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雲氣吞江卷夕陽

《浣溪沙·雲氣吞江卷夕陽》這是宋代詞人張元乾的一首寫景狀物的觀潮之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浣溪沙·雲氣吞江卷夕陽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張元乾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

浣溪沙·雲氣吞江卷夕陽

雲氣吞江卷夕陽,白頭波上電飛忙。奔雷驚雨濺胡床。

玉節故人同壯觀,錦囊公子更平章。榕陰歸夢十分涼。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觀潮之作。由於詞人能從“潮”這一特定的對象出發去描述宏大的場景,因此讀來頗能感覺到倒海翻江的氣勢。

從首句就可以看出詞人工於發端。為了適應人們對詞中所描述的特殊景觀的審美需求,他一開始就渲染了一幅扣人心弦的圖畫:“雲氣吞江卷夕陽”。這是何等令人怵目的壯觀:水氣蒸騰,看上去如雲霧繚繞一般,連夕陽也被吞沒在這一片朦朧之中。如果說這一句是從總體上對“潮”的觀照,那么到了下句便進入了局部描寫:“白頭波上電飛忙”。白頭,在這裡並不是實指,而是用來比喻波濤洶湧所形成的浪花如雪的景象,這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描述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景象如出一轍。同樣,“電”字也不是指自然中的閃電,在這裡,它也只是用來形容波濤的轉眼出現又倏忽即逝的飛快的樣子。以上詞人主要從視覺上描寫潮水起落的緊張場面,而下句則是從聽覺上體會潮水的壯闊:“奔雷驚雨濺胡床。”這裡的“雷”也不是指真實的雷聲,而是暗指潮水奔騰所發出的雷鳴般的響聲。胡床,亦稱交椅、繩床、交床,是一種可以攜帶的輕便坐具。這一句的意思是:由於潮水來勢兇猛,以至將浪花濺在了岸上觀潮人所坐的胡床上。詞人通過連帶的方法,將潮水和觀潮人聯繫起來,可謂自然有致。以上是上片,主要描述潮水奔雷急雨般的壯觀場面,從而為下片寫觀潮之人作了情緒上的鋪墊。

下片的“玉節故人同壯觀”一語是寫岸上觀者如堵,既有慕名前來的達官貴人,也有聯袂而至的親朋故舊。“玉節”,玉制的符節,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周禮·地官·掌節》云:“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文中的玉節則是較顯赫的官員的代名詞。下句寫觀潮之人的反映:“錦囊公子更平章。”“錦囊公子”本指唐詩人李賀李商隱《李賀小傳》云:“(賀)恆從小奚奴,騎跛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此在詞中當指文人雅士。“平章”,即品評。這一句話的完整意思是:觀潮人中的文人騷客面對激動人心的場面,不由得指東道西地品評起來。至此,潮水和觀潮之人已組合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歡潮圖。而此時作者似乎與這撩人心旌的場景無關,他的思緒已經飛到了自己的故鄉:“榕陰歸夢十分涼。”“榕”,即代指有榕城之稱的作者的故鄉福州;“歸夢”,即還鄉之夢。在詞人看來,儘管潮水澎湃,觀潮人又是那樣地興致勃勃,但也絲毫不能消除他心中的寂寞,而只有對家鄉的思念才能多少減輕他精神上的無根之感。因此,從情緒上看,這一句頗有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味,它固然和詞人在以上所描述的景觀有些不協調,但正是這種矛盾感把人們引向了一個更值得深思的領域,留下了幾絲淡淡的惆悵。

作者簡介

張元乾(1091-約1170),也作張元乾,福州人。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詞風豪放,為辛派泀人之先驅。著有《蘆川詞》、《蘆川歸來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