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山病毒

淮陽山病毒從2009年7月到2010年10月,武漢協和醫院共收治57例被蜱蟲叮咬患者,其中48例患者的血清中分離出一種新型病毒。因其最早發現在中部的淮陽山地區,武漢專家將其命名為“淮陽山病毒(HYSV)”。

成果介紹

命名

因其最早發現在中部的淮陽山地區, 即桐柏山、大別山及張八嶺一帶,武漢專家將其命名為 “淮陽山病毒(HYSV)”。

病毒研發起因

自2009年起,我國湖北、河南兩省交界地區出現多起蜱蟲咬人事件,被咬者中,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症及死亡病例。因病因一時難以明確,一度引起社會恐慌。
3年前,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支持,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武漢協和醫院共同開展蜱傳播疾病研究。

研發過程介紹

據介紹,研究發現,從2009年7月到2010年10月,武漢協和醫院共收治57例被蜱蟲叮咬患者,其中48例患者的血清中分離出一種新型病毒。隨後,專家在湖北與河南兩省44個市縣調查蜱蟲流行生態,從牛、羊、狗、草地等採集蜱蟲17731隻,從中找到與患者血清中同源的病毒。這種病毒被命名為淮陽山病毒。
研究發現,淮陽山病毒感染後可出現發熱、出血及心、肝、腎等多臟器與神經系統損害等症狀。專家將符合類似症狀的疾病命名為 “淮陽山出血熱”。

專家介紹

周敦金介紹,淮陽山病毒的發現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十分重要,病毒感染後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
專家介紹,淮陽山病毒目前處於原始狀況,蜱蟲裡帶毒的比例也不太高,人感染後並不是全部會發病,因此被蜱蟲叮咬後無須恐慌。
目前,病毒來源及其發病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病毒防禦

遇蜱蟲叮咬勿拍打
研究顯示,眼下正是淮陽山病毒流行期,市疾控專家提醒,到山區和丘陵地帶旅遊被蜱蟲叮咬時,切勿拍打。
據介紹,淮陽山病毒感染病例主要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山區和丘陵地帶,流行期為4-10月,流行高峰為5-7月。
專家提醒,旅遊者戶外活動時,最好穿長袖上衣和長褲,塗驅蟲劑,做好防護。如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切勿拍打或撕拉,正確的方法是,由煙燻或滴酒精,使蜱蟲麻醉,然後用夾子垂直撥出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