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2號

海盜2號

海盜2號屬於空間飛行物,於1975年9月9日發射,於1976年8月7日進入火星軌道,地震檢波器的正常工作使它記錄了一次火星地震,全部任務於1983年5月21日結束。

基本信息

海盜2號簡介

美國海盜2號著陸器美國海盜2號著陸器

海盜2號於1975年9月9日發射,主要研究火星溫度、磁場、風速、風向、X射線光譜,於1976年8月7日進入火星軌道1976年9月3日觸地於烏托邦平原。完成同它姐妹探測器一樣的任務,意外地,地震檢波器的正常工作使它記錄了一次火星地震。太空飛行器擁有一個用於從軌道上拍攝火星表面、運載著陸器以及進行與地球通訊中繼的人造衛星。海盜計畫是火星探測史上最昂貴的計畫,也是1990和2000年代前最成功,提供信息最多的火星探測計畫。

太空飛行器設計

軌道器

海盜2號飛行剖面圖海盜2號飛行剖面圖

軌道器的主要功能是運送著陸器到火星,偵測定位以確認著陸地點,為著陸器進行通訊中繼,以及進行其自身的科研項目。軌道器基於較早的水手9號太空飛行器,其橫截面為約2.5米的八邊形。總重2328千克,其中1445千克為推進劑和姿態控制氣體。軌道器總高度3.29米。四個太陽能電池翼沿軌道器軸對稱布置,相對的太陽能電池翼展寬為9.75米。每個翼板上安裝兩塊1.57×1.23米麵積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板由34,800塊太陽能電池構成,在火星可提供620瓦特功率。電能也貯存於兩個30安培小時鎳鎘電池。主推進器為使用二元推進劑(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動機推力1323牛頓,換算為Delta-V為1480米/秒。發動機可雙軸擺動9度。姿態控制由12個小壓縮氮噴嘴、太陽尋獲感測器、巡航太陽感測器、老人星跟蹤器和由六個三軸穩定陀螺儀構成的慣性部件和兩個加速規。

美國海盜2號探測器模型美國海盜2號探測器模型

通訊系統包括一個20瓦特S波段(2.3GHz)發射機、兩個20瓦特行波管放大器。為了無線電科學研究和通訊實驗設定的X波段(8.4GHz)下行鏈路。S波段(2.1GHz)上行鏈路。1.5米雙軸穩定拋物面天線、固定低增益天線、兩個1280兆位磁帶記錄器和一個381MHz中繼無線電裝置。

科學儀器包括成像、大氣水蒸氣、紅外熱成像裝置安裝在具有溫度控制的指向性掃描平台中。科學儀器總重72千克。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機也進行無線電科學研究。

指令處理經由各自獨立的兩個同樣的數據處理器,各具有容量為4096字的存儲器用於存貯上行命令和已獲取的數據。

著陸器

“海盜2號”在火星上“海盜2號”在火星上

著陸器是六面的鋁質結構,每面1.09米高,0.56米長。由三條支撐腳支持。三個支撐腳構成邊長2.21米的等邊三角形。著陸器由兩個鈽-238放射性衰變電池供電。電池安裝在著陸器基礎結構兩側,由防風板覆蓋,高28厘米,直徑58厘米。可提供4.4伏特,30瓦特的連續電源。四個8安時28伏特蓄電池提供峰值負荷。推進由使用單組元聯氨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提供。發動機噴嘴共12個,排列成四組。三組噴嘴可提供32牛頓推力,產生Delta-V180米/秒。這些噴嘴也通過推力控制進行移動和鏇轉控制。下降與著陸由三個(安裝於基座的長邊,呈120度分離布置)具有18個噴嘴的單組元聯氨推進劑發動機提供動力,推力於276牛頓至2667牛頓間可調。聯氨推進劑經過淨化,以防污染火星表面。著陸器於發射時攜帶86千克推進劑,盛裝於2個鈦質燃料箱中。燃料箱

1976年,“海盜2號”探測器從火星上空拍攝的十多張火星局部地區的傳真照片1976年,“海盜2號”探測器從火星上空拍攝的十多張火星局部地區的傳真照片

安裝於放射性衰變電池風擋的兩端。著陸器控制經由慣性部件、四個陀螺儀、空氣減速裝置、雷達高度表、下降與著陸雷達和推力控制。發射後與進入火星大氣層前,著陸器被熱護盾保護。熱護盾用於著陸器進入大氣層時進行氣動減速,也用於防治地球微生物污染火星表面。出於防範微生物污染考慮,著陸器經過7天華氏250度“烘培”消毒。發射時,一個“微生物防護罩”包裹著熱護盾,直到半人馬上面級將軌道器/著陸器聯合射出地球軌道後拋棄。這個為海盜號計畫開發的行星保護方法也用於其他任務。通訊經由一個20瓦特S波段發射機和兩個20瓦特行波管放大器。一個雙軸穩定高增益拋物面天線安裝在基座一側的吊竿上。一個全向低增益S波段安裝在基座上。二者均可直接與地球通訊。一個UHF波段(381MHz)天線提供由軌道器中繼的單工通訊。數據存儲於40兆位容量的磁帶記錄器中。著陸器計算機具有6000字容量的存儲器用於指令存貯。攜帶的儀器用於著陸器主要科學研究目的:生物研究、化學成分分析(有機與無機)、氣象、地震學、地磁學以及地貌、火星表面和大氣物理。儀器包括:兩個360度圓柱掃描相機安裝在基座長邊附近、自中部伸展的帶有收集探頭的採樣臂、溫度感測器、磁體、氣象探測器。地面溫度感測器、風向、風速感測器裝置於一條支撐腿上。地震感測器、磁體、相機測試目標、放大鏡安裝在相機背側,接近高增益天線。生物學實驗設備、氣像色譜分光鏡和X射線螢光分光鏡安裝在環境控制隔間中。氣壓感測器安裝在著陸器底部。科學儀器總重91千克。

海盜計畫

美國海盜2號拍攝的火星圖像美國海盜2號拍攝的火星圖像

海盜計畫是1970年代繼旅行者深空探測器的成功後,NASA又一雄心勃勃的火星勘測計畫。海盜一號於1975年8月20日發射,海盜二號於1975年9月9日發射。二者均使用泰坦 III-E運載火箭和半人馬上面級發射。每艘太空飛行器包括軌道器和著陸器。軌道器發回的圖像用於著陸點的選擇。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在選定的著陸點軟著陸。著陸器部署後,軌道器在軌道上繼續成像和其他科學任務。包含推進劑的軌道器-著陸器聯合重3527千克,分離並著陸後,著陸器重600千克,軌道器重900千克。
海盜項目共耗資10億美元。

生物學實驗結論

海盜著陸器攜帶有生物學實驗裝置用以探測火星土壤中的生命,如果它們存在並符合實驗意圖的話。實驗由史丹福大學的Kevin Burrowes博士設計。最初的結論是肯定的,達到了NASA的某些生命檢測指標。但隨後的分析中,大多數科學家相信此結果由非生物化學反應導致。此原因仍在爭議當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