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烏江二橋

涪陵烏江二橋,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烏江口上游500米處,工程造價3.6億元,於2004年10月開工建設,2009年9月25日建成通車。

基本信息

具體位置

涪陵烏江二橋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烏江口上游500米處,東岸連線涪陵江東開發區,直接與涪豐公路相連,西側與涪陵主城區緊密相接。

橋樑簡介

涪陵烏江二橋工程造價3.6億元,於2004年10月開工建設,2009年9月25日建成通車。
由主橋、螺旋匝道及引道工程組成。採用100米+340米+150米雙塔單索麵塔梁固結形式斜拉橋,主橋總計106個節段,其中高塔66個,矮塔40個,塔兩側節段數量對稱,節段長度不對稱,共有6米、4.4米、4.2米三種節段,其跨度在單索麵斜拉橋中名列第一,其不對稱的結構形式在世界上屬罕見。
主要施工方法 :烏江二橋主塔基礎水深約8米,水底深度在10米以上,施工難度較大,項目部通過科技攻關,經過對雙壁鋼圍堰、鋼板樁的方案比選,最終選擇採用土石築島圍堰進行基礎施工。實踐證明,烏江二橋築島圍堰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克服了江水沖刷、淤泥承力弱、易透水等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為烏江二橋基礎施工順利渡洪奠定了基礎,也為烏江二橋後續施工提供了保障。
對於單索麵斜拉橋而言,採用前支點掛籃可能會由於必須保證施工中體系的橫向安全而使掛籃設計異常複雜,操作十分繁瑣,從而降低掛籃的經濟性、適用性;另外,由於單索麵斜拉橋主梁均為箱開斷面,前支點掛籃的止推裝置所產生的巨大反力使箱梁的底板設計厚度不得不增大,進而會增加工程造價,基於此,為保障施工安全,主梁懸臂澆築時採用後支點掛籃。
掛籃設計時,綜合考慮了梁共軛懸臂端的節段長度不一致、箱梁的結構形式、最大節段混凝土重量及掛籃剛度等,最重採用鋼箱梁掛籃作為本橋後支點掛籃施工,進行細部設計時,儘量最佳化結構形式,精益求精,控制掛籃重量,掛籃重量與最大節段混凝土重量比例為0.35,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
懸臂施工中的抗風振措施 烏江二橋為單索麵不對稱斜拉橋,在懸臂施工過程中,懸臂兩端的自振頻率並不相同,且為避免風力、不平衡荷載對橋樑結構產生不穩定因素,在距離高塔邊跨100米處設定臨時抗振措施,臨時支墩由鋼管樁製作,設計承載力5000KN,在支墩頂部設定支座,限制梁體水平、豎向位移,確保施工過程中的結構穩定,為橋樑順利合攏提供保障。
長大斜拉索的掛設 全橋拉索縱向位於同一個平面內,共106根,採用∮7(1670級)高強鍍鋅平行鋼絲束,雙層PE套防護,用LZM7系列冷鑄墩頭錨,張拉端設在樑上,錨固端置於塔內;最長拉索230.66米,由於單根拉索要承受普通斜拉橋兩根索的拉力,故最重拉索為H33'重24.53噸,斜拉索最大張拉力為H33',成橋平衡載索力為8313KN,故拉索掛索、張拉難度較大。
烏江二橋的建設凝聚了一公司的科技精華,公司組織科技攻關組進行科技攻關及技術創新,根據工程的難點和重點,制定相應措施,進行技術攻關,共發表QC成果12篇,科技論文6篇,申請獲得專利3個,是一公司建橋史上的又一輝煌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