洳河

洳河(泃)河最大支流。位於平谷區西部。因水從山谷低洼處泥沼地流出,故名,曾稱錯河。源於密雲東邵渠鎮銀冶嶺南麓,經太保莊南流入平谷域,進入劉家店鎮,流過丫髻山東山腳下,南流過峪口鎮胡家營,又略傾東南流至王辛莊鎮許家務村北,與鎮羅營石河相會。鎮羅營石河屬時令河,為洳河另一源頭,發源於平谷北部山區鎮羅營長城外的玻璃台和北水峪。穿過長城沿群山西行,至大華山鎮東辛撞村曲流南下,沿途納匯熊兒寨石河及群山溝谷泉澗水,經翟各莊出山南流,至許家務與洳河匯合,全長約30餘千米。洳河主幹由此水勢加大、河床展寬,經中橋東折,過北埝頭、北城子東南流,途中有雙泉河、清溝河注入,自馬昌營鎮匯入泃河。

簡介

(泃)河最大支流。位於平谷區西部。因水從山谷低洼處泥沼地流出,故名,曾稱錯河。源於密雲東邵渠鎮銀冶嶺南麓,經太保莊南流入平谷域,進入劉家店鎮,流過丫髻山東山腳下,南流過峪口鎮胡家營,又略傾東南流至王辛莊鎮許家務村北,與鎮羅營石河相會。鎮羅營石河屬時令河,為洳河另一源頭,發源於平谷北部山區鎮羅營長城外的玻璃台和北水峪。穿過長城沿群山西行,至大華山鎮東辛撞村曲流南下,沿途納匯熊兒寨石河及群山溝谷泉澗水,經翟各莊出山南流,至許家務與洳河匯合,全長約30餘千米。

地理環境

洳河主幹由此水勢加大、河床展寬,經中橋東折,過北埝頭、北城子東南流,途中有雙泉河、清溝河注入,自馬昌營鎮匯入泃河。全長40.7千米,流域面積490餘平方千米。河底多為卵石和沙礫,縱坡1.2‰。主幹常年有水,不結冰,平日流量0.5—1.5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00—400立方米/秒。由於上游植被破壞,坡陡流急,歷史上大小水災時有發生。1958年鎮羅營石河上游玻璃台、南水峪發生土石流,死傷20餘人,倒塌房屋數十間,下游地區淹沒大部莊稼。自1950年起政府逐年實行植樹造林、攔洪蓄水、開溝泄洪等綜合治理,1968年以來在鎮羅營石河上建成西峪、楊家台、北土門等中小型水庫,基本控制了水患,轉害為利。沿主幹和支流建成跨河公路橋數座,其中嶽各莊、胡家營有大中型橋樑2座。據近年發掘,遠在六七千年前,已有人類在洳河畔繁衍、生息,在上游前吉山曾發掘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等。1982年在中游北埝頭髮掘新石器時代的居住遺址和生產、生活用具。北城子有西漢博陸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