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來山

浮來山

浮來山又名浮丘。位於日照市莒縣城西,距縣城8公里,莒縣、沂南、沂水三縣交界處,336省道從此經過,海拔298.9米,處莒西平原盡頭。浮來山有三峰,北為“佛來峰”,西為“浮來峰”,南為“飛來峰”,三峰鼎峙而又拱圍相連,唯東面略微開敞。三峰名稱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神話傳說。浮來山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

景點介紹

浮來山浮來山

浮來山又名浮丘,位於莒縣城西9公里,海拔298.9米,處莒西平原盡頭,扼莒縣、沂南兩界。浮來山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由齊魯晚報聯合全國22家主流媒體聯合推出的2012中國旅遊總評榜評選活動,浮來山旅遊區獲得“2012山東旅遊年度十佳景區”稱號。景區主要景點有天下銀杏第一樹、千年古剎定林寺、世界之最檀根王、道教聖地朝陽觀、地質遺蹟保護區、自然動物園區等。

在莒城登高西眺,浮來山呈平地崛起之勢,有水上浮來之感。浮來峰、佛來峰和飛來峰三峰鼎立,拱圍相連,構成聚氣藏風的幽境。

浮來山,地處沂河、沭河斷裂帶中部。大約在四五億年前,這裡還是汪洋大海,後來隨著地殼抬升,海水退去,形成陸地。再後來,在地殼的不斷變動中,幾經沉浮,形成獨特的地質遺蹟奇觀,科學家譽其為“地質教學天然課堂”。2001年4月被山東省政府定名全省第四處地質公園,成為浮來山一道頗具科研價值的風景線。

浮來山浮來山

浮來山風景區內,有八觀、十二景、三泉、四園。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山上有始建於晉代的千年古剎定林寺,全寺分為前、中、後三進院落,有五殿二堂,兩旁一宮三院。主體建築,飛檐螭首,雕樑畫棟,既軒敞典雅,又古樸大方,具有典型的北國古建築風韻。寺中的“校經樓”,系郭沫若先生於1962年親筆所題。此樓是當年劉勰校經樓,現已闢為劉勰生平陳列館。館內塑有劉勰像,陳列各種版本的《文心雕龍》及歷代研究文獻。豐厚的資料珍藏,曾令史學泰斗發出“絕仰千古”的讚嘆!山東大學陸侃如先生的研究著作也在其中。而陸先生所起草的劉勰生平經蔣維崧先生親筆手書在劉勰塑像後面的屏風上面,真是字字珠璣,珠聯璧合,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天下第一銀杏天下第一銀杏

定林寺前院中央,屹立著一棵參天古木,這便是“天下銀杏第一樹” ,樹高24.7m,徑圍15.7m。早在春秋時期,魯隱公與莒子曾在樹下會盟,算來,樹齡已有3000餘年。而其在民間的傳說更是有意思,傳說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路過浮來山,恰逢大雨,遠遠就看見山上有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於是趕緊跑到樹下避雨,不成想大雨連綿不斷,下個不停。無聊中的書生看見這棵銀杏樹這么龐大,就想看看樹到底有多粗。可是書生並無隨身攜帶任何丈量的東西,索性圍繞樹周伸開臂膀用胳膊丈量,一摟、兩摟……當他量到7摟時,恰巧有一回娘家的小媳婦也在樹下避雨。書生想男女授受不親,不能再摟了,想了想,然後又用手指量了八揸,再算上小媳婦。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銀杏樹粗為“七摟八揸一媳婦”的傳說。這棵古銀杏樹,雖歷經滄桑,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實為舉世無雙的一大奇觀。

定林寺西南邊的臥龍泉就是其中故事色彩最濃的一個了。傳說當年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回沂水老家探親,碰上一條惡龍在浮來山下為害鄉里,呂洞賓就到浮來山制服了惡龍,用法力運來了佛來峰壓住它,並令其四季口吐清泉為鄉親們造福。如果仔細看那清澈的泉水,你就能夠看到一個龍頭在泉壁上,而龍尾卻在北面山峰的腳下。泉水旱而不枯,澇而不溢,就像真是龍吐出來的一樣。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為此而稱其為名泉。

定林寺前的怪石峪中怪石嶙峋,古木參天,有碗口粗的藤條可做鞦韆,讓遊人留戀往返。穿過琵琶洞,你就會來到“文心亭”,三個字也是郭沫若先生所題。怪石峪中一碑一亭就是指的文心亭,多少人來到這裡參拜一代大師劉勰都會來到這裡尋找靈感,勵志著書立說。

寺廟內外,亭閣之間,有讀不完的證史、碑文,國內書法大家蔣維崧、武中奇、啟功、趙朴初等都有筆跡留於石碑上,而學術大師和政壇要員也來這裡拜劉勰,看古木(這方水土養育了聰明的兒女,美籍華人丁肇中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而宋平也是前國家重要領導人);清泉峽谷、雲龍崖畔,留下了看不完的摩崖石刻;華人尋根館內,陳列著堪稱世界之最的古檀根藝精品;烽火台上,晨曦暮靄中依稀可見縷縷青煙;晉代古剎定林寺,歷來是名聞遐邇的佛教聖地,法汰講《禪定》、慧地講《華嚴》、曇觀送舍利、三豐鍊金丹、佛成受衣缽、法鏡苦承傳,多少國內雲遊高僧都曾來到這裡朝拜、講經……每一位名僧、每一處景點,無不留傳著一段段動人故事和優美傳說,耐人尋味,百讀不厭。

浮來晚照,是歷史上莒州八景之一,每當晚霞初上,在山上眺望四周,靜靜的村莊裡裊裊的炊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向東望,沭河像一條白練,蜿蜒在平原之上。

莒縣浮來山開放時間:8:00-17:30

門票說明:

①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半價

②老年憑老年證或身份證70歲以上免票,65-70歲半價

莒縣浮來山地址: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鎮。

莒縣浮來山自駕車路線:

日東高速-莒縣(夏莊)口下-沿206國道向北行駛至莒縣-沿336省道西行即可到達景區,下高速後大約需要30分鐘車程。

莒縣浮來山公交路線:莒縣縣城乘1路公車到浮來山風景區下車即是。

周圍景觀:莒州博物館、莒縣沭河濕地公園、五蓮山、竹洞天、黃海九寨溝、劉家灣趕海園、七連山、馬鬐山。

神話傳說

《琅琊鄉音》中的記載

《琅琊鄉音》曾介紹浮來山的由來:遠古時代,神仙浮丘公駕鶴來到還是洪水泛濫的的莒地,適逢一山自東海而來,於是用道法定住。因是水上漂浮而來,故名以“浮來山”,又喚作“浮丘”。又有一片樹林隨波而至,也用仙法定住,喚作“定林”。浮來山與老神仙道號相同,浮丘公認為有緣,便以此地為道場,修身養性。後來有一條黑龍在浮來山附近為虐,被浮丘公移山而來,壓在山下。龍頭再山前,化為臥龍泉(在今定林寺前),龍尾在山後,化為龍泉(在今朝陽觀附近),以此向百姓謝罪。這座山便被稱為“佛來峰”。再往後,又從南海飛來一山,即“飛來峰”,三峰鼎力,便成為的“浮來三峰”。

東海龍王與三太子

浮來山浮來山

還有另一個傳說。莒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片汪洋大海,要不,浮來山上的石頭裡怎么樣會有水生小蟲化石呢!傳說那時,凡是雲遊到這裡的神仙,都看著這地方是一方寶地。這一天,東海龍王擴建龍宮,嫌旁邊一座山頭礙事,就想把它挪個地方。猛想起莒地近郊缺少山巒,何不將此山挪去,再把那裡的水收回東海,讓人類在那裡繁衍生息,開創文明?想到這裡,便命一老龜馱起大山漂浮到莒。山剛剛放定,就聽山上有一童子潑口大罵老龜。老龜好生奇怪,便爬到山坡上想看個究竟。等它來到山坡一看,原來是龍王三太子在山上玩銀杏果,老龜沒發現就連山加太子一起馱了過來。老龜說:”你別急,我再把你馱回去就是了。”說完,太子坐到老龜背上,又被馱回東海去了。老龜回稟龍王:“山已安好。”東海龍王面對莒地這片汪洋,只用鼻子一吸,水就沒了,果然是一片平川。一座山孤立在這片土地上,因為它是從水漂浮而來,所以人們叫它“浮來峰”;後來山上出了一棵銀杏樹,這是三太子玩銀杏果丟落的種子長出來的。這棵銀杏樹以後長成大樹,年年結銀杏果,為人們享用。

南海觀音

再說南海觀音一日雲遊到了莒地上空,看見東海龍王為這裡賜了一山,大增了光彩。可惜只有孤立的一座山,風淡景淺,我何不再賜一山,使其錦上添花?說辦就辦,觀音回到南海,將菩陀岩下一秀山托在手中送來,依浮來峰北側放定;因這山峰由佛地而來,故稱“佛來峰”,為凡人世代流傳,並點一寺院,後叫定林寺。

八仙

浮來山浮來山

名山好水並不是一日形成。又一日,八仙雲遊到莒,見浮來、佛來二峰平空而至,為此地增色不少。議論之間,那鐵拐李抬高聲音說:“人說八仙神通廣大,到處為民造福,可這裡所造山景卻沒有我們的份,咱蓬萊仙山多得很,我們移來一座,為莒地做點奉獻,不是很好嗎!?”那七仙欣然同意。鐵拐李揮動拐杖,口中念念有詞,只見一座山峰從蓬萊仙島飄飄飛來,穩穩噹噹地靠浮來峰以南落了下來,此峰即稱“飛來峰”。有山無水稱不上山明水秀,鐵拐李好事做到底,拐杖照山坡通去,一下子通到了東海,等拔出拐杖來,清水嘩嘩噴了出來,天長日久,水流不斷,有時東海龍子龍孫順泉眼遊玩到浮來山,臥龍泉則是他們停留的好地方。

浮來仙景

浮來山浮來山

看浮來山那秀麗的景色,確實像仙景。山林蔥蘢,泉水叮咚,怪石林立,古樹參天,那龍王三太子無意種下的銀杏樹,如今枝葉繁茂如華蓋。就它的古老與粗大,在今天蓋世無雙,人稱“天下銀杏第一樹”。南海觀間點的定林寺,至今完美無缺。

定林寺和銀杏樹

院內銀杏樹,樹齡達3500多年,樹高26.3米,周粗15.7米,號稱“天下銀杏第一樹”,也有人管它叫“銀杏之祖”,參天而立,遠看形如山丘,龍盤虎踞,氣勢磅礴,冠似華蓋,繁蔭數畝。

在莒城登高西眺浮來,呈平地崛起之勢,有水上浮來之感。此山三峰鼎立,拱圍相連,構成藏風聚氣幽境。山東坡有女米許隘口,入此口經彎曲陡峭山路,汽車可以直達寺畔停車。

浮來山風景照片浮來山風景照片

此山有商周老樹、晉代古剎、隋唐廟庵……莒魯盟浮來,法汰講《禪定》 ,惠地校《華嚴》,曇觀送舍利,三豐傳丹術……尚有遺蹟存在,志乘可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上述名僧、高道何亞於仙?為此而稱名山。

在這秀奇玲瓏的浮來山上,有定林寺、校經樓、銀杏樹、清泉峽、怪石峪、仙書石、莒子墓和啁雞岩八大景觀,有救生泉、臥龍泉等三大名泉。春來花滿園,夏來綠滿山,秋來果實香悠遠。修竹奇木居古繁茂,果樹滿山春華秋實。寺廟內外、亭榭之畔,有讀不完的證史碑文;雲龍崖上、怪石峪內,有閱不盡的摩崖石刻。

校經樓

校經樓校經樓

校經樓中陳列著歷代名家的墨寶和有關浮來、劉勰、《文心雕龍》等今古佳作,豐厚的資料珍藏,曾令史學泰斗發出“絕仰千古”的讚嘆! 還有朝陽觀、浮來閣、福壽塔等景觀,每年正月十六日舉行山會、10月會舉行福壽節。

在山上還有"華人尋根館",記憶體世界最大的根雕。(獲吉尼世界記錄大全認可)

化石證明

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化石

神話傳說,原不足信,但從山上多次發現三葉蟲化石和其他海生動物化石來看,說明早在4.9-4.4億年前古生代奧陶紀,浮來山確實曾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沉積了深厚的岩層。由此可見,說浮來山由海上漂來,其實是不無根據的。浮來山雖無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廬山之秀,但卻以它特有的清雅靈秀之丰姿和得天獨厚的名勝古蹟,吸引著眾多的遊人紛至沓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