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最牛校長”葉志平同志

深切懷念“最牛校長”葉志平同志

《深切懷念“最牛校長”葉志平同志》一文作於2011年6月。作者懷著悲痛的心情,回憶了與葉志平同志的“一面之緣”,高度讚揚他肩負責任、重視安全、關愛師生、獻身教育的可貴品質,也表達了對那些像葉志平一樣服務人民、奉獻一生的人們的敬意。文章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深沉,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葉志平同志的沉痛悼念和尊敬讚美之情。

作品原文

深切懷念“最牛校長”葉志平同志

◇劉奇葆

葉志平同志不幸病逝,我深感悲痛。葉志平同志是綿陽安縣一所普通鄉鎮中學的校長,在抗震救災中被民眾譽為“史上最牛校長”。

葉志平 葉志平

我與葉校長有過一面之緣。2010年5月,我去震後重建的桑棗中學,見到的葉校長面色黝黑、身材粗壯,與一般印象中校長的斯文形象相去甚遠,更像是一位在工地上勞作的普通勞動者。但就是這位貌不驚人的漢子創造了奇蹟:他始終把學生安全擺在首位,多年來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防災逃生演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來臨時,桑棗中學20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無一傷亡。我與葉校長交談,他的話語樸實無華,一如他的外表,言語間充滿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從桑棗中學師生臉上寫滿的尊敬與自豪,我知道這是一位優秀的好校長!

十幾天前,我又到了桑棗中學,這次沒有見到葉校長。學校師生告訴我,他們的校長因學校災後重建,長期高負荷工作,終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正在醫院搶救。學校臨時負責人給我們介紹工作時,嘴裡不時蹦出“葉校長說”這樣的字眼。我強烈感受到,在這所樸實的校園裡,葉校長的崇高精神和辦學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其中。震後重建的桑棗中學簡約樸實、牢固安全,老師們精神飽滿,同學們朝氣蓬勃,這正是穿越災難、崛起危難的四川人民樂觀豁達、昂揚向上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

得知葉校長病危入院,我當即囑咐相關同志把他轉到全省醫療條件最好的華西醫院,組織最好的專家搶救,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但終因病情過重,葉校長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的學校和始終牽掛在心的師生。葉志平同志是我們黨的普通一員,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在我們黨90年華誕前夕,葉志平同志不幸辭世,這是一大遺憾。但我想,葉校長走的時候,他內心不會遺憾,他盡到了一個校長的責任,對得起他的自我評價“認真負責”這四個字,他的精神將永遠守護著桑棗中學,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桑棗學子。

一個人,不管他處在什麼崗位,不管他的職務高低,只要他為人民辦了好事,作了貢獻,我們就應該永遠記住他,永遠懷念他!

祝願葉校長一路走好!

相關人物

葉志平接受牛雕塑 葉志平接受牛雕塑

葉志平(1953.09—2011.06),男,漢族,四川綿竹人。生前系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桑棗中學校長。因秉承“責任高於一切,成就源於付出”的理念,用“螞蟻啃骨頭”的勁頭,到處籌資,一點點修復加固原本是危房的教學樓;每一周學校各班級都進行安全教育,每學期都組織全校師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習。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桑棗中學23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無一傷亡。震後,他又以一個共產黨員高度的責任感,帶領全校教職工自強不息地戰鬥在抗震自救的最前線。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史上最牛校長” 。

創作背景

葉志平講解緊急疏散 葉志平講解緊急疏散

葉志平同志忠誠教育事業、呵護師生安全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作者。2011年6月,葉志平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病危入院。作者當即囑咐相關同志把他轉到全省醫療條件最好的華西醫院,組織最好的專家搶救,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但終因病情過重,葉志平同志在四川成都辭世,享年57歲。作者懷著悲痛的心情,回憶了與葉志平同志的“一面之緣”,高度評價他肩負責任、重視安全、關愛師生、獻身教育的可貴品質,表達對他的懷念和讚美之情。

作品鑑賞

省委書記撰文紀念一所普通鄉鎮中學的校長,孤陋寡聞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全國第一次,在四川應該是第一次吧。劉奇葆的署名文章,我讀出了“三味”。

媒體報導葉志平逝世 媒體報導葉志平逝世

一是“安全味”。在汶川特大地震來臨時,葉志平所在的桑棗中學23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創造了8級大地震中“無一人傷亡”的奇蹟。如果沒有平日裡把學生的生命安全看得高於一切,視安全教育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且常抓不懈,焉能創造這等奇蹟?在葉志平的教育生涯中,“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意識,一種自覺行動。正是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校規定的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教育課、每學期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等規定,才得到認真貫徹並長期堅持,從而創造了永恆。所以劉奇葆說:“他始終把學生安全擺在首位,多年來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防災逃生演練……從桑棗中學師生臉上寫滿的尊敬與自豪,我知道這是一位優秀的好校長!”試想,假如每個單位、部門都有葉志平的安全理念和行動,安全事故不知要減少多少,安全事故中的傷亡人數不知要減少多少,劉奇葆不知要少費多少心思,對於“最牛校長”也是“最安全校長”的離去,他怎么不“深感悲痛”呢?

二是“教育味”。葉志平是一名普通的校長,一名平凡的教師,但劉奇葆說他“更像是一位在工地上勞作的普通勞動者”,“言語間充滿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葉志平曾對記者說:“我不牛,我想做牛,做魯迅先生筆下的孺子牛,就是我的目標。”葉志平這么說,也這么做。地震之後,他毫不猶豫地放棄去外地療養和出國考察的機會,和工程技術人員風裡來、雨里往,確保了新學校的順利竣工;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嘴裡不時蹦出“葉校長說”這樣的字眼,讓劉奇葆“強烈感受到,在這所樸實的校園裡,葉校長的崇高精神和辦學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其中”。這是葉志平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一片丹心辦教育,全心全意為人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四川“一把手”,劉奇葆油然而生一種感情:“在我們黨90年華誕前夕,葉志平同志不幸辭世,這是一大遺憾。”葉志平走了,但“他內心不會遺憾,他盡到了一個校長的責任,對得起他的自我評價‘認真負責’這四個字,他的精神將永遠守護著桑棗中學,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桑棗學子。”劉奇葆對葉志平的深情厚誼和高度評價,就是對教師、對教育的無比關懷,每一名教師從葉志平的身上、劉奇葆的話中,感受到了無窮的信心和力量,一定會努力教書育人,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奮鬥。

話劇《葉志平》劇照 話劇《葉志平》劇照

三是“人情味”。劉奇葆雖是省委書記,但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慾,他與葉志平只有一面之緣,卻深深地記住了葉志平這個名字。與其說是記住這個名字,不如說是被這個人感動:葉志平身上體現出來的,除了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無私奉獻,更是一種穿越災難、崛起危難的四川人民樂觀豁達、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這正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正是四川又好又快發展的寶貴財富。為了把四川建設好,需要無數個葉志平,所以當劉奇葆得知葉志平長期高負荷工作,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住進醫院後,“當即囑咐相關同志把他轉到全省醫療條件最好的華西醫院,組織最好的專家搶救,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這是劉奇葆人情和人性的展現,這是四川的父母官對生命敬重和禮讚。生命最寶貴,想想近段時間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真不知有些的人人性、良心到哪兒去了!

劉奇葆說得很好:“一個人……只要他為人民辦了好事,作了貢獻,我們就應該永遠記住他,永遠懷念他!”這句話是對以上“三味”的概括和總結,劉奇葆話中“三味”將教育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然後要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人!

作者簡介

劉奇葆 劉奇葆

劉奇葆,男,漢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9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計畫與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務院副秘書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四川省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