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文化與都市表達:當代都市小說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48600089, 9787548600084
條形碼: 9787548600084
尺寸: 20.6 x 14.4 x 2.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焦雨虹,江蘇人,新聞傳播學博士後,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研究、媒介與傳播、影視藝術、文化產業等。已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承擔過多項研究課題。

內容簡介

《消費文化與都市表達:當代都市小說研究》試圖從都市意象與空間、都市生活方式、都市人、都市書寫策略、都市文學生產等幾個方面入手,從文化與文學兩個角度進行雙重觀照,探討消費文化與都市小說互相闡釋互相建構的互動關係。並且由此出發,將文化、思潮、美學的審視融會一體,力圖展現都市小說的精神特徵、文化淵源、發展脈絡,進而探究作為都市主體的人在都市的生存處境、精神演變和情感狀態,以及在現代化背景下都市自身的演變。全書包括七個部分。
考察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都市小說,消費文化是核心問題之一。消費文化不僅是大眾日常生活突出的文化表征,而且通過市場與資本之手,對當代文化進行著重鑄與改造,逐漸成為最能反映當代文化內涵的核心話語,並且滲透到了文學機制內部,導致生產方式、傳播方式、美學要素、基本功能等文學的價值生成和內在機制發生重大轉變。從文學自身發展的角度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都市小說逐漸成為消費文化的演練表現場所,並且回應著消費文化的語境,其書寫方式、表達策略以及意義判斷和實現都呈現消費化傾向。
都市小說既是都市化進程的文化表征,同時其自身特殊的審美方式也折射、構建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90年代以來的都市小說被商品、被消費文化所包圍,打上了鮮明的消費文化印記,碎片化、零散化、感官化、商品化是其精神核心,文學的娛樂化、欲望的感官化、現實的幻象化、文學的事件化是其重要表征。

目錄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都市意象與都市空間
第一節 迷宮都市
一、消費文化與現代都市
二、難以言說的都市形象
第二節 文本中的都市意象
一、街道的變遷
二、邊界的內外
三、區域與場域
四、廣場的意義
五、標誌與符號
第三節 都市空間的演變與書寫
一、空間與書寫
二、時間與空間的轉換
三、空間的多元與立體化
第二章 都市生活方式:審美與消費
第一節 都市文化與生活方式
第二節 超現實世界與審美趣味
一、消費社會的“超現實世界”
二、消費社會的“剎那主義”
第三節 日常生活的審美化
一、日常生活的審美呈現
二、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表征
三、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本質
第四節 個案解讀
一、生活的藝術
二、霓裳神話
三、飲食的文化美學
第三章 都市與人
第一節 都市與作家
一、符號權力與斷裂
二、都市視角與都市書寫
三、潛文本的矛盾性
四、知識分子與消費文化
第二節 文本中的都市女性
一、孤獨的人群
二、都市中的“波希米亞人”
三、都市“妖女”
第三節 文本中的都市男性
一、都市玉男
二、都市新貴
三、都市邊緣
第四章 都市書寫策略:圖像敘事
第一節 圖像敘事與文化轉型
一、圖像敘事
二、視覺文化轉向
三、圖像的敘述策略
四、圖像的審美特性
第二節 圖像對文學的擠壓
一、圖像奇觀與文學的邊緣化
二、媒介與作家的邊緣化
三、傳統審美的終結
第三節 圖像研究的文學意義
一、圖像場域的文學意義
二、圖像與都市書寫
第四節 圖像時代文學的生存
一、新視像小說:圖與文的復調
二、身份的跨界:作家與影視
三、通俗化、傳奇化與類型化
四、小說技法的視覺化
五、文本個案解讀
第五章 都市文學生產:80後現象解析
第一節 文學生產機制的市場化轉型
一、文學生產的產業化
二、文學生產市場化的表征
第二節 青春敘事與80後現象
一、青春敘事
二、80後現象
第三節 文學產業化與造星工程
一、文學版圖的微妙變化
二、書寫主題與策略
三、消費文化邏輯
四、從“作家”到商人
五、卡通一代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