海運協會的基本情況和宗旨,邀請他們加入協會。根據2006年下半年工作計畫,協會定於每月編輯出版《協會簡訊》,目前共出版了54期簡訊;每年3月份都組織召開一次理事會和春茗聯誼會,邀請市政府、市主管部門、航運企業、兄弟單位等領導參加,規模約300人。堅持召開季度工作例會,及時通報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根據中國航海學會編寫《中國航海學會發展史》的有關要求,編寫深圳海運協會歷史沿革、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業績等,報送到中國航海學會。
為適應新形勢下海運發展趨勢,藉助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來繼續提升協會影響力,更好的服務於會員單位,協會於2010年倡導並推動了深圳海運網的開通上線,現深圳海運網已吸收368家用戶,累計訪問量突破20萬大關,深圳海運網作為協會對外宣傳視窗的效果已初步顯現。
協會每年都被評為深圳市交通系統先進單位,曾被深圳市民政局授予“2001—2002優秀社會團體”的光榮稱號,連續兩年被深圳市交通局評為“深圳市交通系統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