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腫瘤診斷與治療

第二節腫瘤結構 一、惡性腫瘤的分級 第一節腫瘤抗原

基本信息

作 者:楊冬華 房殿春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7
ISBN:711704960
版 次:1
包 裝:精裝
開 本:16開
頁 數:10,702頁
印 張:1

內容介紹

正當世紀之交,《消化系腫瘤診斷與治療》問世。這是消化專業腫瘤學的首版專著,反映了我國該領域幾代人的共同勞動成果,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縱觀我國腫瘤專業的發展歷程,顯示了腫瘤防治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探索領域逐步拓寬,研究層次從巨觀到微觀日益深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分子水平研究的日新月異,腫瘤研究熱點已形成全球性挑戰的態勢。胃癌、肝癌、肺癌及食道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四大殺手”,尤其是肝癌,更是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因此《消化系腫瘤診斷與治療》的出版,既有學術的時代性,又有符合國情的特色性,無疑對消化與腫瘤專業人士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 全書共分二大篇,十九章,既闡述了消化系腫瘤的共同特點,又論述了它們不同之處,作者們追蹤近5年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將本單位的工作經驗及科研成果溶匯一體,對消化系不同的腫瘤從基礎到臨床,從診斷到治療,進行全面的論述,具有實用價值。21世紀將在醫學領域出現一系列的革命。我希望從事消化系統腫瘤工作的同事們,在現有基礎上,迎接挑戰,為世界醫學作出更大貢獻!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流行病學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腫瘤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二、腫瘤流行病實驗
三、腫瘤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第二章 病因學
第一節 物理因素
一、電離輻射
二、微波輻射
第二節 化學物質
一、大氣污染
二、飲食因素
三、藥物
四、激素
第三節 個人習慣
一、吸菸
二、飲酒
三、吸毒
第四節 物理因素
一、細菌
二、病毒
三、真菌及其毒素
四、寄生蟲
第五節 職業與環境
一、物理性致癌因子
二、化學性致癌因子
第六節 遺傳因素
第三章 病理學
第一節 組織發生學
一、概述
二、消化系統腫瘤組織發生舉例
三、腫瘤起源的觀點
四、腫瘤發生髮展與血管生成
第二節 腫瘤結構
一、大體結構
二、組織學結構
第三節 惡性腫瘤的分級與分期
一、惡性腫瘤的分級
二、惡性腫瘤的分期
第四章 腫瘤生物學行為
第一節 腫瘤細胞群體增殖動力學
一、腫瘤生長率的測定
二、細胞動力學的測定
第二節 自主性生長
一、腫瘤細胞周期特點
二、腫瘤細胞增殖的分子調控
第三節 浸潤與轉移
一、腫瘤浸潤的過程和類型
二、腫瘤轉移類型及特點
三、腫瘤浸潤、轉移的機制
第四節 復發
一、腫瘤復發的基本規律
二、復發的治療
第五章 消化系腫瘤免疫學研究
第一節 腫瘤抗原
一、腫瘤特異性抗原
二、腫瘤相關抗原
三、胚胎性抗原
四、病毒誘發的腫瘤抗原
五、理化因素誘發的腫瘤抗原
六、自發腫瘤抗原
第二節 機體抗扣瘤的免疫機制
一、非特異性免疫
二、特異性免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