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論爭

一部用歷史人文主義的眼光研究明代文學流派論爭的生存和演化意義的學術專著

出版信息

流派論爭

作者:馮小祿/張歡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副標題:明代文學的生存根基與演化場域
出版年:2015-3
頁數:433
定價:89.00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516155882

內容簡介

本書乃學界第一部用歷史人文主義的眼光研究明代文學流派論爭的生存和演化意義的學術專著。全書採用論題和時序相結合的論述方式,從詩文統系和取法爭論,全國文學流派的盛衰演化,地域文學流派和全國文學流派的競爭,文學流派的時文根基和古文、時文之爭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力圖深刻展示明代文學流派論爭的時代性、多層次性和豐厚的學術研究內涵。其間重點分析的諸多文學論爭實質,文學流派盛衰轉換的審美思想策略和社會心理機制,中晚明文學流派的宗法策略與其八股文觀的表里融合特點等,均為前沿深度話題。

作者簡介

馮小祿,2001年文學碩士,師從四川師範大學萬光治先生;2004年文學博士,師從北京師範大學啟功先生。目前任教於雲南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全國辭賦學會、明代文學研究學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辭賦和明清文學文獻。曾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雲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楊慎與雲南作家的互動影響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代詩文流派論爭研究”。參編《楚辭學文庫·楚辭評論集覽》10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出版學術專著《明代詩文論爭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張歡,江蘇南京人。碩士,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文藝學和古代文學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完成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等項目,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

目錄

緒論
一立論依據
二明代文學的“潛近代性”
三本書的主要特點和意義
第一編 詩文統系與取法爭論
第一章“無門戶流波”:元末明初的詩文流派論爭
第一節浙東文派的古文統系建設和論爭
一 “含文於道”:浙東文派的文統建設與批判
二 “圖大略小”:浙東文派的文法建設與批判
三 “化今傳後”:方孝孺與王紳的論爭
第二節明初詩歌流派的組織性和盟主意識
第三節明初文學流派的論爭特點
第二章 台閣派統制:永樂到正統的詩文流派論爭
第一節“三楊”台閣派的詩文統系和論爭特點
一 台閣派古文統系的儒學政治性
二 台閣派作家的崇盛唐詩觀
三 “不激不隨”:台閣派的盟主策略和論爭特點
第二節台閣派統制下的文學流派論爭
一 “二洪”之爭
二 聶大年與王直之爭
第三章漸趨緊張:景泰到弘治的詩文流派論爭
第一節 台閣派內部的政治、文藝鬥爭:“翰林四諫”事件分析
第二節 台閣與山林的多種論爭態勢
一 茶陵派與陳莊體、沈周
二 桑悅斥言台閣文學觀念
三 丘溶與莊昶的衝突
第三節詩學多歧:明前期不同流派的唐宋元詩取法論
一 理學盛行背景下的高揚宋詩論
二 飄搖的護唐詩論
第二編 主流文學流派的盛衰演化
第一章“世之矜持門戶多矣”:茶陵、前七子派與理學、唐宋派
第一節文權之爭:前七子派與茶陵派關係原論
一 “文權下移”說的提出
二 為文權而分裂的兩派關係指實
三 茶陵派的文學虛應
第二節 由秦漢到唐宋:政教理學派和唐宋派一系的古文批判
一 政教理學派對秦漢宗法和王學末流的並置批判
二 唐宋派一系對前後七子派的秦漢文風批判
第二章 心靈調適和宗法位移:由前七子到六朝、初唐、中唐三派
第一節 堅持還是變通:前七子派系的詩歌取法實踐及爭論
一 前七子派余脈的新變及爭論
二 堅守前七子派宗法立場及爭論
第二節六朝·初唐·中唐:新派的詩法及爭論
一 六朝派的詩法及爭論
二 初唐派的詩法及爭論
三 中唐派的詩法及爭論
第三章 四面出擊:後七子派的內外之爭和集體文學追求
第一節後七子派與唐宋派的論爭
第二節後七子派對嘉靖前期各新舊詩派的批判
一 對吳中多變詩風的批判
二 對性氣詩派的批判
三 對王維楨等前七子派余脈的批判
第三節後七子派的集體文學追求和內部爭論
……
第三編 地域文學流派和全國主流文學流派的競爭
第四編 中晚明文學流派的時文根基和古文、時文之爭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