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神廟

海岸神廟

中古印度的建築風格大致分三大派:馬拉他派(在帕拉瓦王朝的統治下),奧里薩派和卡那提克派(約公元10世紀後,在泰密爾人的統治下)。

【名稱】海岸神廟
【類別】寺廟建築
【年代】公元8世紀初
【原屬】印度
【簡介】
中古印度的建築風格大致分三大派:馬拉他派(在帕拉瓦王朝的統治下),奧里薩派和卡那提克派(約公元10世紀後,在泰密爾人的統治下)。本圖上所見的是建在摩訶巴里補羅(或譯摩訶巴里普拉姆,Mahabalipram,在馬德拉斯附近)的海岸神廟全景。這座神廟建造在沿大海邊,寺廟全部以石料建設,有的部分是用獨石鑿成的。這座神廟的建造時間也長,用了十幾年方告完成。
作為馬拉他式寺廟建築,一般還處於印度教寺廟的初級階段,層次不算高。廟頂上往往置有一尖亭,名叫班遮羅。這裡的建築結構分前後兩座廟殿,縱向排列,背向海面。四周有石砌的圍牆,廟門在距海邊的沙灘上。此兩座神殿高低不等,前矮後高。高的一座有七重檐;低的一座僅四重。每重檐有柱廊欄桿,可遠眺四方。廟頂各有一蒜頭亭閣,並雕有獸像,作鎮守四方勢。神廟及其上面的裝飾雕刻渾然一體,輪廓鮮明,然由於長年受海風侵襲,石砌建築的表面損壞嚴重。有些石塊已呈傾圮敗象。 此廟約建於公元8世紀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