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中學

浦口中學

浦口中學(全稱為浙江省嵊州市浦口街道中學),創建於1978年,學校位於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先生的故鄉。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908人,教職工76人。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正朝著教育現代化方向邁進。

基本信息

1987年率先開設人口教育課,開全省農村中學人口教育先河。1994年8月,被列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援助的農
村中學人口與青春期教育項目(簡稱P53)學校,1996年2月被評為省P53項目先進集體。又於1999年12月被中國計生協會列為中學“青少年性教育”項目學校,2006年3月被評紹興市教育局評為《人口與青春健康教育》特色學校,2006年12月被紹興市教育局命名為“紹興市青少年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2000年4月、2004年10月分別被命名為紹興市農村示範國中、浙江省農村示範國中。浦口中學校史

[背景]浦口中學創辦前鄉境內設有完中一所(城東中學建於一九五八年,原是縣屬現改為區屬,原規模只能容納六個班,現可容納十四個班),鄉有中心國小一所(設在浦口),完全國小六所,各村均有初級國小,每年國小畢業生三百多人。
這樣一個鄉設有一所鄉屬中學,六十年代,小學生的升學矛盾已然形成,但不顯著,城東中學可容納少部分,大部分都到“廣闊天地”去了。七十年代,矛盾開始明朗化,國小畢業生年紀小(國小五年一貫制畢業年齡提前了),“廣闊天地”里無他們的“用武之地”,倒給家庭社會帶來麻煩,於是各完小都自發地辦起了“戴帽國中”,七十年代前期,盲目發展這種“戴帽國中”至一九七六年,此後,當時在浦口公社範圍內,“戴帽國中”有屠家埠(含高中)、故江、上新建、多仁、蔣林、棠頭溪(含高中班)、浦口、吳家樓下(是個單班村校,竟含高中)、沈家坎、茹家村、堪頭聯辦中學,外加一個“五七高中”。師資是從國小里“矮中取長”挖來的,於是大量吸收知識青年和社會青年當民辦教師,致使民辦教師隊伍無限鼓脹,課程設定也混亂不堪,真是“琳琅滿目”,卻又“千瘡百孔”。粉碎“四人幫”一年後,鄧小平同志支持教育工作,提出國家建設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把教育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由於形勢需要,不得不著手收拾既泛又爛的攤子,籌備創辦浦口中學。當時公社文教書記鄭長石同志在得到上級有關部分的準許和支持後,於一九七八年上半年開始籌備工作,決定辦浦口公社中學,下半年,鄭長石同志已調,童百興同志接任,繼續這一工程。
[現狀]浦口公社中學於一九七八年九月一日正式開學,當時浦口公社中學的辦學條件差,無校舍,學生無課桌凳。校舍是用借城東中學分部的一幢洋房子(在沈家坎、系土改時沒收的地主住宅,其中小部分還是保留給地主的,城東中學沒有所有權),課桌是向“戴帽國中”借的,(學校出具借條),從一九八一年才開始添置課桌,至八六年尚未還完,直至一九八六年,還有六個班級的學生自帶凳子。
課程設定基本按國家規定《教學計畫》,只是限於師資條件,三年級不設音樂、美術課,學校沒有操場,借用沈家坎村里的曬場上體育課,一到收穫季節,體育課不得不在田間道路、沙灘、荒地上。教師中沒有一個大專生,直到一九八一年才分配到一個。
學校經費由中心國小統管,原則上“餓不殺”,因此,沒有迴旋餘地。
當時,學校有十一年班級,設有物理、化學兩個實驗室,一個圖書室(圖書極少),一個食堂,全校有師生六百人,有近百位住校生,擠在這么一個小天地里,連鏇踵都困難,而且由於房子是磚木結構,年久失修,已屬危房,人多屋小,加之火災防範,工作很難做,實在不宜充作校舍。
如上所述,一九七七年度,全公社有九個單位置有國中班,浦口公社中學的首要任務是集中這些分散的國中班,但受種種條件限制,無法一口吞下,只能逐步消化。
一九七八年度,除屠家埠、棠頭溪、上新建、故江外,其餘“戴帽國中”一律停止招生,由公社中學招三個班(初一),多仁、蔣林、吳家樓下和聯辦中學的二年級進公社中學組成二個班,下學期又把浦口的初二年級併入,各“戴帽國中”的畢業生(當時學制二年),擇優組成二個班改制為三年級,以後均照此辦。此後,一九七九年度故江摘帽,一九八O年度棠頭溪、上新建停止招生,一九八一年度,上新建摘帽,學生併入棠頭溪,棠頭溪停止招生,一九八二年度棠頭溪摘帽,至此因屠家埠因路遠,加之公社中學實在無法容納,屠家埠無法摘帽,保留初一、二各一個班,到一九八六年曾保持原狀,初三均在浦口中學就讀。
[發展]一九八六年浦口中學創辦已八年,她的起點是低的,經歷是曲折坎坷,艱難困苦的,但由全校師生的努力拚博,也為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八年來,一共26個畢業班,1295人畢業生,除294名考入高一級學校後(其中上大學22人,中專5人),其餘均活潑在經濟建設的第一線上。
學校重視學生、智、體的全面發展,初辦頭三年,每年排練文娛節目,並均在上縣會演,獲得演出獎,創作獎,並為越劇團輸送一名演員(趙悅艷)。體育方面,八年來,歷次臨城區中、國小運動會除一年居第四名外,其餘均在前三名,有五個學生在全縣運動會上獲第一名,其餘三名運動員參加紹興市比賽,並獲得前三名的名次。八年來,86屆茹萬初同學首次獲紹興市三好學生稱號,87屆楊月江同學獲紹興市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一九八五年起,浦口鄉政府按鄉人民代表大會決議,著手籌措教育資金,決定把浦口中學易到浦口村,並在浦口興起教學樓,此前在一九八六年在浦口新建教師宿舍十間三層一幢,已建成交付使用,教學樓因資金難於籌集,尚未動工。
一九八六年八月,竺銀寶任校長,學校的教育質量大有改觀,領導、教師齊心協力,把學校的教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重視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每年進行一次元旦文藝會演,搞勞技小製作比賽,如花卉展覽、書畫比賽、學科競賽。浦口是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先生的故鄉,為紀念馬寅初先生,一九八七年由校長竺銀寶提出,在初二年級開設人口教育課,開全省農村中學人口教育先河,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從此浦口中學的名氣在社會上蒸蒸日上,深受廣大民眾的好評。在一九八八年,由於鄉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籌建浦口中學教學樓,三層教學(20個教室)於1989年9月交付使用。學校占地面積14852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1992年上半年,嵊縣行政建置撤(區)擴(鎮)並(鄉),原臨城區被撤,浦口鄉改為浦口鎮(四明鄉併入浦口),次年浦口鄉中學改名為浦口鎮中學,原四明中學改名為大屋中學,原城東中學改名為棠頭溪中學(次年城東中學宣告結束,1989年8月至1992年8月由竺銀寶任校長)。撤擴並後,浦口鎮中學的下屬中學兩所,一所是大屋中學(由施智勇同志任校長),另一所是棠頭溪中學(由徐治榮同志任校長)。兩所下屬中學棠頭溪中學、大屋中學分別於1995年8月和1998年8月相繼併入浦口鎮中學。撤併後,原先從十二個班級擴大到十八個班級,於是在一九九四年九月建造教學樓四層(12個教室,四個教師辦公室)。又在一九九九年九月建造實驗綜合樓四樓一幢。從此學生實驗有化學、生物、物理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兩個)、音樂室教學設施齊全,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師資隊伍也擴大,學校規模相繼擴大。到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一年班級達到十八個,從二〇〇二年擴大到二十四個,至今還保持二十四個,在二〇〇四年24個教學班,學生有1087人,教職工75人,專職教師中本科24人,專科45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中學一級教師35人,教學設備有電腦64台,電腦房2個,多媒體教室2個,建立了閉路電視系統,辦起了浦口中學電視台,班班有29寸采電,圖書3萬餘冊。
一九九九年至二〇〇五年,我校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亮校”的教學原則,教學質量喜人。
一九九九學年學科競賽中,21人在嵊州市級及以上獲獎,其中有三名學生在“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初一、二)獲三等獎,紹興市“天宇杯”國中數學競賽中一位同學獲三等獎,嵊州市初三自然科學競賽團體榮獲二等獎,嵊州市第一屆青少年科技節中,孫甜同學被評為“十佳小製作”光榮稱號,其次在紹興市青少年科技節中一位學生獲勞技作品“五穀豐登”三等獎,嵊州市作品中二位學生獲一等獎,三位學生獲二等獎,團體榮獲一等獎。
二〇〇〇學年學科競賽中,29人在嵊州市級及以上獲獎,其中學生(吳花精靈)獲“希望杯”全國初二數學邀請賽二等獎,獲全國初一數學邀請賽三等獎2人,市一等獎2人,二等獎5人,三等獎16人,鼓勵獎1人。嵊州市級課題立項6個,教師論文有12篇在各類報刊上發表,其中,一篇獲紹興市三等獎。中考的城普上線率創歷史,中考總分優秀率得同類鎮獲第一位,其中茹傑同學在中考總分進入全市第七名。
二〇〇一學年學科競賽中,23人在嵊州有及以上獲獎,其中一位學生(吳花精靈)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二等獎,二位學生分別獲(初一、二)“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三等獎,2人獲嵊州市一等獎,7人獲嵊州市二等獎,中考最創佳績,進入城關普高33人,黃澤中學正取36人,被市內普職高取215人,中考總分優秀率名列同類鄉鎮第四位。
二〇〇二學年學科競賽中,有50人在嵊州市級及以上獲獎,其中紹興市一等獎1人,嵊州市一等獎6人,二等獎12人,三等獎26人,鼓勵獎1人,其次,在嵊州市國中數學競賽中初二榮獲團體一等獎,初三榮獲團體二等獎。中學工會獲市群體師德創優“先進小組”稱號。
其次,獲紹興市教師論文二等獎1人,三等獎1人,獲嵊州市一等獎8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4人,在嵊州市級及以上發表文章4篇。
二〇〇三學年學科競賽中,在嵊州市級及以上有60人,其中紹興市獲二等獎3人,三等獎1人,嵊州市一等獎11人,二等獎20人,三等獎31人。
二〇〇四學年學科競賽中,在嵊州市級有44人獲獎,其中獲嵊州市一等獎有6人,二等獎16人,三等獎21人。其次,在嵊州市第八屆中國小運動會中,榮獲第一名5人,第二名5人,第三名1人,第四名1人,第五名4人,第六名1人,榮獲市團體第三名。
二〇〇五學年學科競賽中,嵊州市級及以上有53人,其中全國書畫比賽二等獎1人,省級獲三等獎3人,優秀獎1人,紹興市三等獎2人,嵊州市一等獎5人,二等獎19人,三等獎20人,其次在嵊州市第九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國中乙組)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
二OO六學年學科賽況中,嵊州市級及以上有19人,其中嵊州市一等獎3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9人,其次在嵊州市“歌飛校園”聲樂比賽中榮獲二等獎(郭梅香指導),在嵊州市中國小教師才藝比賽(笛子獨奏牧民新歌)榮獲一等獎(葉德軍),2007年4月在嵊州市第十一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國中乙組榮獲團體總第四名。在申報嵊州市級課題中有五個課題結題。教師在參加嵊州市、紹興市學科比賽中單新萍老師電腦設施案例題為“課堂中意外”榮獲嵊州市二等獎,紹興市三等獎,由黃建華老師負責執筆等6人的《整合鄉土資源、最佳化社會思政教學》榮獲嵊州市一等獎。
[榮譽]
一、省級
1、1996年2月被省教委在《國中人口與青春期教育試驗項目》授予P53項目工作先進集體。
2、2004年10月被評為省農村示範國中。
二、紹興市級
1、1994年3月被評為紹興市先進團總支。
2、1999年4月被評為紹興市先進團總支。
3、2002年1月被評為紹興市先進團支部。
4、2000年4月被評為紹興市農村示範初級中學。
5、2005年12月被紹興市教育局評為特色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
6、2006年3月被紹興市教育局命名為“人口與青春健康教育示範學校”稱號。
三、嵊州市級
1、1986年度是中國小、幼稚園文藝會演中笛子獨奏《蔭中鳥》榮獲二等獎。
2、1989年參加縣元旦中國小、幼稚園文藝會演中笛子獨奏《村笛》榮獲器樂一等獎。
3、1991年度數學教研組評為縣先進教研組。
4、1992年度《國家體育鍛鍊標準》評為嵊縣先進集體。
5、1992年5月參加縣中國小歌詠(錄音)榮獲中學組二等獎。
6、1993年被嵊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
7、1994年度被評為縣級學校工作先進集體。
8、1995年器樂合奏《揚鞭催馬送糧忙》在嵊縣元旦中國小會演中榮獲二等獎。
9、1996年被評為嵊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10、1996年被評為嵊州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
11、1996學年度被評為嵊州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12、1996年度《國家體育鍛鍊標準》評為嵊州市先進集體。
13、1997年嵊州市中國小、幼稚園元旦文藝會演中器樂《喜洋洋》榮獲二等獎(吳含文)。
14、1997年12月被評為嵊州市首批規範化團校。
15、1994-1999年被評為嵊州市人口教育先進集體。
16、2004年1月,被嵊州市教體局、嵊州市計生協會授予2000—2003年人口與青春健康教育先進集體。
17、2004年10月校合唱團《山童》在嵊州市中國小合唱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18、2004年12月校舞蹈團《紅扇》在2005年中國小元旦文藝會演中榮獲三等獎。
19、2004年12月被嵊州市關工委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2004學年度被評為嵊州市學校工作先進集體。
21、2005年2月英語組在嵊州市“巾幗建功”活動協調小組評為“巾幗文明示範崗”稱號。
22、2005年4月在嵊州市第九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國中乙組)榮獲團體總分第五名。
23、2005年8月,被嵊州市教體局、嵊州市計生局授予嵊州市首批人口與青春健康示範學校。
24、2005學年度被評為嵊州市學校工作先進集體。
[學生獲獎]
全國級:
1、初三學生尹麗萍於1991年4月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三等獎(指導師:徐敏)。
2、初三年級學生丁水龍,在1992年全國“雙龍杯”鋼筆書法比賽獲二等獎(指導師:章仁芳)。
3、初三學生胡苗森,在1992年全國中學生書畫比賽中獲三等獎(指導師:屠高良)。
4、初三學生竹荀在1998年4月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中榮獲二等獎(指導師:王欽雲 吳勝)。
5、在1998年吳含文榮獲全國少年兒童民族樂器獨奏比賽二等獎。
6、在1998年3月茹傑全國初一“希望杯”邀請賽獲三等獎(指導師:趙峰)。
7、1999年3月吳花精靈第十屆“希望杯”全國邀請賽(初一)榮獲三等獎(指導師:章伯榮)。
8、1999年3月初二學生茹傑、吳文廣第十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初二)獲全國三等獎(指導師:趙峰)。
9、2000年3月初二學生吳花精靈第十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初二)榮獲全國二等獎(指導師:章伯榮)。
10、2001年6月初一學生屠海波在第十二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初一)榮獲三等獎(指導師:施良紅)。
11、2001年6月初二學生葛順鋒在第十二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中榮獲三等獎(指導師:蔣秋萍)。
12、2001年4月初三學生吳花精靈在全國國中數學競賽榮獲二等獎(指導師:章伯榮)。
13、2004年5月全國第七屆小天鵝杯青少年寫作大賽《書的愛人》茹伊麗榮獲中學組優勝獎(指導師李苗鈞)。
14、2005學年婁竹琳在第十屆全國中國小繪畫書法作品比賽中榮獲書法類二等獎。(指導師王漢良)
省級:
1、初二學生吳含文,在1998年浙江省兒童民族器樂表演比賽獲一等獎;
2、初二學生黃雙秋,在1990年5月浙江省電視台舉辦鋼筆書法比賽獲一等獎(指導師:章仁芳)。
3、初二學生王金軍,在1990年5月浙江省電視台舉辦鋼筆書法比賽榮獲三等獎(指導師:章仁芳)。
4、初三學生王金軍在1990年《中學生天地》第三屆讀書鋼筆書法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指導師:章仁芳)。
5、初三學生王金軍、黃雙秋分別在1990年《中學生天地》第三屆毛筆書法比賽中獲三等獎(指導師:章仁芳)。
6、初三學生胡苗森在1990年《中學生天地》圖畫比賽榮獲二等獎(指導師:屠高良)。
7、初三學生屠勝平在1997年4月浙江省自然科學競賽三等獎(指導師:徐君慶 史亞君)。
8、2005年6月網頁《科技點滴》作品製作學生陳露露、孫文杰榮獲省三等獎(指導師:單新萍)。
9、2005年12月省中學生書畫比賽中蔣倩偉榮獲國中組優秀獎(指導師:王漢良)。
紹興市級:
1、1999年4月紹興市天馬杯國中數學競賽茹傑榮獲三等獎(指導師:趙峰)。
2、1999年5月紹興市青少年科技節中孫甜榮獲勞技作品“五穀豐登”三等獎(指導師:單新萍)。
3、2000年5月紹興市國中自然科學競賽中茹傑、孫威勝分別榮獲三等獎(指導師:商文新、屠法燦)。
4、2003年中國小電腦製作中徐婷婷榮獲紹興市一等獎(指導師:單新萍)。
5、2003年12月紹興市國中語文閱讀競賽中,吳聖斌榮獲三等獎(指導師:竹霞飛)。
6、紹興市第三屆國中信息技術學科競賽中陳露露、孫文杰分別榮獲紹興市二等獎(指導師:單新萍)。
7、2005年3月紹興市國中科學競賽中屠浙鋒榮獲三等獎(指導師:商文新)。
大事記年曆表
1、浦口中學創辦於1987年7月。原校址:浦口沈家坎村,於1989年9月易地浦口街道浦口村。
2、1986年建造教師宿舍一幢,有27年教師寢室,每個寢室20平方米。
3、1986年9月建造教學樓一幢(15個教室,三個辦公室)。
4、1992年撤擴並本校下屬中學兩所:一所是原城東中學改名為棠頭溪中學,另一的是原四明中學改名為大屋中學。
5、1993年被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
6、1994年9月建造教學樓一幢(12個教室)。
7、1995年建造教師宿舍四樓一幢,有12個教師寢室,每個寢室20平方米。
8、1995年8月撤併棠頭溪中學併入浦口鎮中學。
9、1996年2月被省教委在《國中人口與青春期教育試難項目》授於 P53項目工作先進集體。
10、1998年8月撤併大屋中學併入浦口鎮中學。
11、1999年5月浦口中學進行“三制”改革方案,嵊州市在我校試點。
12、1999年9月建造實驗綜合樓四樓一幢。
13、1999年電腦房一個,配備電腦45台,投資20萬元。
14、2000年2月被評為紹興市農村示範初級中學。
15、2000年9月建造行政樓四樓一幢與原教學樓連線。
16、2003年10月被紹興市紹興晚報小記者協會榮獲嵊州市“十佳愛心學校”。
17、2001年8月建多媒體教室兩個,投資15萬元。
18、從2001年12月始浦口鎮中學改名為浦口街道浦口中學。
19、2004年4月紹興市教育局長、嵊州市副市長等領導來我校召開爭創教育現代化鄉鎮調研。
20、2004年10月被評為浙江省示範國中。
21、2004年12月在浦口中學召開“浦口街道教育發展座談會”,到會有教體局、街道、村委、廠長領導60餘人,捐資23萬元。
22、2005年1月浙江省第七屆教師自製多媒體教學軟體比賽中單新萍老師製作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榮獲省三等獎,名列全市第一名。
23、2005年2月嵊州市經濟開發區(浦口)無償征地10畝建造浦口中學風雨操場。
24、2005年12月被紹興市教育局評為特色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
25、2005-2007學年我校列為“紹興市教育科學研究基地”。
26、2006年3月被紹興市教育局命名為“人口與青春健康教育示範學校”稱號。
27、2006年11月風雨操場竣工,建築面積1135平方米,總投資140萬元。
28、2006年11月師生餐廳竣工,建築面積757平方米,投資44萬元。
29、2007年2月建300米環形跑道,投資20萬元。
30、2007年1月在浦口中學召開第二次“浦口街道教育發展座談會”,到會有教體局、街道、村委、廠長領導50餘人。捐資2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