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虎睛石

淅川虎睛石

淅川虎睛石 是由自然界的青石棉和藍石棉被二氧化矽膠凝體強烈交代和膠結後所形成的呈紅、黃、藍等顏色。礦床在地質特徵、礦物組合、化學成份及雕琢效果等方面與國外虎睛石礦床相比是不同的,屬於一種特殊類型。其幻彩效果優於國外虎睛石,淅川虎睛石有變幻無窮的圖案,可以用燦若金花、美若繡錦、色似彩虹、形賽圖畫來形容它的美麗。正是因為它的稀少、美麗,深受大眾喜愛。

基本信息

種類

與其它虎睛石區

淅川虎睛石顏色豐富多彩,一小塊就有多種顏色,紅色像流動的岩漿,國外的顏色單一;纖維細,琢磨成貓眼時,眼線亮,隨著光線改變,眼線走動,國外的比較呆板眼線並不會走動;前者顏色會隨著觀察變化而變化,後者只有在一定角度觀察,就像石紋一樣。國外的纖維粗,用十倍放大鏡即可分辨;原始成分不同,前者為鎂鈉閃石石棉,後者為鈉閃石石棉;淅川虎睛石產量極少,國外的虎睛石產量較大(納米比亞除外);前者為塊狀較多,後者多為板狀、片狀;與納米比亞彼得石相比,淅川虎睛石光澤亮,納米比亞彼得石光澤比較暗淡。

可將淅川虎睛石分為寶石級;工藝級;觀賞石級;普通;四類。個體差異較大,主要依據顏色、質地來劃分。顏色以藍色,藍黃交織稀少。質地緻密無孔洞,無雜質,纖維平行排列者也屬罕見(可形成貓眼效應),無裂紋作為評價標準。

結構成分

淅川虎睛石 淅川虎睛石

Sio2、Feo、Mgo、Alo3、Na2o、K2o

虎睛石顏色以紅、褐為主,藍及其它色較少,常多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結構緻密,原石礦物成分為鎂鈉閃石石棉,纖維非常細,在寶石顯微鏡下放大100倍也只有頭髮絲粗細,國外區別較大。當纖維排列整齊時,琢磨成弧面琢型時,可見貓眼效應;當多種顏色交織,結構緻密時,有強烈幻彩效果。

淅川虎睛石 淅川虎睛石

分布產地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世界只有納米比亞彼得石與其相似,淅川是中國虎睛石唯一礦口。因開採不出來,2011年已停止開採,現在市場上流通的都是2011年之前開採的。

因其美麗,產量稀少,價格不斷上揚,精品市場價為每市斤2000-3500元人民幣,明顯比國外虎睛石價格高(除納米比亞外、因其精品用克計算),普通的每市斤也要500元左右。

文獻記載

淅川虎睛石 淅川虎睛石

虎睛石因其活光四射,色如老虎眼睛而得名,又稱虎眼石、鷹睛石、木變石、貓眼石、麟睛石等。

在中國,對虎睛石較早的文獻記載是1918年章鴻釗先生所著的《石雅》一書,書中有這樣的記述:“……青石棉,質雜鐵氧,屢帶流彩,色黃或褐,故一稱虎睛石……。”

在國外對虎睛石較早有記載的發現者是一位叫彼德(Sid Pieters)的英國人,1962年發現於非洲納米比亞的的一個礦場,彼德於1964年在英國的公開出版物上發表文章並用Pietersite命名該礦物。虎睛石在世界上的產地寥寥無幾,最著名的要數南非的葛利靠蘭(Griqualand),其它如澳大利亞、巴西、納米比亞也是虎睛石的主要產地。在中國習慣對來自南非、巴西、澳大利亞的虎睛石稱作木變石,主要是因為這些產地的虎睛石纖維結構較粗,與木質纖維結構類似,給人一種木質花紋的感覺。

中國淅川的虎睛石和納米比亞的虎睛石較為相似,都是屬於微細纖維結構,纖維排列扭曲強烈,具有較強的幻彩效果。在國外對於來自中國淅川的虎睛石和納米比亞的虎睛石習慣上稱作Pietersite9(彼得石),而對於來自南非、巴西、澳大利亞等其它產地的虎睛石統稱為Tiger's ey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