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教育

海外華文教育是由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主辦的期刊,2000年正式創刊,該刊現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新版《海外華文教育》新版《海外華文教育》
《海外華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是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創辦的學術期刊,《國際漢語學報》是其姊妹刊。2000年正式創刊,旨在進一步加強同海內外華文教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服務于海外華文教育, 以繁榮海外華文教育和促進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為宗旨,力求全面、系統、迅速地反映與海外華文教育有關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華文教學經驗,及時提供新的學術動態;注重從各國或地區華文教育的實際出發,從巨觀到微觀,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索華文教學中帶有規律性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問題。
從2011年3月第1期(總第58期)起正式改版,《海外華文教育》面向世界華文教育,為廣大海內外讀者開啟了一扇了解世界華文教育的視窗,提供了一片理論探索和經驗交流的園地,在國內對外漢語研究類雜誌中影響較大,引用率和轉載率均名列前茅。著名對外漢語教學專家張朋朋劉樂寧、姚道中、呂必松等都曾在《海外華文教育》上發表文章。該刊現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稿件一率嚴格登記,內稿一率送交外審,堅決杜絕人情稿、關係稿。

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季刊
開本:大16開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221-9056
國內刊號:CN—35(Q)0069
主編:鄭通濤
編輯部主任:方環海
地址:中國福建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主要欄目

該刊每期設有專題研究、漢語及漢語教學、課程改革、師資縱橫等欄目。

主辦單位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海外華文教育研究所 、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

稿件審閱規章程式

一、 來稿登記制度

1、 來稿登記由編輯部安排專人負責。
2、 來稿登記主要在《海外華文教育》來稿登記(一表通)上進行,同時將登記內容錄入電子計算機。
3、 來稿登記的內容是稿件的題目、作者姓名、作者供職單位、紙本通聯地址、電子郵件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等,要求核對無誤。
4、 來稿登記後,須及時給作者發收稿通知函,註明收稿日期,告知作者編輯部在3個月之內通知稿件處理意見。
5、 來稿登記結束後,值班編輯將一審審稿簽附在稿件上,送交編輯部主任。
6、 來稿登記值班編輯在編輯部主任對來稿進行分類並確定責任編輯後,將稿件分別送第一審閱人評閱,經過第一審閱人確認後,審閱人親自簽收。

二、 稿件審閱制度

1、 稿件審閱人在收到稿件後,應該按照編輯部的稿件處理時間及時對稿件進行審閱處理。
2、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有無學術價值和學術意義。
3、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仔細進行查重工作,是否其他刊物已經發表同類的研究成果。
4、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觀點在學術界整體研究中的學術定位,是否在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新結論上具有一定的突破與創新。
5、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是否已經達到發表的水平。
6、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是否有抄襲現象發生,是否有引文未注釋出處的現象 ,一旦發現抄襲現象,一票否決,不予發表。
7、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是否有政治錯誤,對牽涉到的有關政治名詞進行統一,與大陸慣例保持完全一致。
8、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所論內容後,須寫出評閱意見,確認是否可以直接發表、不予發表還是修改後發表,並附上稿件的修改意見。
9、 稿件審閱人審閱時對稿件所論內容是否可以發表難以確認,出現這種情況則須簽署意見,建議編輯部送匿名評審人審閱。
10、 稿件審閱人審閱稿件後,須將稿件和審閱意見一併送交來稿登記值班編輯,經過確認後,由值班編輯親自簽收,稿件統一由值班編輯送交編輯部主任。
11、 經過編輯部確認須送匿名評審的稿件,則由值班編輯郵寄或電子郵件送交匿名稿件評閱人,並及時給匿名審閱人郵寄論文評閱費。

三、 匿名審稿制度

1、 匿名審稿人須對所審閱的稿件保密,保證匿名評審的公正性。
2、 匿名審稿人在收到要求評閱稿件的通知單和稿件後,須在兩周之內完成稿件評閱工作。
3、 匿名審稿人的評閱人在匿名稿件審閱單上打勾,確認稿件是否可以直接發表、不予發表還是修改後發表,對修改後可以刊用的稿件須附上審閱稿件的修改意見,並且簽署匿名審稿人姓名。
4、 匿名審稿人的審閱意見須及時郵寄或送交編輯部存檔備案。
5、 值班編輯在收到匿名審稿人的審閱意見後,須給匿名審稿人以答覆,並及時送交編輯部主任。

四、 編輯部主任職責

1、 對稿件評閱人的審閱意見和匿名審稿人的審閱意見進行綜合,確定稿件的最終處理意見。
2、 不論稿件是否刊用,都要安排值班編輯給作者郵寄稿件審閱結果通知單,將稿件的審閱結果在通知單上打勾標註。
3、 對編輯部決定直接刊用的稿件,確認在中英文題目、中英文內容提要、中英文關鍵字、中英文供職單位名稱等形式方面是否有缺失,如果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形,須安排值班編輯通知作者本人及時進行補加。
4、 對修改後可以刊發的稿件在通知作者稿件審閱結果時,須將編輯部綜合的修改意見附上,並明確告知作者修改稿件郵寄回編輯部的時間要求。
5、 對編輯部決定留用的稿件,統籌安排,適當刊發,不告知作者準確的發表時間。
6、 須對每一期刊物的欄目與發表的文章作出安排,連同發表文章原件以及稿件審閱意見一併報送主編,由主編對欄目以及發表稿件進行終審定奪,並簽字確認。

五、 排版編校制度

1、《海外華文教育》追求高標準,在排版編校進行嚴格要求。
2、排版要求版式新穎,美觀大方。
3、明確稿件責任,每篇文章後須列出責任編輯。
4、責任編輯須仔細核對刊發稿件的注釋所引論著題目是否正確,引文頁碼是否正確,所引論著的出版日期、出版單位是否正確。
5、責任編輯嚴格規範刊發稿件的行文規範,並有權對刊發稿件字詞進行規範處理。
6、校對認真,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錯誤率要求處於1處/萬字以下。
7、責任編輯所負責稿件發表後,經過審讀人核對,如果出現錯誤,對責任編輯採取一定形式的處理。

六、 出版印刷

1、 紙張要求80-90克,本白,封面用紙220克以上,設計色彩過渡自然,裝訂精美規範。
2、 每期雜誌在印刷之前須由執行編輯仔細核對膠片,確認無誤。
3、 每期雜誌的出版須安排專人負責,進廠印刷。

摘要寫作要求

一、摘要的作用

摘要是以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由於各種文摘和資料庫的需要,摘要要脫離正文單獨印刷或傳播,所以要求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擁有與全文同等量的信息。

二、摘要的要求

1.字數:中文摘要字數不少於2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150~180個實詞,中、英文摘要內容要相對應。
2.內容:摘要應概括說明全文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個方面,這4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為:
目的:主要說明此項研究、研製的前提、目的和任務所涉及的主題範圍或要解決的問題。
方法:主要說明工作過程及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論、假設或邊界條件,使用的主要設備和儀器。對新技術手段則應描述其基本原理、套用範圍及所達到的精度、誤差等。
結果和結論:作者在此工作過程最後得出的結果和結論。可含套用的情況或潛在的用途。可以是所獲得的實驗結果,也可以是理論性成果等。
寫作時,應簡寫目的,寫明採用的具體方法,詳細寫所得到的結果和結論。總之,摘要應寫得內容充實,不要過分抽象或空洞無物,不作自我評價。

三、注意事項

1.不寫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避免描述課題研究的背景信息,不要簡單重複論文的題名。
2.不用“本文”、“作者”、“文章”等詞作摘要的主語。
3.不在摘要中引用參考文獻、插圖和表格;儘量不用特殊符號或由特殊符號組成的數學公式。
4.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譯文的術語,可用原文或譯出加以註明;僅為同行所熟悉的縮略語,應在摘要中至少出現一次全稱,對那些已經為大眾熟悉的縮寫詞,如:CAD, DNA等可以直接使用。
5.切記在結論中不要作自我評價。

四、英文摘要的文體

1.時態:採用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採用一般現在時說明研究的目的,採用一般過去時描述研究的內容,即作者在過去在某一時刻(時段)的發現、某一研究(觀察、調查、實驗等)過程得出的結果和結論等。少用完成時,進行時和將來時基本不用。
2.語態:一般用被動語態。
3.人稱:用第三人稱。

《海外華文教育》稿約

一、稿件格式

首頁: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作者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常用聯繫電話,電子信箱等。同時需要提供稿件的中英文題目,中英文摘要於中英文關鍵字。
正文:另起一頁,順序依次為:中文題目、中文提要、中文關鍵字、正文內容、注釋、參考文獻。
為方便本刊雙向匿名審稿,請不要在正文中出現有關作者的信息。
本刊稿件的注釋及參考文獻採用如下體例:
(一)、注釋
作者如對文章題名、責任者、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需做必要的解釋或說明,請在當頁用腳註表示;對於文章特定內容的解釋說明,請用“注釋”方式置於文後,序號用帶“[ ]”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連續編號。
(二)、文獻引用
A、行文中的文獻引用格式:著作為趙金銘等(2003: 73-83)、Ellis,R. (1994: 199-201),數字為引用頁碼;論文為呂叔湘(1982)、Ellis,R.(1992),不注頁碼。
B、括注格式:(陸儉明, 2005:27)、(Rod Ellis, 2003:45-52)。
多個作者之間用分號隔開:(楊惠中, 2000: 47; 張寧志, 2000: 84)、(Leech, 1983; Smith, 1983)。
多個文獻之間,中文用頓號隔開,英文用逗號隔開,同一作者同一年發表的多個文獻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趙金銘, 1998、2003a、2003b)、(Nunan, 1989,1992)。
(三)、參考文獻
正文所引文獻須在正文末尾列出。中文參考文獻在先,外文在後。中文按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每條文獻必須頂格書寫或列印,換行時前面空兩格。
(四)、參考文獻格式
A、專著格式為 “作者或主編者:《文獻題名》,出版地: 出版單位, 出版年。”如:
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B、譯著格式為“原著者:《文獻題名》,譯者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如:
傑弗里·N·利奇:《語義學》,李瑞華等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87年。
C、期刊文章格式為“作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如:
陸儉明:《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本體研究的關係》,《語言文字套用》 2005年第1期。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2).
李如龍:《論漢語國際教育的國別化》,《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3期。
D、報紙文章格式為“作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如: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人民日報》,1998年12月25日,10版.
E、論文集格式為“作者或主編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 如:
張德鑫、李曉琪:《對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漢語教學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F、論文集析出文獻格式為“析出文獻作者:《析出文獻題名》,論文集主要責任者(主編或編輯者),《論文集題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如:
陳榮嵐:《漢語方言研究與海外華語教學》,刊於黃鳴奮《海外教育五十年》,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585-592頁。
Rose, K. R.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requests in Hong Kong. In E. Hinkel (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67-180.
G、電子文獻格式為“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出版地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引用)日期(任選)。”如:
王艷麗吳蘭岸、宮樹梅:《網路教學平台的開發技術與套用》
H、學位論文格式為“作者:《論文題名》,學位授予單位名稱,論文類別(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授予年份。” 如:
簡夏蘭:《當代法國漢學研究》,台灣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I、其他類型的研究報告、標準、專利、未定型文獻等格式參考如上,提供必需的信息。
(五)正文中大小標題前的序號依次為:一、二、三……(一)、(二)、(三)……1. 2. 3.……(1)、(2)、(3)……。

二、投稿方式

請提供電子文本,電子文本請用國內通行編輯軟體(如Microsoft Word),用電子郵件發至專用信箱。如果有特殊字型、音標、圖表等,難以顯示的,請務必將列印稿寄給編輯部,注意不要寄給個人,以免延誤。列印稿件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三、審稿周期

從收到稿件之日起三個月內本刊會將審稿結果通知作者,三個月內作者不得一稿兩投,否則後果由作者自負。稿件一旦被本刊錄用,便不得在本刊正式發表之前以任何形式另行發表或出版。稿件一經發表,即贈樣刊2冊,作者如有特殊需求,請加說明。
由於本刊已加入萬方數據期刊網和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GEPS),所以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視為其文稿刊登後可供上述網站收錄、轉載並上網發行,本刊不另付作者著作權,包括網路著作權使用費等其他報酬。
來稿請寄:361005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海外華文教育》編輯部。
《海外華文教育》編輯部

2011年第1期目錄

改版前言…………………………………………………………………本刊編輯部
“國外漢語教師教材培訓”特色及啟示……………………………………鄭通濤
華語的研究和華語的教學……………………………………………………李如龍
語言本體與第二語言教學接口:
“語言本體知識及其教學”理論與實踐………………………吳英成 林惜萊
怎么教外國人聽說“國語”和讀寫“漢文”……………………………張朋朋
對外漢字教學策略探討………………………………………………………許淑華
部件分析理論在漢字教學中的運用…………………………………………李娟娟
三位一體——從認知角度論漢字形聲字的教學……………………………劉亞芬
試論“差不多”的概念意義、情態意義及相關問題………………………宗守雲
“什麼”、“怎么”、“怎么樣”的否定式考察…………………………陳曉蕾
從文化多元詮釋台灣華語文教育的發展……………………………………蔡美慧
18-19世紀歐洲的漢語教學研究:《漢語手冊》(1863)前言
…………… 薩默斯于海闊 方環海
趙元任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思想及主要方法…………………………………
國際漢語學報》創刊徵稿…………………………………………《國際漢語學報》編輯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