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竹

淚竹

淚竹,又名斑竹、香妃竹。主要分布於寧遠、蘭山、江華三縣交界的九嶷山及其周圍。關於淚竹的形成,歷史上有多種傳說,最早見於晉朝(公元265~420年)的《博物志》,中載“堯之兒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後又見於梁朝的《述異記》。

基本信息

概況

湘妃竹即九疑竹,亦稱淚竹,是一種馳名中外的稀有珍貴竹種。湘妃竹的表皮,有非常逼真的淚痕,外形呈棕黑或紫褐色,具有較高的經濟、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續竹譜》雲:世傳二妃(堯之二女,舜之二妃即娥皇和女英)將沉湘水,望蒼梧即九疑山(今湖南寧遠縣東南)而泣(是舜帝去逝之地),灑淚染成斑,產峽州宜都縣飛魚口,大者不過寸,鮮美可愛。點上苔錢封之,洗去苔錢,則顯紫暈斕斑可愛,為真斑竹。

傳說

舜帝去南方巡狩,征服孽龍,娥皇女英時刻都在牽掛著他,思念著他,等著他回來團聚。盼啊盼啊,冬去春來,終不見舜的蹤影。“莫非主公沒有戰勝孽龍?”“莫非主公病倒途中?”他們越猜越擔心,於是收拾行裝,前往南方尋找丈夫。
二妃走啊走,翻過了九十九座大山,涉過了九十九條大河,一直走了九百九十九天的路,來到了九疑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而上,又沿著小紫荊河而下,踏遍了九疑山的山山水水。一路上,問樵夫:“大哥啊,看見舜帝了嗎?”樵夫搖頭;問漁翁:“大伯啊,舜帝在哪裡?”漁翁搖頭;問牧童:“小弟阿,舜帝往哪裡去了?”牧童也搖頭,得不到舜帝的訊息。二妃急得大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裡?”九疑山受了感動,群峰齊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裡?”九疑山神受了感動,化成一位老公公來到二妃面前說:“鍾情的姑娘,跟我來吧!” 二妃跟著老公公來到三峰石,只見一座珍珠壘成的大墳墓,輝煌燦爛,周圍翠竹環繞,竹尾垂地,掃帚般將墓地掃得乾乾淨淨。老公公將舜帝憤斬孽龍,負傷身亡的事告知二妃,又說:“這座珍珠墓就是舜帝墓,是九疑山的仙寄信鶴從南海銜來珍珠鑲成的。”說完就不見了。二妃悲痛萬分,哭了七天七夜。她們的眼淚灑在竹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淚痕,從此,九疑山里就有了淚竹,後來又有人叫它斑竹,因娥皇叫“湘君”,女英叫“湘夫人”,所以又叫“湘妃竹”。 這雅致的花紋,加以神奇的傳說,使得湘妃竹成為歷代文人騷客吟詠的重要題材。偉人毛澤東亦有“斑竹一枝千滴淚”之吟詠。

地理

湘妃竹系九疑山特產。元代畫家李衍的《竹譜詳錄》載:“淚竹生長湘九疑山中。”據生物學家考證,九嶷山區原有一個斑竹林帶,分布於寧遠、道縣、江華、藍山4縣毗鄰山區,東西長約二百里,南北寬近百里。近世以來,由於保護不周,斑竹日見衰微,如今只剩下四百餘畝的面積。1981年,國家採取措施,在這裡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形成原因

九嶷淚竹是由一種真菌侵染苦竹而形成的一種病態,苦竹出筍後表皮組織受到真菌侵染,隨著苦竹的生長,這種真菌不斷繁殖、休眠,等第二年春季,溫度、濕度適宜時,便在苦竹表面出現症狀,呈現出褐色小斑塊,其邊緣出現水漬狀淡藍色暈圈,這是由於菌絲產生的酶,將苦竹纖維組織分解的結果,淚斑中的螺紋,是由於環境因子周期性變化,致使菌絲產生間隔性生活起而形成的。

淚竹觀賞價值高,要保護淚竹s首先要保護其生態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