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美容秘籍

·美容三聯方 ·白芷美容方 ·蓮花美容方

基本信息

作 者: 祁雅麗
出 版 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版 次: 1
頁 數: 189
I S B N : 9787802203143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古代美容的方法和方藥,經過長期的實踐和不斷修正,具有效果明顯、副作用少、經濟實惠和容易操作的特點,適宜廣大女性套用。
相信這部“美容秘籍”能幫助愛美的女性在追求美麗的道路上另闢蹊徑,真正獲得自然、健康和美麗。

作者簡介

祁雅麗女士,京都薇薇品牌創始人,京都薇薇美容(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京都薇薇國際美容美體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京都薇薇美容培訓學校校長,清華大學現代經濟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大學管理哲學碩士學位,日本好萊塢美容美髮專門學校美容美髮學士學位,韓國美容美髮學士學位,2004年度美容行業十大風流人物,2005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美容管理者,中國中醫協會會員,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會員,中國企業信用協會會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員,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會員,北京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會員。

編輯推薦

數十代古代絕世美女的美容秘術:西施、武則天、楊貴妃、埃及豔后、伊莉莎白……
本書記載了最天然和最簡單的美容方式,集天然與高貴於一體,既能駐顏美容,又符合人體健康要求。
100多種中西美容妙方,足以令你驚艷四方,摒棄現代美容糟粕,吸收古代美容精華,一書在手美容不愁。

目錄

第1章 五千年——孕育珍奇的美容秘籍
1. 具有五乾年歷史的漢方美容
·漢方美容的源頭
·美麗脂粉
·美容盛行的時代
·秘籍倍出
·中國美容方的大匯總
·影響深遠的明代美容典籍
·清代宮廷美容
2. 中醫美容為何如此神奇
·養顏從調理五臟開始
·“易容”之術
·陰陽調和與美容的關係
·駐顏防衰的中醫特點
3. 古代女性怎樣化妝
·胭脂
·口紅
·花鈿
·傅粉
·額黃
·“燕脂”
·古代的“眉筆”
·妝粉
4. 古代中醫整形術
·漢代以前的穿孔吊環術
·唐代的人工酒窩和南宋的義眼術
·纏足
·北宋的面部磨削術
·元代的鼻樑修補術
·清代的缺唇修復
5. 中草藥美容
·龍膽草美容秘籍——高原上的美白貴族
·火棘美容秘籍——美白肌膚的新元素
·沙棘美容秘籍——奇妙的美容聖藥
·金銀花美容秘籍——久服輕身
·何首烏美容秘籍——養生美容奇藥
6. 食物中美容珍品
·竹蓀的美容秘籍
·番茄的美容秘籍
·胡蘿蔔的美容秘籍
·猴頭菇的美容秘籍
第2章 宮廷美容秘方——後宮三千,唯獨她受寵
1. 張愛妃的美容秘術
·七白膏
·《枕中方》
2. 武則天美容秘術
·秘術一:益母草澤面方
·秘術二:常敷面脂
·秘術三:養生有道
3. 太平公主的桃花面膜
4. 楊貴妃美容秘術
·秘術一:桃仁洗面方
·秘術二:太真紅玉膏
·秘術三:防風通聖散
·秘術四:京都薇薇貴妃乳方
·秘術五:淡妝輕掃
·秘術六:溫泉沐浴和拍打
·秘術七:吃荔枝,服人參
·秘術八:“補血聖藥”——阿膠
·秘術九:擅長歌舞
5. 慈禧太后美容秘術
·秘術一:人參和珍珠粉
·秘術二:玉容散
·秘術三:京都薇薇玉女補乳酥
·秘術四:松仁粽子糖
·秘術五:加味香肥皂
·秘術六:面部按摩器
·秘術七:御用面膜
·秘術八:抿頭方
·秘術九:食花卉
·秘術十:御醫秘制“香發散
·秘術十一:熱水浸泡
·秘術十二:熱敷
·秘術十三:人乳洗面
6. 呂后的平民燕窩
7. 永和公主美容秘術
秘術一:澡豆
秘術二:洗麵粉
8. 永樂公主的蒺藜
9. 元宮皇后的菜花粥
10. 飛燕藥膳
·白芝麻羊奶
11. 香妃茉莉花粥
12. 金國宮女八白散
13. 宮廷美容三聯方
·美容三聯方
·三聯方的妙處
14. 其他宮廷美容秘方
藿香散
皇帝塗容金面方
玉容粉
御前洗面藥
第3章 民間美容傳奇——揭開閉月羞花的面紗
1. 美白潤膚
·龐三娘美容方
·白芷美容方
·蓮花美容方
·三白湯
·珍珠美容粉
·蜂蜜美容方
·參苓粥
·栗子白菜煲
·溫清飲
·西施沐浴秘術
·淘米水洗臉
·《紅樓夢》養顏秘方——雙花白面液
·《紅樓夢》養顏秘方——茉莉粉
·《紅樓夢》養顏秘方——茯苓霜
·面白如玉方
·洗面如玉膏
·李清照的“寵物”——杏仁面脂
·黃氏蠟脂方
·隱居效驗方
2. 祛斑
·洗面肝藥
·益母草液
·白朮祛斑
·皂角祛斑
·夏枯草治療汗斑白點方
·蘆薈治癬妙方
3. 祛皺防皺
·銀耳枸杞蓮子糖羹
·靈芝丸
·常用蠟脂方
·文仲面脂方
·三花除皺液
4. 祛痘
·白果方
·當歸龍薈丸
5. 豐胸減肥
·人參養榮湯
·美顏瘦身粥
6. 排毒抗衰
·西施荷花沆瀣漿
·豬蹄湯
·甘草杏霜湯
·純陽紅妝丸
第4章 西方美容秘術一西方女人也嬌艷
1. 古埃及美容秘方
·古埃及的胭脂情結
·使用香水
·良好的“衛生”習慣
·白土減肥法
·美容聖品——橄欖油
·埃及豔后的美容秘訣
2. 古羅馬美容秘訣
·保持清潔就是美容秘方
·古羅馬美容面霜
3. 英國的《女士辭典》
4. 伊莉莎白女王養生美顏術
·飲食平衡
·淺酌慢飲
·絕對睡眠
·敷面膏
5. 路易十四時代的化妝術

摘要

第1章 五千年——孕育珍奇的美容秘籍
1.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漢方美容
中醫美容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遠在遙遠的太古時代就有人用花卉或者植物製作原始的“天然化妝品”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中醫美容得到了穩步的發展。中醫的各種方法,被人們反覆運用、篩選、積累、提高,日漸完善。
漢方美容的源頭
中醫美容非常神奇,與中國文化有著微妙的聯繫。酒在當今是一種常用的飲料,但在遙遠的古代,就曾經作為美容的原材料。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期就發明了造酒業,酒除了作為飲料有防病、治病之用外,人們同時還發現,人在飲酒後紅光滿面,於是當時就把酒作為使人變美的媚藥之一。
酒僅僅是美容原料中的一種而已,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被人們用來做美容原料的物品,這其中有蟾酥、珍珠粉、羊胎、麝香等,千奇百怪,現在的人對其並不熟知。
考古學家曾在原始人類的遺址發現用小石子、貝殼或獸牙等物製作而成的美麗串珠,用於裝飾;在洞穴壁畫上出現了美容化妝的痕跡——
有一個原始人正在用一種泥狀的東西糊在自己的臉上。從原始人的神態來看,她舉止安詳隨意,並不是在進行莊嚴的祭祀儀式,顯然她在對自己的肌膚進行保養美容呢!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從古至今沒有改變。
據相關典籍記載,早在商周時期,甲骨文中即出現了“沐”字。《說文解字》注釋說:“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湯沐浴”、“月粉妝梳”的描述。
在殷紂時期,我國人民就開始用燕地紅蘭花搗汁凝成胭脂(當時叫燕支);周文王時,女人已廣泛使用鋅粉擦臉。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時所著),收錄了除疣滅瘢之類的美容方。
秦漢時期,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共列藥物365種,其中記載具有美容作用的藥物就有幾十種,如“冬瓜子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飢,久服輕身耐老”;“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白僵蠶能滅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該書還記述生薑、蔥白、大棗及芝麻等20多種食物的美容作用。
傳說早在遙遠的原始部落時期,黃帝的愛妃女英就曾用白芷來潤澤肌膚、美容養顏。而後來的古代婦女競相仿效。
秦漢時期,在許多醫書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內容,尤其是美容方藥及美容方法逐漸增多。其標誌之一是《黃帝內經》的問世。該書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美容經驗,從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論都做了比較完整的論述。如首先明確提出了經絡與美容的關係,指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行於面,而走空竅。”這說明了面部色澤與經絡中氣血有關。其次論述了臟腑功能健旺,氣血津液正常,是人體美容的基礎。還反覆說明,人體的陰陽失調,臟腑虛損,情志刺激,生活環境、飲食宜忌及勞逸不當等,都可影響人體的美容。在《內經》中還論述了有損於美容的許多皮膚病,如痤、面衰、顏黑、面塵、眉墮、毛折、皮皺、唇揭及爪枯等。
古代的美容術是基於“陰陽調和、固本培源”的基本理念來發展傳承的。中國美容術與中醫相依而生——這是中國美容術的一大特色。
美麗脂粉
在漢代,塗脂抹粉已經流行。從漢代流傳下來的典籍上可以看出,脂粉已經成為漢代貴族婦女日常生活用品的一部分。
漢代的少數民族也學習中原的美容術,胭脂等化妝品深受少數民族婦女的喜愛。匈奴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可見胭脂在當時已非常流行。
漢代人除普遍使用化妝品外,已有了“妝點”、“粉妝”及“妝飾”等化妝專用名詞。擅長化妝的專門人才和從事製作化妝品的人已經出現,使用美容化妝品已不僅僅是為了打扮,同時也是彌補生理缺陷的需要。在《華佗神醫秘傳》里載有美容外用複方10則,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劑型有粉、膏等。
隨著醫藥學的逐步發展,各種美容方法亦隨之而起。如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就載有美容飲膳方“甘枯速溶飲”,用以“利咽喉”、“美聲色”。醫學家華佗在《中髒經》中推出“療百疾延壽酒”,用以“烏髮、駐顏”。距今1700年前,由晉代葛洪原著,梁代陶弘景增補的《肘後備急方》中,設《治面瘡肝黑髮去身臭方》一章,乃是美容的專篇。
篇中蒐集了內服外治的方藥97首,其中有些方劑經後世醫籍輾轉傳抄,流傳至今。如治面生黑鼾“以生杏仁去皮搗,以雞子白和,入夜洗面,乾塗之,且以水洗之,立愈”。此方由《夕卜台秘要》轉引,標題為“文仲療鼾黯方”。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用白米英粉、胡粉、落葵子汁,經過蒸曬,製成紫粉以敷面。晉代名醫皇甫謐則提出了許多有關針刺美容的方法,如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了針刺下廉穴治療顏不華症;針刺曲池穴治療顏面乾燥症等等。這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外科整形美容,我國至少要比西方國家早9個世紀。如《晉書》記載魏詠之其人,生而缺唇,18歲時,大夫給他做了兔唇修補術,後來官居晉朝宰相之職。可以想像,當時兔唇修補水平是比較高的。成書於公元610年的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對不少面部皮膚病的病因病機做了分析,如“人麵皮上或有如烏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風邪客於皮膚,痰飲漬於臟腑,故生庚千黑黽”。南朝妃子用雞蛋、丹砂製成“張貴妃面膏”來保護容貌,用此膏敷於面後,可使面白如玉,光澤照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