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反射

深反射

深反射,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其實是肌牽張反射的一種(另一種為肌緊張)。深反射的傳入纖維直徑較粗(12至20微米),傳導速度較快(90m/s以上)。深反射是單突觸反射,反射的潛伏期很短(約0.7ms)。

基本信息

命名

肌牽張反射常依照所測試的肌肉命名,常見的肌牽張反射有:
反射名稱周圍神經脊髓水平
肱橈肌橈神經C5-C6
二頭肌肌皮神經C5-C6
三頭肌橈神經C7-C8
四頭肌(髕)股神經L2-L4
Achilles(踝)坐骨神經S1

檢查方法

深反射深反射
近遠端骨的肌腱位置上,用叩診錘快速叩診引出反射。
(1)肱二頭肌腱反射
【臨床表現】檢查者用拇指按拄肘關節稍上方的肱二頭肌肌腱,叩擊檢查者之拇指,出現前臂屈曲。
【意義】如反射亢進、減低或消失均為病理性改變。
(2)肱三頭肌腱反射
【臨床表現】仰臥位是此反射檢查的最佳辦法:肘關節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與體軸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緣,檢查者握住上臂,叩擊肱三頭肌稍上方(鷹嘴上方1.5~2厘米處),反應為前臂伸直。另一種方法是患者處展上臂,並曲肘關節,用叩診錘叩擊三頭肌肌腱,檢查者以左手握住檢查者的手,被檢查者放鬆,引起前臂伸直。
【意義】此反射屬於生理反射,如亢進或減低、消失為異常。
(3)橈骨膜反射
【臨床表現】檢查時肌肉放鬆,患者的肘關節應屈成直角或略呈鈍角,手的位置應介於鏇前及鏇後之間,檢查者的左手托住被檢查者的右手,叩診錘叩擊橈骨莖突,其反應為肽關節彎曲、鏇前和手指屈曲。
【意義】肱橈肌、三頭肌、鏇前肌、二頭肌損傷出現此反射減弱或消失。
(4)霍夫曼氏征
【臨床表現】檢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夾持患者的中指末節使其腕關節背屈,其餘各指處於自然放鬆屈曲狀態。檢查者以拇指迅速彈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時由於中指深屈肌突然受牽拉,而引起各指之掌屈曲反射是為陽。
【意義】如果一側陽性,表示該側腱反射亢進,提示錐體束損害,如兩側陽性,且無神經系統體徵則無定位意義。
在診斷學教材中,霍夫曼正被歸類為病理征,但事實上,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不同,只是屈肌反射增強的一種表現,因此霍夫曼征陽性並不代表一定為病理狀況。
(5)膝反射異常
【臨床表現】患者仰臥位,檢查者用左手或前臂托住患者部,髖關節與膝關節呈鈍角屈曲,足跟不要離開床面,以免影響反射性運動而不易得出正確的結果。檢查者用右手持叩診錘叩擊股四頭肌肌腱,出現小腿伸直。坐位時小腿完全檢弛下垂與大腿成直角,叩擊膝蓋下部四頭肌肌腱,反應為小腿伸展。
【意義】反射增強多見於錐體束損害,膝反射高度亢進常可伴有臏陣攣。
(6)踝反射異常
【臨床表現】患者仰臥位,膝關節屈曲並外展,檢查者把持患者足尖並使稍背屈,叩擊跟腱。另一種方法是患者跪於椅子上,兩足懸空,檢查者用左手把持使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或坐位兩足懸垂,使患者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這些方法優點是肌肉容易檢弛,有利於反射的引出。
(7)髕陣攣、踝陣攣
【臨床表現】病人仰臥,下肢伸直,檢查者用拇食兩指夾住髕骨上緣,突然向下方推動,並維持不放鬆,附著在髕骨上緣的股四頭肌腱被拉長,當膝反射增高時引起該肌收縮,肌腱繼續拉長,髕骨即出現連續上、下有節律的顫動。
踝陣攣檢查用左手托窩,右手握足前部,驟部輕巧地向上屈曲,並抵住之不使向跖側屈曲,則該足呈交替性上下伸屈的顫動

界定幅度

深反射深反射
NINDS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協會提出一個5級分法標準。
(0-4級),級別
0反射消失
1反射低於正常;包括僅有一點反應或加強試驗才出現反應
2反射在正常範圍稍低的一半
3反射在正常範圍稍高的一半
4反射增高,高於正常;包括踝陣攣
備註:該方法最適合於下肢腱反射,如膝腱反射的評估。在反射的檢查中最重要的是觀察反射的幅度。不像運動系統的檢查,反射的檢查缺乏一個單一的、公認的標準。腱反射的幅度可以進行偽裝,但是速度難以偽裝;假裝的腱反射亢進速度往往沒有真實的腱反射反應快,這是因為腱反射是單突觸

加強檢查

Jendrassik法:依照NINDS評判標準,反射1級包括加強試驗才能引出的反射,而0級即使加強試驗也不能引出。最常見的加強檢查方法是Jendrassik法。1885年歐洲學者Jendrassik報告,讓患者兩手手指相勾並用力向外側牽拉,此時檢查者叩擊腱反射會比平時高。其原因可能是部分被檢者不能自主的將關節放鬆,因此影響了腱反射的引出。

臨床表現

肌牽張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賴於傳導反射的上下運動神經元的完整程度。①一個反射的下運動神經元包括它的周圍神經和脊髓節段,它們任何一個病變都會導致相關反射的減低和消失;②上運動神經元皮質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這個傳導通路任何病變均可導致反射增加;③脊髓疾病: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均存在,可出現損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運動神經元反應)而損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運動神經元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並不能確定神經疾病,因此必須雙側對比,上下對照。正常人群中極少數人可有反射亢進。實際上,只有在伴隨以下臨床症狀中的一個時,反射增強和消失才有意義: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表現,如無力、萎縮、束顫。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表現,如癱瘓、痙攣、Babinski征陽性。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對稱的,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側是下運動神經元損害,要么反射高的一側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害。④與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異常增高,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減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間有損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