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區

浙南山區,指金衢盆地、椒江以南廣大山區,南北長約175公里,東西寬約210公里,主要由仙霞嶺、洞宮山、大洋山、括蒼山等組成。

浙南山區系指金衢盆地、椒江(靈江)以南廣大山區,南北長約175公里,東西寬約210公里。主要由仙霞嶺、洞宮山、大洋山、括蒼山等組成。
仙霞嶺 仙霞嶺系指甌江支流好溪以西,大溪(龍泉、麗水盆地)以北,衢江、婺江、武義江(金衢走廊)以南之間的山地。南北長約85公里,東西寬約150公里。
仙霞嶺主峰九龍山,高程1724米,位於遂昌縣城西南約45公里處,偏于山脈西南端。九龍山向東北逐級傾斜延伸,經白馬山(高程1621米)、大崗尖(亦稱牛頭山,高程1561米),呈中山地貌;爾後,繼續向東和向南伸展,進入麗水以北、縉雲以西、永康以南地區,呈低山地貌。仙霞嶺分水線經縉雲縣城北向壺鎮西側與浙東大盤山分水線相接。
九龍山、白馬山、大崗尖是仙霞嶺的主體,山體較大,山巒重迭,嶺窄谷深,地勢險峻。頂部多圓錐形或尖頂,除九龍山長有灌木密林外,余均長茅草,斜面40°~50°,多露岩。高程1000米以上,沙質粘土厚約1米,多茅草和疏林;高程1000米以下,森林茂密,以松、杉為主。九龍山南3公里處有2平方公里的黃麂坪,高程1500米,地形平坦,便於小股空降。
仙霞嶺,山高嶺峻,地形複雜,橫亘於浙西南,是浙南戰役方向向縱深發展的天然障礙,也是金衢走廊的重要翼側。
洞宮山 洞宮山系指甌江支流大溪與飛雲江之間的山地,屬武夷山系,由閩浙邊界的香爐尖(高程1597米)人浙境。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120公里。
洞宮山主峰黃茅尖,高程1929米,是浙江第一高峰,位於龍泉縣城南約21公里處。主峰向東北延伸,沿雲和、景寧縣邊界經鹿角山(高程1593米)、八面湖(高程1389米)、仰天河東側1331高地、山炮嶺(高程1318米)至船寮西15公里處的天師岩山(高程1274米)止,全長170餘公里,為洞宮山主脈。主峰向南經百祖山、香爐尖,再折向東和東北經荷地台地、山垟尖(高程1636米)、仰天湖(高程1556米)、南田台地至青田縣城南奇雲山(高程1164米)止,全長約225公里,為洞宮山南支。
洞宮山山脊線,南起香爐尖至鹿角尖止,長約95公里,高程均在1000米以上,其中百祖山至黃茅尖山脊線高程1500米以上,長達25公里;山體高峻龐大,山峰聳立連綿,陡崖絕壁,溝壑深邃,呈高山、中山地貌特徵,是浙江地勢最高的主體山脈。
洞宮山高程在800米以上的山頂多圓渾,斜面多凸形,在30°~35°之間,頂部土層厚1~2米,有的達2~3米,茅草叢生;高程在800米以下的山頂多尖頂形,大多為等齊斜面,在40°~50°之間,森林茂密,部分為原始森林;居民地附近大部分為幼林。
荷地台地,高程950~1200米,面積約50平方公里;南田台地,高程600~700米,面積約160平方公里,兩台地頂部呈丘陵起伏地貌,利於空降。
洞宮山是浙江主體山脈,橫亘於浙南縱深地帶,高山峻岭,通途極少,唯東、西坑通景寧、雲和和溫州、麗水、金華兩通道,是浙南沿海向縱深發展的一大障礙,為浙南戰役方向和浙閩接合部的重要依託。
大洋山 大洋山系指好溪以東、楠溪以西、永安溪以南之間的山地。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60公里。
大洋山主峰大洋山尖,高程1500米,俗稱石奶背洞,又名石鼓尖,位於青田縣城北35公里處。主峰向西伸展,經東坑山(高程1232米)、龍鬚洞(高程1221米)南麓,至海口和臘口間,隔甌江斷裂,與洞宮山主脈仰天河東側1331高地北麓相對應。主峰向東北延伸經麥磨崗(高程1374米)、水湖崗(高程1145米)至界鳥鞍部止,全長約60公里。界鳥鞍部以東屬括蒼山。主峰向北延伸,經1343無名高地,至稠門鞍部止,全長21公里。
大洋山高程在800~1500米之間,呈中山、低山地貌。主峰一帶,山體較大,山頂圓渾,山背較寬,多露岩;多長茅草、灌木;表層多香灰土,下為黃沙土,深約2米。其餘大部
山頂呈圓錐、尖頂形,斜面在50~左右。溝谷深而狹,多為削壁,呈凹形斜坡。800米以下有茂密灌木林,夾雜有松杉林,隱蔽條件較好。村落式居民地,分布於溪谷盆地之中,大者十幾戶,小者幾戶;道路多沿溪谷,暴雨後越野困難。
大洋山是甌江以北的最高大山地,地處台州、溫州、麗水三地區的接合部,人煙稀少,地形複雜,加上樂清灣深割內地,歷來為小股武裝登入後內竄、空降之地。
括蒼山 括蒼山系指靈江上游永安溪以南、楠溪以北之間的山地。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約75公里。
括蒼山主峰括蒼山,高程1382米,又名米篩廊(朗),位於山脈的北端,距臨海城西約20公里。主峰向南延伸,經大寺基(高程1133米)折向西,再經大青崗(高程1270米)、天頂寺(高程1203米)至界鳥鞍部止,與大洋山相接,全長95公里。
括蒼山除少數山頂高程在1000米以上外,一般均在1000米以下,除東北部近臨海、仙居谷地毗連地帶地形險峻略呈中山地貌外,余多呈低山丘陵地貌。高程在800米以上的山頂多圓渾,鞍部山脊較寬大;800米以下的山頂多呈尖頂和錐形。山脈東和北的斜面一般在35°~45°之間,且大於西和南的斜面。北坡多露岩,呈凹形斜面,向上運動困難。高程在800米以上,多黃沙土,厚約1~2米,多長茅草;800米以下多長松、杉、竹且較茂密。
括蒼山主峰和跑馬坪西南側、大寺基南側、天頂寺西側、望海尖北側有1~2平方公里平坦開闊地,便於小股空降。
括蒼山地處溫州、台州接合部,是南拒溫州灣、東阻台州灣登入之敵向縱深發展的天然障礙,是浙江中部沿海組織海岸防禦的重要依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