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間視野的深圳文化讀本

建構深圳文化的理論形態(王京生)343 論深圳文化的特色與定位(吳忠)450 深圳是個有獨特文化的地方(孫家正)59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叢書名: 紀念中國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叢書
平裝: 63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00072182, 7100072182
條形碼: 9787100072182
尺寸: 24.8 x 18 x 3.2 cm
重量: 1.2 Kg

作者簡介

吳俊忠,深圳大學教授。南京大學俄羅斯語者文學專業畢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1987年到深圳大學任教。歷任深圳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學院黨委書記、社會科學處處長、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等職。1988年開始研究深圳文化,先後發表《深圳文化創新功能的生成與發展》、《深圳文化發展理念的歷史沿革》等深圳文化專題研究論文20多篇,出版《文學鑑賞論》、《深圳文化散論》、《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多部專著,獨立完成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深圳特區文化創新功能研究》。曾獲得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始終堅守“讀書明理,理應惠及社會大眾,治學求道,道在塑造智慧人生”的治學原則,努力追求詩化和藝術化的學者人生。

內容簡介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間視野的深圳文化讀本》內容簡介: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2010年是中國經濟特區創辦30周年。相隔有歲,但特區之建立與改革開放之推行有如孿生弟兄,相繼著力,共推中國走向現代文明。若言中國新一輪現代化自改革開放始,其堅實之第一步,則從建立經濟特區起。1980年,黨中央、國務院以非凡勇氣建立經濟特區,30年過去,如今各級各類經濟開發區已遍地開花,與當年的先行者——經濟特區一道,映射中國經濟發展之跫然足音。其中,尤以深圳經濟特區最具代表性。特區的價值難以盡數,最重要莫過於其試驗性。“摸著石頭過河”,社會之變革無法在電腦上模擬,任何不慎都可能導致不菲的代價。特區之試驗性,上至決策者的政令,下至創業者們義無反顧地“南下”,熱血滿腔,而前途難知。所幸家國有幸,大事得成。今日,經濟特區的建設已是成績斐然,堪稱偉業。凡此種種,無須贅言。

目錄

序言:文化引領向未來(胡經之)1
前言:深圳文化的十大論題
——深圳文化三十年焦點述評(吳俊忠)6
上篇 文化現象與文化感思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怎樣面世(塗俏)41
蛇口風波:“陳腐說教與現代意識的激烈交鋒”(馬立誠)52
鄧小平畫像創作始末(鄧妍)62
鄧小平塑像誕生記(滕文金)66
《孺子牛》雕塑誕生背後的故事(潘鶴)73
大鵬鳥、開荒牛、紅樹林:深圳的精神符號(劉深)78
文稿拍賣敲響精神產品市場化的第一槌(陳冰)82
我們愛讀書
——深圳讀書月宣言(讀書月組委會)90
閱讀十年:想像力讓一座城市飛翔(王紹培)92
琴城築夢:從李雲迪到張昊辰(王俊)99
圖書館之城:公平享有文化權利(程亞男)102
設計之都:世界對創意深圳的褒獎(靳豹)108
設計與都市和諧
——深圳設計論壇綜述(周舉)110
“申都”之路(王奮強)113
深圳動漫:漫漫原創路(丁為民)117
靠知識實現城市理想
——為“傑出的發展中的知識城市”ⅡU好(特報評)122
深圳歌聲標記中國足跡(王俊)124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越講越紅火(韓小蕙)129
文化生活與生活文化
——關於社會科學普及周的文化思考(胡鵬張嬙)132
關愛行動:溫暖別人也溫暖了自己(楊黎光)137
今天。我們送叢飛(匡天放)139
文博會:為中華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馬璇)141
一張報紙開啟一座城市的記憶(馬強)147
追尋深圳書香的時空坐標
——從解放路書店到中心書城(王俊)151
大家樂舞台:打工文化的形象標誌(呂露)155
特色鮮明的深圳文化形象(段亞兵)160
深圳文藝的生機與活力(李意珍)167
關於歌詞創作的答問(蔣開儒)-172
深圳大學:高校之林後來居上(王奮強金涌)175
深職院成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秦小艷)179
深圳大學城的功能與定位(張儒林)181
特區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學派的“孵化器”(尹博)188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書寫特區研究新篇章(鍾堅)191
揭開塵封的國學研究所(劉敬文)193
“深圳文化周”在海外(黃士芳)199
大運會舉辦權:深圳的一道國際化考題(尹曉瑩劉曉玲)205
大芬村:創造中國油畫的奇蹟(周笑冰)209
學院版畫展在觀瀾版畫基地閃亮登場(周舉)216
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孫振華)221
濱海深圳的海洋文化符號(劉莎莎)229
深圳有個華僑城(周笑冰)233
《深圳大學學報》:打造深圳的學術文化高平台(沈金浩)240
《深圳青年》:面向青年的文化關懷(眾人)243
“文化廣場”:亮麗的文化視窗(尹昌龍)248
文化深圳的大眾廣場(楊宏海)250
深圳需要“精神後花園”(曾華國)257
家園亦可在天涯(胡經之)261
深圳的夜空不寂寞(霞光)264
從百家爭鳴到深圳學派(京生)267
超越“參照”:關於深圳文化創新的思考(吳俊忠)274
關於“兩城一都”建設的思考(王京生)278
文化立市的實質是文明立市(蘇東斌)285
人文精神:一座城市的時代光芒(孫琬)287
大學是羅丹的《思想者》(章必功)-292
大學:城市智慧的心臟(陳繼會)295
深圳文化人應有大家風範(劉申寧):300
漸趨成熟的深圳文化人(關志鋼)303
深圳涵養“文化綠洲”
——寫在首屆文博會閉幕之際(胡謀)305
深圳正在奔向“文化綠洲”(胡野秋)309
一座城市與一個時代(陶一桃)一314
從“大鵬所城”到“鵬城”深圳(汪開國劉中國)318
《大鵬所城》——深圳歷史文化的嶄新坐標(邵漢青).329
冷冷熱熱說歷史(胡洪俠)332
深圳文化三人談(老亨金心異我為伊狂)334
中篇文化理念與文化研究
建構深圳文化的理論形態(王京生)343
風雨不歸路:深圳的文化夢尋(尹昌龍)350
關於深圳特區文化發展戰略的思考(蘇偉光)355
深圳建成現代文化名城的目標選擇(楊宏海)362
深圳實施文化立市戰略的意義、內涵與目標(樂正王為理)368
提升深圳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陳威)375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促進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王京生)385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與深圳的文化選擇(倪鶴琴)397
深圳文化發展理念的歷史沿革(吳俊忠黨凱)402
“文化沙漠論”的成因與深圳文化的特色(郁龍余)409
深圳文化市場的實踐及其理論思考(楊廣慧)415
物化與文化:能否良性互動?
——從紐約、上海、香港看深圳文化的模式選擇(樂正)-426
論深圳國際性城市的文化含量和走向(劉學強)430
關於深港文化關係的思考(李小甘)436
深圳特區企業文化建設之我見(姜忠)443
論深圳文化的特色與定位(吳忠)450
深圳文化資源的快速積累(毛少瑩)458
深圳文化精神略論(於曉峰)465
深圳文化市場現狀分析(陳新亮)472
提升深圳文化品位的若干認識問題(汪田霖)480
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城市文化發展模式(黃髮玉)485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的成功實踐(湯庭芬)492
文化產業發展與國際化城市建設(彭立勛)500
海洋文化在深圳地區傳承的回溯(崔燕)509
建設國際化城市的文化思考(烏蘭察夫)514
深圳發展旅遊產業的文化特徵(劉紅娟)523
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景觀體系的若干思考(吳予敏)530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學術文化的發展(深圳市委宣傳部理論處、市社科院科研處)539
深圳文學三十年(節選)(胡經之黃玉蓉)548
深圳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江潭瑜)556
試論教育在文化立市中的地位與作用(楊移貽)565
大眾傳播與深圳移民文化的融合(王曉華)573
下篇 文化名家論深圳文化
深圳新興的“文化開發區”(劉夢溪)583
特區文化研究責任重大(劉忠德)589
深圳是個有獨特文化的地方(孫家正)591
附錄深圳文化三十年大事述略(1980——20lo)(胡鵬輯編)596
編後記6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