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民房倒塌事故

10點49分,確認倒塌的是奉化居敬路29幢房屋,涉及15戶人家,具體傷亡情況不詳。 5年前,隔了幾幢樓的一些房屋已被認定為危房而排空居民,並有樓房在居民搬離後出現過倒塌。 2幢的居民再次要求檢測,去年底,檢測機構上門,2幢的結果是B級危房。

事件經過

2014年4月4日8點45分,浙江省奉化市大成路居敬小區一幢5層居民房發生倒塌,已經救出三人,另有部分民眾被埋。
10點20分,目擊者稱樓內約有20戶人家,曾有居民反映房屋有裂痕。
10點49分,確認倒塌的是奉化居敬路29幢房屋,涉及15戶人家,具體傷亡情況不詳。
11點05分,初定13時在事故地附近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房屋倒塌的有關情況。
11點47分,居住在29幢的一位老人介紹,大約半年前,29幢居民樓西面牆體開始有裂縫,且不時有碎磚掉落,居民向市房管所等相關部門申請危房鑑定。有關部門曾派人實地查看,卻一直沒有結果。
11點49分,省長李強迅速作出批示,要爭分奪秒全力搜救被困人員,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同時,要做好撤離民眾的安置工作,迅速開展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妥善處理。
13點10分,還有2名人員被困。

救援情況

房屋倒塌事件發生後,奉化公安、消防、安監、衛生等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奉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及時到達現場指揮救援工作。寧波市隨即協調9個消防中隊22車120餘名官兵趕赴現場救援。已經有1名被埋人員被救出,送往奉化人民醫院搶救。

人員傷亡

救出7人其中1人不治

消防隊員從坍塌樓房現場營救被困者4日下午1點,針對居民樓部分坍塌情況,奉化市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稱,4日上午8點45分,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小區29幢居民住宅樓西側房子發生坍塌。截至中午12時30分,有5名被埋人員被救出,正在醫院搶救。尚有2人被埋,均已聯繫上。下午5點50分,被困在廢墟中約9個小時的最後一名女性傷者(21歲)成功獲救,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4日晚6點,奉化市政府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卓厚佳在會上通報房屋倒塌事件的情況。
據通報稱,已經確認事故中被埋的7人已全部救出,為3男4女,其中1名68歲老人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其他6人正在醫院全力救治。坍塌樓房住戶中其他人員都已取得聯繫,並已確認安全,還會繼續在現場作進一步搜查,以防疏漏。

獲救女孩左下肢截肢 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記者4日從奉化市人民醫院了解到,六名傷員中有兩名男性還是在ICU的重症病房,其他的幾位情況相對比較穩定,屬於傷勢較輕。最後被救出的被困近9個小時的21歲女孩,因被埋9個小時,擠壓造成的傷勢嚴重,4月5日早7點左右,醫院為黛璐進行了左下肢截肢手術。目前,黛璐還未脫離生命危險,來自上海、杭州的專家會做進一步會診。

事件原因

奉化市政府表示,會全力以赴救治傷員,竭盡全力使傷員早日康復,並妥善安置居敬小區29幢及周邊四幢住戶居民,進一步做好現場環境清理。城管、消防部門會及時做好坍塌樓房現場清理工作,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奉化市對此次事故的調查組已經成立,下一步會同上級有關部門和專家,就該幢樓坍塌具體原因展開全面調查。待事故原因調查清楚之後,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紀律對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處理。

後善工作

4月5日,奉化市已向事故涉及的家庭發放了相關費用。其中,坍塌的29幢40戶居民,每戶發放3000元慰問金,再同時發放每人3000元暫時安置費;周邊5棟居民樓因與倒塌樓為同一批次、同一開發商所建,街道辦擔心發生次生災害,因而不再允許居民居住,發放每人暫時安置費600元。

周圍5棟樓每人每天150元安置費

被轉移安置的住戶返回拿東西5日中午,記者從奉化市居敬社區居委會了解到,倒塌樓周圍的5棟居民樓已於事發當日起不再允許居民入住,這5棟樓為居敬小區27、31幢,長嶺小區28、32、36幢,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名居民返回家中取生活用品。
該社區黨委副書記周瀚稱,對於這5棟樓的居民,居委會給予每人每天150元安置費,一次性補助4天,“不管大人小孩,都是600元”。這5棟居民樓有170餘戶,截至5日中午已有120戶領取了安置費,其餘住戶也基本通知到位。
據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訊息,5日上午,寧波4名專家到達事發現場,對居敬小區29幢房屋進行現場查勘,同時已聯繫上海的房屋安全權威鑑定機構,對居敬小區29幢附近房屋進行安全鑑定,儘快出具初步鑑定結論。

對傷者和家屬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

事發後,奉化市衛生部門安排3名醫務人員對傷者和家屬開展了情緒安撫、壓力緩解等應急心理疏導,並組建了專業心理諮詢師和志願者團隊,對傷者和家屬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
據奉化市委宣傳部介紹,事發當晚,奉化市政府召集各鎮(街道)及市安委會成員單位負責人,就全市危舊樓房緊急大排查進行部署。要求全市所有黨員幹部清明小長假正常上班,迅速開展危舊樓房大排查,確保不留隱患,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事件追蹤

小區曾是樣板工程

倒塌現場圖記者從奉化市政府獲悉,坍塌的房屋是1994年7月由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象山第一建設公司施工,奉化市建築設計院設計,磚混結構,40戶住戶,坍塌的是西邊的一個半單元,共15戶。
據了解,居敬小區曾被評為2005年寧波市環保模範小區。在文庫中的《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社區居敬小區寧波市環保模範小區創建工作匯報材料》中這樣寫道:該小區開發商嚴格按規範要求進行小區規劃建設,多項工程榮獲“甬江杯”及奉化市優質樣板工程稱號。設計中本著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的原則,儘量多地選擇綠色建築材料。施工時實施圍欄建築施工,圍欄施工率達100%,無建築施工噪聲擾民事件……但是這一表述,尚未得到社區的證實。

檢測機構前一天稱房子可住幾年

居敬小區位於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社區,社區現有樓群213幢,常住人口1萬餘人。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發生倒塌的第29幢居民住宅樓早就有危房信號。5年前,隔了幾幢樓的一些房屋已被認定為危房而排空居民,並有樓房在居民搬離後出現過倒塌。
據居敬小區居民反映,小區樓房有二十多年歷史,樓房外部牆皮大面積脫落。記者看到有居民用手一撥,牆皮很容易就散落下來。
住在該小區的何先生剛送完女兒上學,就遇上了坍塌的一幕,“樓房垂直轟然倒塌,空中瞬間瀰漫粉塵,嗆得睜不開眼。”他當時拚命往外跑,手上衣服上多處被劃破。
何先生告訴記者,樓上很多住戶早在2013年10月就發現牆角有裂縫,後來越來越大,開裂明顯。多次找政府反映,結果都不了了之。“就在3日,危房檢測機構來檢測後,還說房子再住幾年沒問題。”
“4日早上在房子倒塌之前,我還和幾戶居民給寧波電視台等媒體打電話反映房子問題,沒想到電話剛打過去,沒過幾分鐘,就眼睜睜看房子塌了。”何先生說。

官方稱依規C級危房只需加固

在4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奉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卓厚佳說,2012年開始,奉化市對全市範圍內的危房進行了排查,29幢這幢危房樓是2013年年底才發現的。2013年12月份,他們邀請了鑑定單位,對房屋進行鑑定,並對下一步做出了具體的處置安排。鑑定結果為C級危房。
根據原建設部2000年發布的《危險房屋鑑定標準》,對房屋危險性鑑定劃分四個等級,其中,C級危房是指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而D級危房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
奉化市錦屏街道黨工委書記竺劍虹在發布會上表示,此幢房屋是2013年12月份颱風之後出現開縫情況,屬於C級危房。“根據規定,C級危房只要加固,D級危房才要搬離。因此計畫對該樓採取的措施是加固,已經委託公司做了加固方案。”
在發布會現場,有媒體提出,曾有居民反映加固方案已經出來,只是因為安置價格談不攏才一直拖著。但並未得到回應。

類似事件

無獨有偶,在發生坍塌的錦屏街道,早在2009年9月5日,同樣是在這次事故發生的奉化市錦屏街道,一幢5層居民樓的一個單元發生整體倒塌。所幸由於社區提前發現險情,在事發前8小時撤離所有居民,未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後,奉化市要求各鎮(街道)對建造時間長、年久失修、常被洪水浸泡的房屋進行一次全面排摸檢查。
然而,危險並未就此止步。2012年12月16日,寧波市江東區明樓街道徐戎三村一幢住宅樓又突然發生坍塌,導致1死1傷。寧波市住建委給出的事故原因是“雨水浸泡”。有網友戲稱為“樓濕濕”。專業人士表示,一般民用建築鋼架構、鋼筋混泥土建築設計使用壽命是80年到100年,磚混結構建築設計使用壽命是80年。“1989年才建成的居民樓突然粉碎性倒塌,這是徹頭徹尾的人禍!”
此次塌樓事故,官方同樣稱居敬小區的積水嚴重,房屋在四五十厘米的水中泡了好長一段時間,加速了房屋的腐蝕程度。但據了解,居敬小區曾被評為2005年寧波市環保模範小區,小區多項工程榮獲“甬江杯”及奉化市優質樣板工程稱號。

最新進展

目前,4名寧波專家已對29幢房屋進行了現場初步勘查,上海市房屋質量檢測站(8人)和杭州市房屋安全鑑定所(4人)的專家也已抵奉,開展房屋質量鑑定和原因調查。
中新網4月8日電 據浙江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訊息,奉化倒樓事件原因追查和責任追究工作全面展開,目前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和特偵組,公安機關已對3名嫌疑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其中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審1人。

官員自殺

4月9日下午,奉化市公安局通報稱上午在奉化市西河路批發市場附近,發現一名男子非正常死亡。警方經調查和技術勘測,認定其系自殺。死者是此次奉化塌樓所屬的錦屏街道建設管理辦主任何高波。
昨天下午,何高波自殺的西河路批發市場斜對面的花木地小山包頂,還留有一雙橡膠手套,旁邊有一棵高約三四米的樹,樹幹上留有勒痕,樹下有幾個菸頭。
據何高波一名朋友介紹,9日上午,警方趕到現場後,發現何高波吊在樹上,“脖子上有勒痕”,警方通過何高波的車確認了他的身份。這名朋友稱,何高波應該是開車到了花木地附近,將車停在了西河路上,然後上了山。
何高波原系當地蕭王廟街道何家村人,家住在奉化市區,他並不經常回村。其一名國小同學稱,何家村里流傳著一個說法,“何高波出事前一天,被紀檢叫去問話問了一天一夜,他精神壓力太大,可能就做了傻事。”據這名同學稱,警方趕到後,在何高波身上找到了一封遺書。他同時稱,塌樓事發後,何高波在現場守了5天5夜。
“他為人老實、不愛說話。”這名同學回憶,何高波身高1米70左右,1989年入伍加入海軍,之後以副營級身份轉業到錦屏街道武裝辦,之後又調到了現在的建設管理辦。
何高波家中還有兩個姐姐。昨天下午,在何家村里,何高波幾個叔伯同住的一棟5層小樓門外,何高波的叔叔介紹,事發前幾天,他還接到何高波的電話,稱工作很忙,但當時並沒有異常。他稱,何高波已經結婚,有一個9歲左右的兒子,平時人緣好,待人和善。何高波的叔叔拒絕透露更多信息,只稱“何高波父親現在無法接受採訪,政府會把這個事情處理好”。
昨天下午,在奉化市鳳山的一個殯儀館裡,何高波的姐姐婉拒了採訪。殯儀館裡放滿了其生前親朋送來的花圈及多個街道辦送來的花籃。何高波的朋友透露,明天,何高波的遺體將被火化。
對於何高波的死,錦屏街道的同事均拒絕受訪。一名知情者介紹,倒塌樓棟的居民無論早晚到街道反映房屋問題,都是身為建設管理辦主任的何高波接待,“輿論壓力大,他精神壓力也很大。”
對於何高波的死因,奉化市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確認其系自殺,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其他方面照顧到家屬情緒和目前辦案程式正在進行,不方便透露。”警方未透露遺書情況。

關於危樓

2014年年1月,這棟樓更是被鑑定為C級危房,但解危方案因為誰出錢爭執不下並未實施。
這不是當地僅存的危房案例,官方通報顯示,當地有六成多的危房尚未解危,癥結都卡在誰出錢上。京華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地5年內兩起樓房坍塌事件背後,都有同一家房企身影閃現。
危房徵兆一年前已顯現
何高波與倒塌樓棟的居民發生直接聯繫,最遲始於去年10月。
和大多數居民的說法一樣,去年年初,家住29幢居民樓407室的戴瑩抬頭望見自家陽台上的一道裂紋時,她認為“那是很多房子住一段時間都會出現的問題,沒有放在心上”。她繼續晾著一家人的衣服。
去年6月,29幢最西側一單元外牆西南角開裂,208室的毛玉飛開始覺得問題有些嚴重。毛玉飛和108室的王秀恩開始找到社區居委會反映,毛玉飛記得,當時社區的人來看了看,“他們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說如果要修的話,自己掏錢,社區可以免費提供鋼筋”。
商量之後,4單元(倒塌的單元)10戶人家每戶出30元錢,自己找來了工人維修,“維修的時候,我們找居委會要鋼筋,他們說沒有了。”
就在居民覺得問題已經解決之後不久,颱風來了。
去年10月,受颱風“菲特”影響,奉化市普降大雨,居敬小區多處積水,29幢樓下的積水一度達到了三四十厘米深。雨水消散後,居民發現樓房西側牆體開裂,並再次伴有水泥脫落。
毛玉飛回憶,雨水退去後,整個牆體有沉降的趨勢,牆體開裂,她家小間的門窗無法再關嚴實,單元一樓的鐵門也沒法關上,住戶不得已把鐵門換成了一扇捲簾門。
毛玉飛又踏進居敬社區的大門,“社區裡的人來看了看,說沒有什麼關係,也不用修補。”過了一段時間,4單元住戶發現,西側外牆開裂得可以塞進一個小拳頭。
“來回反映了不下10次,基本都沒有實質性回復,社區居委會說要向街道反映”,4單元住戶擔心開車撞到牆體,再次自費修了兩個水泥柱子,支撐牆角。
毛玉飛記得,後來錦屏街道也來了人,說向相關部門反映了,沒過幾天,就有檢測人員過來,“拿著設備在測量,每次一測就是幾個小時”。
這樣的檢測戴瑩看到過3次,“好像是紅外線勘測儀什麼的,圍著居民樓測一圈。”戴瑩稱,這時一樓的地面越拱越高,導致一樓多家小間的門很多時候都無法開關。
今年1月17日,一份檢測報告出爐,幾名業主代表被社區找去開會,“沒有具體通知什麼結果,就告訴是ABCD中的C級,告訴我們C級不是危房。”一名業主代表稱。
這名業主代表介紹,當時幾名業主代表想要把檢測報告帶走給所有業主看看,“但他們不讓,說花了5萬做這個檢測報告,錢還沒交,要拿走就要5萬元錢,也不能複印。”
毛玉飛說,社區告知代表需要加固房子,維修費400多萬,必須由居民承擔。
“我們就想怎么可能呢,這是房屋質量問題,這么多錢,我們希望政府出錢,或者政府找開發商給我們出這些錢。”毛玉飛稱,當時代表都沒有同意此事。
毛玉飛稱,社區當時和有關部門在協商加固方案,正在等待結果,“他們說等待結果要一段時間,讓我們自己再觀察房子開裂動向。”
春節之後,居民發現西南角的裂縫越來越大,露出了牆體裡的鋼筋。擔心天冷對鋼筋有影響,居民用尼龍布把漏出來的鋼筋裹住,還自設了警示標牌,提醒路人不要靠近和停車。
今年3月28日左右,毛玉飛和另外5名業主代表為此一度找到奉化市政府信訪辦,一名應姓主任接待了6人。
信訪後第二天,應姓主任召集業主代表、媒體、街道幹部和“一些不認識的相關領導”開了一個會,會上說要加速處理解決方案。
樓倒塌的前一天,4月3日早上,毛玉飛發現窗戶下的花崗岩裂開的縫隙越來越大,找社區居委會反映後,她又再次到了信訪辦。當天,除社區和街道的人來看過以外,奉化市房屋安全鑑定辦公室(下稱安鑒辦)的工作人員也來拍了照。
解危方案出台但被擱置
這不是安鑒辦工作人員第一次在社區出現。
去年11月25日,居敬社區、錦屏街道辦事處委託安鑒辦對29幢進行了初步鑑定。安鑒辦發現29幢周邊散水出現明顯局部沉降;西南角、架空層部位有構造柱崩裂現象,主筋裸露彎曲;南圍護牆、北圍護牆的一至二層出現結構性斜裂;局部門窗變形。
鑒於情況複雜,安鑒辦認為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測評估。
去年12月26日和今年1月14日,浙江建院建設檢測有限公司的檢測人員先後兩次對29幢進行了全面檢測評估。今年1月17日,該公司出具了一份27頁的《奉化市居敬路29幢房屋工程質量檢測評估報告》。
報告稱,29幢多位業主曾在裝修過程中拆除了承重牆後並沒有經過補強處理。報告得出“不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結論,將該幢房屋安全性評定為C級,建議由有資質的加固公司對房屋儘快採取加固措施,以確保全全使用。
據原建設部2000年發布的《危險房屋鑑定標準》,C級意味著房屋“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該標準的D級是整幢危房: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
這份報告隨即轉交到了安鑒辦手中,部分29幢居民表示看到了這份報告。
今年1月22日,安鑒辦向街道辦下達了房屋處置通知書。街道辦為此委派居敬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與29幢4個單元的4名住戶對樓房進行巡查檢測。
據街道辦副主任董義校介紹,街道辦委託寧波一家建築特種技術公司擬訂了加固方案,他沒有向京華時報記者出示這份方案的具體內容。
工程費初步預算需要450萬元。“其中包括居民個人需要負擔多少,政府負擔多少,還有加固期間的安置問題。”董義校說,社區開始與居民就價格一事協商,同時街道辦向建設局上報了方案,請示可行性。
居敬社區黨委書記方春萍稱,社區接到報告後,找到了29幢樓群信息員,讓每個單元推薦1到2名居民代表到社區。“我們把報告給他們看,告訴他們房屋檢測為C級,需要加固問問他們的意見,順便讓他們轉告給樓上樓下的居民。”
方春萍承認,社區並沒有把所有居民或居民代表召集起來,正式公布相關事宜,因為“方案只是初步的,具體內容我沒法回答,就沒正式全部通知到戶”。
方春萍說,當時的居民代表會議上,居民對加固的方案有不同意見,有的房屋破損的住戶表示支持,但有的認為費用應由政府承擔,有的則有“放著樓房變成D級危房,乾脆換掉”的想法。
解危方案就此擱置。
4月4日塌樓當天,毛玉飛抱著可能有轉機的心理找到寧波電視台等當地媒體,希望媒體採訪曝光。早上8點40分左右,毛玉飛在樓前等記者時,29幢樓的一個半單元,在她眼前轟然坍塌。
當地多處危房無人加固
建成只有20年左右的房子突然坍塌,這已不是奉化錦屏街道的第一次。
5年前,錦屏街道南門社區西溪路5幢坍塌半邊。幸運的是,當晚樓里的住戶全被轉移。
如今,這幢已塌了一半的居民樓外打了三四米高的圍牆,5幢南側的7幢也被圍住,兩幢樓房裡早已無人居住。
“5幢倒了後,剩下半幢的居民就搬走了,政府給賠了新的房子。”住在南門社區的胡女士說,因為7幢就在5幢旁邊,害怕出現同樣問題,該樓的居民不停地請人檢測,並向市政府反映。在5幢倒塌一年之後,7幢里的住戶也都搬了出去,“這樓檢測是什麼級別不知道。”此後,7幢被封閉到現在。
南門社區出問題的房子不止這兩幢。
“我家的裂縫也很大,去年還碰到過門關不上的情況。”住在西溪路2幢3單元503的蔣女士說。蔣女士所在的2幢跟5幢僅隔了一條西溪路。在5幢坍塌之前,2幢的牆體也出現過大規模剝落情況,2幢的住戶為此每戶出資1200元購置了塗料、水泥等,重新粉刷了外牆。
顯然外牆的修葺不能讓2幢住戶寬心,在他們的一再要求下,去年10月,檢測機構來進行了檢測。“不知道是弄錯了還是怎么,檢測機構沒有檢測我們這幢,而檢測了我們南邊的4幢。”
儘管檢測錯了樓,但結果更讓2幢住戶擔心:4幢是C級危房。2幢的居民再次要求檢測,去年底,檢測機構上門,2幢的結果是B級危房。“說是這么說,但檢測我們這幢的時候,檢測人員馬虎多了,只是拍了幾張照片。”胡女士說,在聽到居敬小區那幢差不多年代建起來的房子也坍塌了之後,她晚上經常睡不著。
4幢被鑑定為C級危房後,一直都沒有人來進行加固,B級危房的2幢更是沒人問津。
居敬社區33幢同樣讓居民擔心。
在居敬小區內,33幢和倒塌的29幢,以及27、31、35這5幢樓屬於同一地塊,均由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1994年建成。
住戶俞振民說,1995年年初入住以來,他們“住了19年,反映問題也反映了19年”。他介紹,一家人剛入住不到一個月即陽台漏雨,他們找到開發商,對方予以修補,但“只修外牆,不修屋內。”問題反覆幾次,直到1999年,開發商表示“3年保修期已過”。
之後,俞家客廳西側牆壁上出現了3米長的裂縫,“縫不大,但看著挺嚇人。”俞振民再次給開發商打電話,對方提議“不能住了,你賣給別人就行。”
俞振民介紹,小區內的確有很多住戶在孩子陸續長大後,將房子賣掉搬走。
33幢的西南角外牆出現貫通四樓和五樓的裂痕,正位於俞家外牆。
俞振民用手抹了抹一樓的外牆,脫落的牆皮下暴露的沙灰隨風飄散。“都是沙,沒有水泥,倒塌的29幢樓一周前就有鋼筋暴露,那種鋼筋只有食指這么粗。”
兩年前,俞振民的兩個小孫子在客廳窗台下玩耍,“兩人一蹦,窗台下方的牆皮就掉了一大塊”。29幢倒塌後,老人已不讓孫子回來。“一刮颱風,整棟樓跟篩糠一樣,70年產權的商品房,20年就倒了?我怎么也無法接受。”
如今,俞家兩間臥室的門無論如何也關不上,29幢倒塌後,居民有死有傷,仍住在33幢的俞家不知將來怎么辦。
5年兩起塌樓背後閃現同一房企身影
作為29幢的開發商,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經營狀態目前是“吊銷未註銷”。
因未在法定期限內參加2009年度企業檢驗,該公司被寧波市工商局奉化分局於2010年8月6日在《奉化日報》上刊登補辦年檢的公告,之後該公司仍未年檢,遂被吊銷營業執照。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投資人經過多次變更後,最終分化為奉化市大橋鎮城建綜合開發公司、奉化市經濟發展公司、奉化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等三個法人股東。
京華時報記者注意到,跟西溪路倒塌的5幢一樣,西溪路2幢、4幢的建設單位都是大橋鎮住宅綜合開發公司,其中2幢建於1990年9月,4幢建於1990年10月。該公司於2001年8月轉制為奉化市大橋鎮城建綜合開發公司。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奉化市大橋鎮城建綜合開發公司為集體企業,1999年成立,目前已註銷。
由此看來,無論是5年前坍塌的西溪路5幢,還是剛剛坍塌的居敬小區29幢,
背後都有奉化市大橋鎮城建綜合開發公司的身影。
工商登記資料同時顯示,奉化市大橋鎮城建綜合開發公司的法人代表名為竺威谷。
京華時報記者發現,錦屏街道綜治辦一名幹部也叫竺威谷,但兩人是否為同一人目前尚不清楚。
昨天,京華時報記者就此來到錦屏街道綜治辦提出採訪要求,聽到要找竺威谷,綜治辦四名工作人員先是互相對視,緊接著稱“人不在,到下面辦事去了”,之後便不再回應。
由於當地警方拒絕透露已被控制的3名事故責任人的身份,竺威谷是否在事故責任人之列、是否被控制尚不清楚。
29幢的施工方為象山一建轉制,該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一分為四,變身浙江建安實業股份公司、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聚實建築有限公司和象山縣浙東建築工程公司這4家公司。
由於寧波住建委等主管單位拒絕透露相關公司的工程備案信息,這些公司在當年到底建了多少項目、涉及多少棟樓目前仍不清楚。
奉化危房解危率僅3成
寧波市住建委網站在去年12月17日的文章《奉化超額完成寧波市危房解危任務》中稱,2013年,奉化市共完成鑑定在冊C/D級危房152幢(處),面積29630平方米,其中城鎮C/D級危房34幢(處)。“截至目前,共完成全市範圍內的危舊房屋解危42幢(處),其中城鎮危舊房屋解危12幢(處),解危率35%。”
奉化市住建局辦公室主任殷杭彪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稱,C級房需要加固,D級房需要搬遷和撤離。
殷杭彪稱,造成商品房C/D級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開發商的原因,也可能是施工方或者住戶自己的原因。”殷杭彪稱,很多住戶為改善房屋的美觀和寬敞度,會把承重牆和一些主要部件撬走,這種改造在開始並不會出現影響,但隨時間推移,野蠻裝修的後果慢慢積累,就會帶來危險。
對於造成C/D級的責任認定由誰操作,殷杭彪稱不清楚。
殷杭彪承認,對於危房的加固費用分擔問題,社區和街道與居民協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人認為自己裝修規矩,並未造成樓房問題,不願出錢,應該讓野蠻裝修的人來出錢加固,達成統一很難。”殷杭彪舉了莊山社區5弄11幢D級房搬遷的例子,稱和11幢居民協商搬離談了一年。殷杭彪稱,目前5弄11幢居民已異地安置。
莊山社區與此次事發的居敬社區僅一條馬路之隔,同屬於錦屏街道轄區。目前該社區5弄11幢已人去樓空,去年這幢房子出現了傾斜、沉降,隨後被鑑定為D級危房。
此次塌樓事件涉及開發商、施工方、設計單位和政府相關房管部門。
京華時報記者找到29幢的設計方奉化市建築設計院和建築質量主管單位奉化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兩單位均拒絕接受採訪。
作為29幢的檢測單位,浙江建院建設檢測有限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同樣不接受採訪。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鐵民表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制度缺失是導致建築工程質量的重要原因,“那個年代,制度的缺失,包括項目的審批制度、工程監理制度、驗收制度、質量的整個控制系統,我們都應該反省。”劉鐵民認為,在那個年代裡,系統的質量監控是遠遠不到位的。
劉鐵民介紹,“快”是那個年代的指揮方針。“快”導致不按照工期執行,不按科學規律辦事,“比如說水泥是有養生期的,有的人就採用一些所謂的先進技術,什麼加溫啊,加點添加劑,促使水泥養生期縮短,這是違反基本規律的。”
劉鐵民建議,對於奉化塌樓事件,不能僅僅就事論事,“僅僅把幾個官員處理了,是可以釋放一些社會壓力,但是沒找到本質問題。”
他將問題本質歸結為建築施工體系問題,之前是沒有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現在是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制度,但設計施工單位和主管部門並不一定嚴格執行了制度,導致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