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順縣育才初級中學

泰順縣育才初級中學創辦於2001年,隸屬於溫州立人教育集團。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生一千多人,教職員工133人,專任教師83人,學歷全部達標;專任教師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57人,占68.7%;中高級職稱教師51人,占61.4%。教師隊伍穩定,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占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兩萬多平方米,自然綠化面積7200平方米、人工綠化面積5312平方米。基本實現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三部分整體規劃的要求,校園整潔美觀,富有現代氣息。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最佳化學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為校訓,形成了“崇德、尚美、求真、創新”的校風,創建了快樂、民主、幸福、和諧的育人環境。
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學生行為無小事、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教育理念開展教育活動;堅持“服務立校、愛心育人”的辦學理念,以“創泰順人家門口的優質學校”為辦學目標,讓每位學生快樂、幸福成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創造。辦學幾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後獲得“溫州市文明學校”、“溫州市示範國中”、“溫州市綠化先進單位”、“溫州市A級餐飲單位”、“溫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浙江省示範國中”、“溫州市魅力民校”、“溫州市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一)加大投入,營造優良的校園環境
2001年創辦時,我校先借高中教室辦學,邊招生、邊建設。2003年開始,董事會加大辦學投入,征地100畝,主要用於國中部教學樓和輔助設施等建設,第一期投資2610萬元,建造高標準的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各兩棟及其他附屬設施,完成建築面積16292平方米。董事會2004年投入220萬元,2005年又投入140餘萬元美化校園環境,2006年又進一步加大投入,完成2900平方米的師生餐廳和建築面積為1230平方米的室內籃球館(與高中共享)及室內活動場所;2006年7月投入60多萬元人民幣,為每個教室配備小媒體平台並建設一個多媒體演示廳。目前,集團準備投資三千萬元籌建綜合樓,建成後劃出近1000平方米作為我校多媒體教室和實驗室。

學校一直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挖掘校園文化的德育潛力,形成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2007年,學校投資數萬元營造校園文化環境,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廊橋文化、泰順民俗文化、中華傳統美德、奧運精神等能夠激勵廣大師生意志的文化內容引進校園,寓德育於有形的物質文化和無形的精神文化之中,引導師生行為,促進師生的人格發展、品德構建、審美情趣、文化修養和身心健康。以“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的校訓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以“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營造健康向上、舒適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感恩教育”已經成為我校德育的特色,形成了“崇德、尚美、求真、創新”的良好校風和積極進取、立志成材的學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為最佳化後勤服務,集團實施“放心餐飲工程”。共投資150多萬元,開發了3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家禽家畜養殖基地,保證了系列學校常用蔬菜和禽、蛋、肉的供給。2006年12月,育才蔬菜基地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安全健康蔬菜產品採購供貨基地”。
(二)制度創新,激活科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規章制度是師生員工日常行為的基本規範,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礎,對形成個人的自律習慣、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提高學校管理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校以創建省級示範國中為契機,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科學管理,走規範化運作之路,取得良好效果。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先後完善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等相關制度,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實行科學管理。

制定《育才初級中學學校章程》,作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準則,堅持“按章辦事”,促進了學校內部管理的規範化。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不僅起到了科學管理的作用,更發揮了制度激勵的巨大功能。

1、教師管理:學校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規劃》、《關於師德建設的規定》《外籍教師管理辦法》、《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條例》、《教師外出學習暫行條例》、《優秀教師行為守則(師德部分)》以及教研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值周值日教師等一系列崗位職責,進一步規範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針對工作重點,提出教師工作業績量化考核的工作思路,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制訂了《育才國中教師量化考核評分細則》,每月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評分,並與教師年度考核、每月獎教金相結合。實施以來,這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學校的生機和活力。

2、學生管理:學校制定了《學生一日常規》、《學生幹部管理條例》、《團委工作條例》、《考試規則》、《考生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寢室管理細則》、《學生文明寢室公約》、《學生獎勵條例》、《學生自我檢查細則》、《學生外出規定》、《示範生評比辦法》、《學生請假制度》等等,規範學生的行為,把引導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3、後勤管理:學校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學校資產管理制度》、《校園建設維修與管理制度》、《公物管理條例》、《防汛防台預案有關規定》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加強總務後勤管理,保障學校各項工作正常運行。

(三)人文德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國小德育工作綱要》等一系列檔案,逐步明確了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學校作為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我校的德育工作思路是:明確“一條主線”、建設“兩支隊伍”、堅持“三個結合”、抓好“四項教育”。“一條主線”,即以“養成教育”為主線。“兩支隊伍”,即教師及校外兼職輔導員隊伍和學生幹部隊伍。“三個結合”,一是德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二是德育與教科研相結合;三是德育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四項教育”,一是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二是感恩教育,三是文明教育,四是健康和法制教育。

幾年來,我校德育工作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尊重個性、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講究實效、講究方法、講究系統,堅持以德育人,使德育工作向人性化、人文化發展。

1、德育目標人文化

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成才觀、教育觀是德育的前提。教師應該滿懷愛心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在德育目標的設計上,我們認為學生是獨立存在的人,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人,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規律。我們不是把孩子當成是一件東西、一件玩具,也不是把他們當成任由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不是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意願去發展,可以允許學生在成長中犯錯,教育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多實踐,培養獨立應付各種問題的能力。教師們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思想變化,以選擇適合其發展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教育。我們相信學生都有向“善”的願望,德育工作以“揚善”為目標,不以“抑惡”為目的。充分信任學生、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鼓勵學生樹立自信,重視培育學生的責任心、感恩之心和仁愛之心。

2、德育內容日常化

德育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會流於形式、流於說教,難以奏效。為此,我校認真落實“學生行為無小事”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由靜態轉變為動態,由“遠、大、空”轉變為“近、小、實”,由抽象轉變為具體。以“養成教育”為主線,圍繞《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定“文明公約”、“一日生活常規”。從規範儀容儀表、走路吃飯等生活小事抓起,教育學生從說話、集會到用餐,從教室、寢室到洗手間,從每個生活細節加強個人行為的自我養成教育,進行文明生、示範生、校園之星、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幹部等評比,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秩序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3、德育形式主題化

為提高德育質量,把德育推向新的高度,我校德育工作朝著主題化、系列化、科研化發展。2006學年,確定了“感恩教育”的主題,整個教育過程分為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五個階段,先後開展了感恩故事徵集、感恩故事演講、感恩心語評比、寄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動,並成功申報 “感恩教育”市級課題。2007年,圍繞“感恩教育”提出了“勵志教育”的主題,以“勤奮學習,勵志成材,感恩父母,回報社會”的主題詞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主題化、系列化、科研化的德育活動,大大提高了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德育隊伍全員化

在德育隊伍建設上,我們主要抓好兩支隊伍建設:

一是教師隊伍,倡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好書首先要教好人,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在教學上提出“先育後教”的教學理念,育人的能力、方法、責任心、效果成為教育教學業績考核的標準。

二是學生幹部隊伍,我們認為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學生社團的作用,挖掘他們的潛能,燃放他們的青春熱情,培養他們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尤其是學生幹部成為德育工作的先鋒隊和主力軍,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涵。

5、德育管理網路化

學校、家庭、社會是進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三個重要環節,只有建立和鞏固以學校為龍頭,學校、社區、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抓出實效、促進學生形成了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的人格。“三結合”中,學校是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社區是重要的依託和平台,家庭是基礎,缺一不可。為更好地推動“三教”結合工作,2006年暑期,我校選派了十位班主任參加了全國首屆“三教論壇”培訓,對我校的德育工作科研化運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堅持開展家訪活動,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親職教育情況、學生在家的表現,以便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加強家校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藝術,讓他們懂得科學的教育理念,明確具體教育內容,增強親職教育的效果,使親職教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校還建有白柯灣、紅軍橋、烈士墓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下洪育才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學校食堂、山洋坪茶廠等社會實踐基地,常年聘請校外輔導員舉辦法制、防艾防毒、心理健康、國防知識等專題講座。

(四)最佳化教學,開創師生共進的雙贏局面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一直以來,我校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走“質量立校”之路。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和一個有力的支撐點。學校圍繞減負提高質量,嚴格執行教學計畫,德、智、體、美、勞全面合理安排,立足新課改,深入開展教育科研,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理念,提高認識,強化責任,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新理念。學校開展“教師論壇”,行政領導、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每學年圍繞課堂教學研究(特別是新課程改革方面)開展講座,如《新課程、新理念》、《創新思維的形成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教學過程的最佳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轉變自己、影響學生》等。這些舉措,不僅促使學校領導加強學習,豐富知識,也幫助教師了解教改動態,轉變觀念,使每一位教育教學的參與者在教育教學理念方面都得到更新與提高。

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加強校本培訓,加強名師培養,有計畫地安排教師到外地名校學習取經,聽課、聽介紹、參加交流研討等,使教師們對課程改革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學校投入大量經費,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董事會有計畫地安排學校中層以上管理者到中央黨校參加“教育戰略研修班”學習,安排高層領導到國內外名校考察學習等。學校實行外出學習匯報制度,外出學習的教師回校後都要書面匯報,並在教研組或全校教師會上進行匯報,讓全體老師分享學習成果。通過學習,全校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主要載體,認真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習兄弟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優勢,我們與瑞安安陽一中、壽寧鰲陽中學、平陽昆陽二中建立友好關係,經常開展校際教學教研活動,就“如何適應課程改革”,舉行以“走進新課程”為主題的工作研討會,收到良好效果。

我們積極引進大型的教學研討活動,開闊教師的視野,拓展教師的思維。新課程推開,我校成為縣新課程實驗基地,多次承辦全縣教學研討活動。我們先後多次引進了“市學科帶頭人送教下鄉活動”和“省特級教師送教下鄉教學展示活動”。活動的開展讓全體教師更直觀的領略新理念帶來的課堂教學的新變化。

辦學以來,學校堅持聘任首席教師指導教學方式培養青年教師。首席教師制定培養教師計畫並定期對階段性工作進行總結、指導,通過上課、聽課、講座、論文指導等形式,幫助教師理解教材、駕馭課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首席教師每學期到我校進行教育教學指導,確保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2、強化教育教學管理

以新課改為契機,結合縣教育局《教師量化考核評估細則》,我校出台了《教師量化考核細則》。

開展“四課”活動。每個教研組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按集體備課、評課、說課和上課幾個步驟操作,讓每一位教師在良好的教科研氛圍中得以提高,並將所得套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達到全面最佳化課堂教學的目的。每學期每位老師在教研組共同研究的基礎上,認真完成兩篇質量較高的評課稿、一篇教學總結、論文或案例。

強化常規“檢查”。為了杜絕教師無準備和憑經驗、憑感覺上課的現象,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我校實行二級檢查制度,即教研組長檢查組內教師,校考核組檢查教研組長的備改情況,並結合隨機抽查和隨堂聽課情況個別指導,以“檢查”促進提高。

立足課改,探索實踐。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二法、三備、四度、五點”。“二法”,即教法、學法;“三備”為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四度”,即教學進度、課堂密度、知識梯度、作業量度;“五點”為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和教育點。

3、深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同時,新課程標準頒布後,圍繞新課程“三個維度”,要求全體教師落實課堂教學四大標準,即:①必須是情感的課堂。要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②必須是能動的課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必須是開放的課堂。要把課堂外延擴展到社會大舞台,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內授課。④必須是現代的課堂。要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在具體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緊緊抓住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中心,探索課堂教學的最佳途徑。課堂教學的不斷最佳化,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取得了可喜成績:連續幾年全縣期末統測、各年段教學質量評比均獲第一。

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步一個台階上升,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賞,獲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與此同時,也推動了我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形成了一個師生共進的雙贏局面。
(五)樹立品牌,推進優質教育的發展進程
1、率先在全縣實行小班化教學,班學額不超過45人,努力創建泰順人家門口的優質教育。“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校辦學的口號,也是我們追求的教學目標。我們注重開展小班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實踐證明,小班化授課有利於教師更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接受能力,可以因人而異地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教學,真正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承認差異,因勢利導,鼓勵優等生“冒尖”,當“領頭羊”,幫助中等生爭先,促進後進生髮展,讓每位學生在我校學習期間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和幸福,體會到學校的溫暖。

2、學校以創建高起點、高標準的英語特色學校為目標,學校已取得聘任外籍教師執教的資格,先後引進多位外籍教師到校任教。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校開闢了“英語角”、成立了“英語俱樂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學校有計畫地組織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英語短劇、英語“每日一句、每周一歌”、英語小廣播、英文卡通片欣賞、劍橋少兒英語過級輔導、自編英語手抄報、英語牆報、英語模仿比賽、英語小故事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節目演出等,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鍛鍊,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發展了智力和個性、展現了才華,又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英語自主性和創新意識。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展示才華搭建了舞台,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3、重視體育、音樂、美術工作,發展特長。科學與藝術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兩大支柱,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發展需要藝術。學校體衛工作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宗旨,貫徹“全面發展,發展特長”的辦學思路。平時抓好“兩課兩操三活動”和“體育藝術2+1活動”,正確處理普及與提高的關係,在大力開展群體活動的基礎上,學校開設了書法、美術、計算機、舞蹈、合唱、田徑、球類、棋類等學科興趣小組,創立了校園廣播台、“夢園”文學社等學生社團組織。對具有特殊潛質的學生加強輔導,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各級各類活動中體驗成長的歷程、感受進步與成功的快樂。學校創辦以來的各屆縣、市中小學生藝術節,我校均積極參加並取得突出的成績,舞蹈、聲樂、書法、繪畫、網頁製作等經常性以縣級比賽第一名的成績代表泰順縣參加市級比賽並獲得突出的成績。近三年來,每屆全縣中學生運動會,我校均獲得團體第一名,並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2007年度第23屆縣中學生運動會上,我校有三十多人次打破縣中學生運動會記錄和縣運動會記錄。象棋、籃球一直是全縣學生比賽的冠軍。

辦學以來,一直堅持規範管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德育人,從未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教職工和在校生從無違法行為。

八年的辦學歷程,我校的品牌效應滿足了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滿足了全縣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渴求,為我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平台,縣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曾高度評價我校的教育“帶動了全縣教育的快速發展”。
2008年3月17日,浙江省教育廳正式命名育才國中為“浙江省示範國中”,這是育才初級中學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學校將積極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繼續以創辦“現代化,有特色,高質量”的優質學校為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校園,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和董事會正確辦學思想的指引下,育才國中正向著更高的目標發展,相信育才國中必將成為一所最具魅力、最有發展前途的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