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頂山摩崖

洪頂山摩崖

位於山東省東平縣。洪頂山摩崖又稱洪頂山摩崖刻經。因它解開了史學界名僧“安道一”的隸楷書體轉變之謎而聞名國內外。因書法家僧安道一的佛教觀念是“般若性空”觀,故他在此書刻的主要是“文殊若”“摩訶若”經等。洪頂山摩崖刻經東邊是“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經,全文98字,闡釋佛家“性空”思想。書寫風格隸中帶楷,楷中帶隸。是我國文字進化從隸到楷重要見證。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洪頂山摩崖洪頂山摩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山東省
洪頂山摩崖VI-833

簡介

洪頂山摩崖位於東平湖北岸,1989年發現,引起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的重視,對解開史學界“安道一”身世、經歷之謎及中國文字從隸到楷的轉變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洪頂山摩崖 

 
..
東邊是屬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般若》刻經。經文出自梁曼陀羅仙和僧伽婆羅譯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以佛主如來與文殊菩薩對話的形式,禪釋出僧眾如何修成大智慧型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經中具有代表性。書寫風格是隸中帶楷,楷中帶隸,這是中國文字進化從隸到楷的重要特徵,其中“亦”字是草書,而“道”字則帶行書韻味,“數”字還有罕見的飛白體。兩邊便是用篆體書有《安公之碑》的風門口碑字謎。還刻有“藥師琉璃光佛主”與“大佛”題名,字型之大更是無與倫比。碑西是“僧安道一”題名,刻於高2米、寬1.3米的圭首碑內,書體隸中帶楷,並有行書韻味,瀟灑流暢,其中“一”字為大寫“壹”。北山崖最西是安道一所書《文殊般若經》摘錄。

經文分布

因“安道一佛教”觀念是“涅若性空”觀,他在此處書刻的是“文殊若”,“摩訶若”經等。東邊是屬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經。經文出自梁曼陀羅仙和僧伽婆羅譯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以佛主如來與文殊菩薩對話的形式,禪釋出僧眾如何修成大智慧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經中占重要地位。更珍貴的是該經的書法價值,在整個刻經中具有代表性。書寫風格是隸中帶楷,楷中帶隸,這是我國文字進化從隸到楷的重要特徵,起斷代作用。難得可貴的是其中的“亦”字是草書,而“道”字則帶行書韻味,“數”字還有書法上罕見的飛白狀體。在北齊時期的刻經中出現幾種書體在中國是最早的。
兩邊便是用篆體屬有“安公之碑”的風門口碑碑文。意思是在“風門口”書刻的碑文,看似文字遊戲,實是“安道一”用“安”與“不安”,“一”與“不一”的關係禪述自己的佛教主張,“一”是指禪定中心境專一境界,這與中國道教把“道”解釋為“虛一而靜”是同樣意思,“安”是指佛教中超世脫俗,元煩惱的身心狀態,“不安”是指俗的煩惱,所以僧眾們稱西方淨土為“安養國”,提倡“安樂行”。刻文中“安故能一,一故能安”即是全部意思的概括。也是安道一對禪宗始祖達摩祖師提倡的“安心禪”的領悟與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