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沂詩集

海沂詩集

《海沂詩集》,是明末清初詩人宋之韓創作的詩歌總集。

《海沂詩集》是明末清初詩人宋之韓創作的詩歌總集。自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刻板面世以來,至今已經將近兩個世紀。在國內和日本美國台灣等十幾家大型圖書館和博物館均有收藏。2011年6月由琅琊宋氏始祖海受公二十世孫宋家宣等主編,歷時6年曆經波折再次出版。

前言

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是當代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和神聖使命。琅琊宋氏族人自2006年以來,自發挖掘、整理出了其歷代先祖流傳下來的家譜、傳記、文集、書畫和聖旨等大批極具價值的文史資料和相關文物,並先後成立了“琅琊宋氏文化研究會”和“琅琊宋氏文化系列叢書編輯委員會”,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和編纂。《海沂詩集》便是我們幾年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即將編譯出版的《琅琊宋氏文化系列叢書》的首卷。

作者介紹

宋之韓,字奇玉、稚甫,號蓮仙、西蓮、蓮花居士,自稱西蓮父人稱涑洲先生、涑洲司馬、琅琊公子。今山東臨沂蒼山縣向城鎮杭頭村人。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十八日,病逝於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二十四日,葬於山東省蒼山縣大仲村鎮寨子村東;明末一代聖賢文人、古文家、都察院僉都御史宋鳴梧次子,崇禎御史大夫、戶部侍郎、南明內閣大學士首輔宋之普之胞弟;廩貢生,授東昌學博,因其博學多才深受清康熙皇帝的“才堪效用,力可宣猷”之賞識,而特被敕授為四川瀘州通判
宋之韓二十一歲成貢生,從1630年到1659年近三十年間參加十次鄉試終無果。清順治十七年公52歲到東昌府任教授職,四年後赴四川瀘州任通判。三年後去職回鄉,居住在今山東省蒼山縣大仲村鎮寨子村。一年後(即1669年)去世,並安葬於此。他的祖父宋日乾是貢生,精通朱理學,一直在鄉村教書,課迪生徒。父親宋鳴梧,忠孝兩全,史稱賢人(去世後先入鄉賢祠後入忠孝祠),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正四品),逝世後被崇禎皇帝追封為正義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一生清廉,剛直不阿。曾與著名東林黨人左斗光等參奏逆臣魏忠賢,屢遭打壓,終不屈服。胞兄宋之普,南明魯王“監國”宰相,崇禎丁卯(1627年)中舉,戍辰(1628年)進士,選翰林院士,授戶部左侍郎。與父親宋鳴梧(官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同行,合稱七卿)同殿稱臣,故名重一時。

關於《海沂詩集》

宋之韓的詩歌創作自年輕時就已開始,筆耕捕輟。《海沂詩集》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自己編就,以時間先後順序共訂為二十卷,計詩八百餘首。而未定稿的詩有千餘篇,未曾編入。本書附錄王恭人《綠窗詩草》一卷。王恭人(1638-1710)山東費縣人。父親王政敏是明末進士。王政敏與宋之韓是情投意合的摯友,兩家為好做親,王恭人嫁給了宋之韓的次子宋契學。王恭人的詩,如出水芙蓉,無雕刻痕跡,在明末清初的女詩人中堪稱上乘之作。

《海沂詩集》目錄

歷經滄桑話“海沂”—宋家宣、宋振起
序一 邵毓
序二 程邑
序三 朱錦
序四 張吾瑾
序五 張松齡
序六 朱嘉徵
序七 宋肄樟
序八 宋之普
序九:蓮花溪自序 宋之韓
序十:青雲村詩自序
宋氏家傳 宋名立
《海沂詩集》後序 宋瀛
蜀難本末傳
卷一:松鶴園前集、南渡篇
卷二:北歸篇
卷三:東泇篇、歸珩篇
卷四:艾山篇
卷五:之燕草
卷六:燕山吟
卷七:浴沂草、游淮篇、廣陵吟
卷八:松鶴園後集、涑松草、歷山吟、歸涑篇
卷九:燕都草、東歸草、松鶴園後集
卷十:後松鶴園、涑松草、南遊草
卷十一:毗陵青山篇
卷十二:游苕草
卷十三:涑松草
卷十四:涑松園草
卷十五:涑松草
卷十六:青雲閣草
卷十七:光月樓詩、過沂草
卷十八:之蜀詩草
卷十九:
卷二十:川南遊記
附錄:綠窗詩草

詩文選錄

《蜀難本末傳》
讀孟子“好辯”之章,而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以為唐虞三代,治亂相循,謂其大較若斯。曷嘗計及亂之如此其極也!讀《正月》之詩,而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知詩人之憂,非無故也。蓋憂其身嘗之耳。予也生際其亂,而身嘗之。敢詳紀其實,俾知於後焉。
概自甲申之夏,張獻忠寇流入蜀。四月破渝城,戮瑞王,磔陳撫院,而重慶一空。七月破瀘州,城市煨燼,四野屠戮。不數日而挽舟從資江入成都。以賊為流去,即脫害。不虞省會失守,據地僭稱大順之元,示號於蜀矣。由是猂寇四出,初以剿而順,既以順而剿。民實何辜,罹此鞠訩耶?
十月除偽官布滿郡縣,強忠民而逆。其間羅致之巧,刑殺之慘,極曠古未有之奇,言之殊為駭異。夫以一人之身,漸次加虐,寸寸無餘。始焉割發,次則斫手足,又次則刈耳鼻,又次則男閹女閉,又次則剖腹抽腸。朝發兵而霜刃分馳,暮驗功而手足堆地,凡江漲屠民之水,逐地高戮人之山。以致余殘爭相驚怖,嘯聚群起,逐地建義旗,沿江沒義壘。於是,湥山窮谷,險岩幽穴之難民,盡拉而歸伍矣。三尺童子,莫不佩劍。
兵勢一倡,患害愈熾。一時穴鼠山狐,菜傭梗仆,或狡焉自強,或弒主稱雄。皂蓋蔽天,旌旗耀日,勢焰孰敢攖乎?而儒紳殷富之流,戕滅斯盡,難乎其君子矣!由茲而營充野曠,錢鎛生塵,加之瘟疫頻仍,舉凡未罹兵殃者,類皆族滅。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乙酉之春,閣部王督師洋滿嘴。總督樊專城。五龍十三家據夔東。四隊家有新開“三譚”布於忠、萬。余、李列於長涪。王相聚於豐都。曾英屯於渝岸。撫院馬札江合。羅於莘集瀘州。滇將莫、顧、王、魏營納邑。侯天錫坐永寧。馬應試守瀘。衛熊、韋鰲集馬客礄。賈、屠、甘三總兵沿江上下。首復戎城,屍鴨填江。朱藩部復重慶,聲頗赫濯。楊展復嘉定。寇賄卒獲朱化龍。詹撫院防龍安。趙榮貴駐綿州。四擢鍋起忠江。賽桃黃寨安岳。曾光祿占大定。張玉卿堵內江。趙興宏陳蘭生擾隆昌。范、張保榮縣。趙應貴、劉應登屯資縣。王和尚稱雄於資陽。在在金鼓接聞於耳,處處劍戟鱗交於目,而究無損於賊,徒作虛聲餌,實為殃民,索刮一川之膏血。奉千弁之豐腴,豈能堪乎?
厥後,獻逆肆虐於西南,姚黃流毒於東北。猂弁暴兵,各擁數萬之眾,朝無石餉,類皆野食。日殺不辜,民盡歸伍,而合川宿儲之粟粒無存矣。所以有“賊梳兵篦”之謠。迨至粟盡,搜括益甚,凡有斗米石粟之家,未有不炮烙殞命者也。哀哉,不能言!難亦無極也!
爰及丙戌,為之將兵者,強凌弱,眾暴寡,諸營互相劫奪,斬絕戎首。弱並於強,而強者益強;寡歸於眾,而眾者愈眾。初以偏裨起勢者,皆遣使入覲,脅天子而請王侯。於是,公侯伯填滿蜀土,尚知有天子乎?既不知有天子,又安能恤小民?割據稱雄,盡懷尾大,日事干戈,民生日促。
其後,曾英戰死於江心,忠魂未瞑。馬應試為楊展忌戮,楊展為袁武宴刺,酬報不爽。王相抗孫而自殺,忠烈凜然。於是,孫、李、劉反戈,遂有秦、晉、蜀三王之號。勢成挾令,所缺惟糧。間有受飢者,奮力為耕,即罹官三民七之徵求,其克自支者鮮矣。
及至丁亥之春,冗兵虛耗,蜀野皆空,米價騰貴,饑饉漸臻。不逾時而至秋冬間,川西斗谷至八十兩,上南斗米至叄拾捌兩,而下南斗米貳拾兩矣。日見殍屍僵野,而強猂者夥眾劫窖,窖盡則遂契約食人。父鬻子,夫賣妻,兄易弟者,少壯盡收奴於各夷府。地荒人稀,虎害初起。馴至戊子,有金無粟,兵民交病,俱求度於木皮草實。溪澗之魚蝦龜蛤,俱受殃焉。甚而父食其子,夫食其妻,兄弟易食,朋黨捕食,自此行人斷路。
而姚、黃以北道糧盡,奔入下南。呼九思據富順。陳、母、萬三姓,帶兵四萬餘入瀘,俱以食人活命,號曰:“打人糧”。旋即袁韜率大隊入瀘州就撫,張副將亦攜五千餘求送嘉定。
是歲千里無煙,道途絕跡。而虎豹鴟張,吞噬極巧。傷於平原曠野者,固不足怪;藏幽室者,則亦闖壁入室而噬之;藏於重壁危樓,亦自上而下入樓而噬之;藏於險洞,亦入險洞而噬之。謂猛獸之神乎?實天意為之也!所以斂棺瘞埋之骸,尚且不免,此世變之孽,難以言形。徒慕周公之驅,未傳其術耳。夫以全蜀之民,半死於寇,繼死於兵,又死於疫,復死於殍,而更死於虎,欲求有民不可得也。今之存者,或卸鎧而歸農,或戕類而延年,尚忍言乎哉,尚忍言乎哉!
吾故曰:今日臨蒞茲土者,莫不恤其苦,而未必悉其苦之極也;莫不撫其殘,而惟幸其撫之有盡及也。有心世道者,祈熟籌而加之意焉!
瀘州府倅海沂西蓮父宋之韓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