淯溪鎮

淯溪鎮

淯溪,又名育溪,自東晉遠公法師倡道,臨溪建寺,因有淯水在此匯入漳河而得名。淯溪是當陽市三大古鎮之一,已有1700餘年歷史。西漢末年曾爆發舉世的“綠林起義”。《左傳》云:“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沮漳流域是先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多情的漳水不僅哺育了勤勞智慧的淯溪人民,也孕育了漳水河畔淯溪地區光輝燦爛、奇姿異彩的民間藝術。 淯溪地處湖北省中部,地理位置與水陸交通條件優越,是當陽市、遠安縣、荊門市邊界及南漳縣等地農副特產品集散地,素有“小漢口”之稱。1987年9月撤區並鎮,改淯溪區為淯溪鎮。2001年3月因鎮處機構體制改革,由原腳東鄉、淯溪鎮、陳院鄉三鄉鎮合併而成。 2019年1月,淯溪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淯溪民俗博物館 淯溪民俗博物館

淯溪,又名育溪,自東晉遠公法師倡道,臨溪建寺,因有淯水在此匯入漳河而得名。《三國志》中“曹孟德敗師淯水”就發生於此。淯溪是當陽市三大古鎮之一,已有1700餘年歷史。西漢末年曾爆發舉世的“綠林起義”。1987年9月淯溪撤區並鎮,2001年3月因鎮處機構體制改革,由原腳東鄉、淯溪鎮、陳院鄉三鄉鎮合併而成。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全省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淯溪鎮人民政府駐淯溪河社區,國土面積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18公頃,山林面積18000公頃。

截止2016年,淯溪鎮轄23個行政村,135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居委會,總戶數19888戶,總人口55642人。

序號村(社區)名稱位置面積(平方公里)人口
1淯溪河社區淯溪鎮集鎮5.710987
2月潭河社區淯溪中北部,臨漳河水庫0.8877
3廖家埡村淯溪鎮北端32.211105
4同明村淯溪鎮最北端28.49750
5前明村淯溪鎮北部34.2973
6水田灣村淯溪鎮西北部37.31441
7紅旗村淯溪鎮北部24.31125
8白石港村淯溪鎮中北部20.81253
9馬店村淯溪鎮中北部12.861605
10春新村淯溪鎮東北部16.351725
11八景坡村淯溪鎮中部13.641758
12龍井村淯溪鎮中部12.211784
13中山村淯溪鎮中部7.951862
14光明村淯溪鎮中西部16.583782
15曹崗村淯溪鎮東南部10.731854
16紅錦村淯溪鎮東南20.341942
17洪橋鋪村淯溪鎮東大門13.661638
18勝利村淯溪鎮中部10.222458
19聯合村淯溪集鎮周邊6.93342
20綠林山村淯溪鎮最南端10.352179
21腳東村淯溪鎮南部13.652876
22勤豐村淯溪鎮最南端6.881939
23劉河村淯溪鎮南部9.432444
24九沖村淯溪鎮中南部9.262346
25林河村淯溪鎮南部4.91841

基本概況

鎮區規劃圖(2005-2020) 鎮區規劃圖(2005-2020)

淯溪鎮位於湖北省當陽市東北部,地處荊山山脈以南,東與荊門市相鄰,南與河溶鎮相連,西與廟前鎮隔河相望,北與遠安縣、襄陽南漳縣交界。境內地貌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均有分布,全鎮位於低緯度向中緯度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淯溪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宜昌市東部門戶,距當陽城區僅16公里,荊門25公里,宜昌85公里,焦枝鐵路橫貫全境,當陳路,淯溶路,省道皂當路及荊宜高速公路(設有互通式出入口)穿境而過,距長江黃金水道、宜黃高速公路、宜昌三峽國際機場均在60公里以內。

淯溪鎮現轄23個村,13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8萬人,山林面積25萬畝,國土面積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萬畝。 境內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水利資源豐富。土壤以第四紀黃土母質發育居多,耕作層深厚,土質肥沃。煤炭和非煤礦產資源蘊藏量大,煤炭儲量達5000萬噸。“全國三大人工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橫跨全境和荊門兩地,庫容22億立方米,大小堰塘星羅棋布,溝渠河流縱橫交錯。

經濟格局

湖北清陽建材 湖北清陽建材

淯溪鎮大力實施“工業強鎮、調整富鎮、三產興鎮、人才立鎮”戰略,逐步形成了淯溪中心以商貿區為主,陳院以旅遊區為主,馬店以工業區為主,腳東以產業結構示範區為主的區域化經濟格局。主要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占53%,第二產業占33.5%,第三產業產業占13.5%。

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工業是硬實力,項目是硬政績,招商是硬本領”的意識,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形成了以荊當煤田礦產工業、馬家店工業園區能源化工業、集鎮周邊新型建材產業為主的三大經濟板塊,採礦、建材、生物質、化工四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

淯溪鎮先後新上和改擴建項目36個,總投資額79550萬元。投資過億元的湖北神州新能源25MW生物質發電、清陽建材等項目,投資過千萬的廣源生物等10多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月潭湖物流中心、宜昌花艷糧食儲備庫淯溪分庫、光學化纖、廣盛源石材廠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戶集鎮工業園區。新引進投資過3億元的宜昌寶洋光電科技新型電熱材料項目落戶當陽市金橋工業園區,工業經濟總量大幅提升,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建設大道 建設大道

搶抓“三大產業”開發,不斷壯大優勢農業板塊,在穩定、最佳化糧油產業的基礎上,大力提升了林果、畜牧、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漳河邊萬畝柑橘板塊基地、陳院菌耳生產基地、萬畝可采脂濕地松基地、漳東萬畝蔬菜基地、健康養殖畜禽生產基地等五大優質農產品板塊基地初具規模,農業產業化水平逐步提升。安誠森工等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壯大。徐家灣果業等40個專業合作社和2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蓬勃興起。同時培育了一批專業村和專業大戶。2011年生豬出欄12.5萬頭,仔豬生產交易達30萬頭;家禽出籠135萬羽。水果面積達到2.5萬畝,濕地松3.5萬畝,蔬菜面積3萬畝,香菇(菌耳)種植超過700萬(袋)桐。

淯溪中心國小體育運動場 淯溪中心國小體育運動場

按照“一主兩翼、一線串珠”城鎮格局,產業驅動、基礎支撐的思路,高起點完成小城鎮規劃,加快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大投入實施了集鎮綜合改造工程,集鎮承載能力增強,鎮容鎮貌得到改觀。啟動了大河橋路綜合改造工程。改造延伸配套集鎮供水管網。爭取中央擴內需資金300萬元,實施了淯溪集鎮供水工程,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探索經營城鎮的新路子,引進湖北勵誠房地產公司實施了住宅小區建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商貿市場、客貨運服務站、香溪花園住宅小區二期工程、“兩館一場”(民俗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廣場),將極大地提升集鎮形象和服務功能。

改造後的大河橋路 改造後的大河橋路

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實施了總投資8900萬元的農業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小農水重點縣項目、腳東萬畝基本農田整理、糧食產能田間工程、柑橘連片開發等項目。實施了四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解決17780人的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以“三萬”活動為契機,興修、整治了當家堰135口。維修泵站16處。硬化末級渠道56786米。硬化一乾渠21公里。新修通村公路200多公里。建設沼氣池2500多口。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00多戶。正在抓緊高標準建設勤豐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城鄉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特產

淯溪鎮主要特產有大堰牛、清坪豬、千張皮、月潭菌、漳河大白刁等。

農業主要以種植業、林果業、牧業、水產業為主,種植業主要農作物有稻穀、油菜、蔬菜、花生、豆類、玉米、小麥、薯類、芝麻等;林果業主要品種有金水柑、普通蜜柑、桃、梨、三星李、甜柿、甜棗、甜油桃等;牧業主要有牛、豬、羊、兔、家禽等;水產品主要魚類品種有青、草、鱅、鯿、鯽、鯉、鰱等。盛產香菇、黃姜、木耳、精品西瓜,中藥材、桂花魚、金水柑等名特優農副產品。

工業主要行業分布: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業。

旅遊景點

漳河水庫

全國三大人工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水面達104平方公里,是無污染、可直接飲用的大型水庫。庫中有孤島72個,半島200多個。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山水、島嶼、湖泊等自然風光,有大壩、兵寨、水上街市、杜甫溝名人遺蹟等人文景觀;其中漳河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古秦、楚重要水上要道,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民風淳樸,民俗多樣。楚文化、山水文化、庫區島嶼“漁”文化、月亮河、太陽島特有“月亮”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月亮河旅遊度假區多樣性旅遊特色及濃厚文化底蘊。

2001年3月,湖北省旅遊局、發展計畫委員會聯合行文批准實施《漳河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2002年8月,當陽市行文立項批准開發月亮河旅遊度假區。境內“小青島”月潭河是漳河風景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山似畫屏河似錦,湖似明鏡水似銀”,呈現清、靜、幽、雅的山水特色。有宏偉壯觀的觀音寺大壩,堅如磐石的五峰寨,栩栩如生蛤蟆石,歷史名勝杜甫溝,道教遺址“樂天處”。電影《馴服漳河》、大型音樂藝術片《月亮河》曾在此拍攝,是休閒旅遊度假的勝地。

月潭河

淯溪月潭河風景區(俗稱“小青島”) 淯溪月潭河風景區(俗稱“小青島”)

位於當陽市淯溪鎮漳河之濱月潭河半島,素有“小青島”之稱,是漳河旅遊的重要部分,南距當陽城區50公里,東距荊門20公里。型漳河水庫中有孤島72個,半島200多個,月潭河半島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山清水秀、四季長春、花果飄香、氣候宜人的自然景觀,內有奇山異石,可供墨客譜寫華章;水上畫廊,可供旅客乘船欣賞宏偉的大壩風情;有為修建漳河水庫光榮犧牲的159烈士塔;有鬼斧神工造就的陡石崖;有海拔240米、460餘台階的伍峰寨;有酷似癩蛤蟆的蛤蟆石。

境區內有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宏偉壯觀的水利建設工程,境內漳河風景旅遊區有堅如磐石的五峰岩,栩栩如生的蛤蟆石,歷史名勝杜甫溝,龍口灣,號稱“五湖第一土壩”的觀音寺大壩。

杜甫溝

杜甫溝,位於湖北省當陽市淯溪鎮東北同明村。這裡,有一條溪溝,終年流水潺潺。溪邊有一棵形態古樸的千年松,人尊“杜甫松”。杜甫松旁,是杜甫的胞弟杜觀故居遺址。杜觀是因逃避戰亂而從陝西藍田南遷此地的。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56歲,住在夔州。春天,胞弟杜觀曾到夔州省親,看望其兄杜甫。不久,回到陝西藍田娶了妻子,返還江陵,寓居這裡。杜甫於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夏,在群山萬壑的山溝里徒步跋涉,不辭辛勞,不畏艱苦,千里迢迢來此探望胞弟杜觀,後人將此溝取名“杜甫溝”。

據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記載:“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57歲,正月初旬仍在夔州,中旬出峽,將滾西果園四十畝贈吳南卿。三月抵江陵。”杜甫在此逗留數日後,“秋移居公安,暮冬離公安,舟近岳陽已迫歲暮。” 郭沫若的這段記述,把杜甫是年行蹤表述為:杜甫是從江陵乘舟溯漳河而上,來到杜觀居住地的。沿杜甫溝前行,現尚存一墓碑,碑文上記載:“命系嘉慶年間,生於南漳周家畈,亡於當陽漳河杜甫溝”。杜甫溝山腰上有一奇石,曰“杜甫石”,其上有雙腳印。傳說,杜甫曾在此立石觀書、吟詩,專注久時,留下深深的足印。?杜甫溝有名之始,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歷史悠久,風景如畫,峰巒疊翠,魚米豐腴,令歷朝墨客騷人憑弔古蹟,流連忘返。

考古發現明代兩尊石雕 2010年,當陽市淯溪鎮陳院鄉杜甫溝考古新發現一批明代文物古蹟。為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受淯溪鎮黨委、政府的委託,宜昌市著名農民考古家、著名地方文史學者張

杜甫 杜甫

五一等人專程到杜甫溝進行專題考查。從月亮湖風景區,沿著鷹子溝上行3—4里,便到“杜甫溝”,最先迎客的一棵造型古樸的千年松,人尊“杜甫松”。杜甫溝有名之始,迄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了。歷史悠久,風景如畫,峰巒疊翠,魚米豐腴。令歷朝黑客騷人憑弔古蹟,流連忘返。杜甫溝山腰有一奇石,曰“杜甫石”,其上有雙腳印。傳說,杜甫在此立足觀書、吟詩,專注久時,立地成佛,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經過詳細考證,新發現明代“朝天吼”石雕一尊,蓮花座石雕一尊。考古者對明代天井、明代杜甫祠遺址進行了拍照,有關文字資料正在整理之中。

而今漳河水庫西岸同明村早先住著杜甫的胞弟杜觀。杜觀是因為逃避戰亂而從陝西藍田南遷當陽的。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56歲,住在夔州。春末,胞弟杜觀曾到夔州省親,看望其兄杜甫。不久,回到陝西藍田娶妻,返還江陵,寓居當陽。杜甫於唐大曆三年(768年)夏,來此探望胞弟杜觀,並小住數日,故名:“杜甫溝”。《當陽縣誌》載:“杜觀,甫弟,甫在蜀,有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之作。”杜甫五言詩《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均可作證。

綠林山

綠林起義 綠林起義

綠林山——“綠林起義”發生地,舊址位於原腳東鄉(今屬淯溪鎮)綠林山村。見《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後漢書》二一《劉玄傳》。西漢末年,王匡、王鳳等聚集在綠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鳳四年起事,號下江兵,發生了舉世的農民起義,史稱“綠林山農民起義”。

榮譽

劉雲山同志視察淯溪 劉雲山同志視察淯溪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

“全省文明鎮”

“全省文化先進鎮”

“全省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十佳鄉鎮”

“全省殘疾人工作先進鄉鎮”

“湖北省書畫之鄉”

“湖北省文化藝術之鄉”

“宜昌市文明鄉鎮”

“宜昌市基層文化網路建設先進單位”

首屆“宜昌最美鄉鎮”

鎮委被評為湖北省“五好”鄉鎮黨委。先後作為全省文化扶貧現場會、全省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現場會、全省“美德在農家”工作會議、全省文明新村建設現場會、全省財政系統教科文工作現場會、宜昌市基層文化網路建設現場會、宜昌市“以錢養事”改革現場會、宜昌市農村科技信息化建設現場會的現場。

淯溪鎮 淯溪鎮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劉雲山、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主任徐惟成、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歷任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重農、張昌爾、李春明,副省長蔣大國、張通、歷任宜昌市委書記孫志剛、李佑才、郭有明等領導,分別到我鎮就有關工作進行了視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