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業

洪業

洪業是國學研究的一個學者。

簡介

(1893 — 1980)
洪業,號煨蓮(畏憐,Willian),名正繼,字鹿岑,福建侯官(今閩侯)人,當代傑出的史學家、教育家。父親洪曦,是光緒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舉人,並曾知縣山東魚台、曲阜等地。
1913年赴美留學,畢業於俄亥俄州韋斯良大學,後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獲文碩士學位。歸國後執教於燕京大學。在中國哲學、文學、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較深研究。1928年任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任館長期間,大力整頓和發展了圖書館工作,短時間內,一個僅有2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猛增到60萬冊,形成了適合全校文、理、法各專業的藏書體系。他在圖書、文化方面貢獻最大的是工具書的編纂。認為整理中國文獻,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工具書,遂著有《引得說》。先後編纂出版了古籍中經、史、子、集各種索引達64種,81冊。如《春秋經傳引得》、《杜詩引得》等索引,至今仍為科學研究工作者和圖書館工作者所重視,查找文獻極為方便。1946年寓居美國,繼續對中國史進行研究,他亦以藏書而知名,共達3萬餘冊,其中有不少罕見的中外圖書。逝世後,全部捐贈於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出版有《洪業論學集》。

個人履歷

1893年10月27日生於福建侯官。1910-1915年在鶴齡英華書院讀書,學習十分優秀。1912年,其父洪曦去世,後信仰基督教。1915年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於俄亥俄州韋斯良大學,獲文學士,1919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文碩士。1920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協和神學院,獲神學士。後攻讀歷史學博士未果。1923年回國,後基本在燕大任教並擔任行政領導工作,先後擔任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教務長、圖書館館長、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輯處主任、研究院歷史學部主任和研究生導師。1941年冬燕大被日軍封閉,鏇和鄧之誠一起被捕入獄半年,後出獄拒絕與日偽合作,至抗戰勝利後燕大復校才重新回校工作。1946年春赴美講學,後定居美國。1948到1968年,兼任哈佛大學東亞語文系研究員。1980年12月22日洪業在美國去世。

主要文章著作有

《考利瑪竇之世界地圖》(1936年載《禹貢》第五卷第三、四合期)、《禮記引得序》(載1936年《史學年報》第二卷第三期)、《春秋經傳引得序》(載1937年《引得特刊》第12號)、《杜詩引得序》(寫畢於1940年8月)、《〈蒙古秘史〉源流考》(1951年載《哈佛亞洲學志》第十四卷第三、四期合刊)、《破斧》(1956年台灣《清華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等。主要書籍著作有:《引得說》(北平引得編纂處,1930年)、《勺園圖錄考》(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33年)《清畫傳輯佚三種》(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33年)、《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52年)、《洪業論學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洪業是當代傑出的國際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對於中國現代教育、史學研究、對外學術交流等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大事記

1893年 1歲 10月27日生於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父名洪曦,母名林飛。
1897年 4歲 寄讀福州城南郊外祖林氏家塾。
1904年 11歲 隨父之官司山東濟南。次年清廷廢科舉。
1908年 15歲 考入山東師範附屬中學。
1910年 17歲 回福州入鶴齡英華書院學習五年,其間皈依基督教。次年辛亥革命爆發,洪曦鏇落職回籍病逝。
1915年 22歲 於英華書院畢業,同年赴美國就讀俄亥俄州衛斯良大學。立志以教育與政治轉化社會。
1917年 24歲 入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聯合神學研究院,主攻教會史,撰寫《失敗者》一文,以孔子、蘇格拉底、耶穌並論,嘗試融匯中西思想文化。
1919年 26歲 巴黎和會召開,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與江安真女士結婚。決心放棄神職,從事中國學術研究。撰寫碩士論文《春秋左傳與其對中國史學思想的影響》。同年於神學院畢業。
1922年 29歲 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赴美,與先生一見如故,聘先生於燕大執教。
1923年 30歲 回國任燕大文理科學院教務長,直至1927年。創辦《燕京學報》。
1928年 35歲 任燕大歷史系主任、圖書館主任。燕大學術聲譽日隆,胡適高度讚揚先生對燕大的貢獻。發表《明呂乾齋呂宇衡祖孫二墓志銘考》。哈佛燕京學社成立,先生以燕大代表赴美商洽。
1930年 37歲 回國任燕大歷史系教授,研究院文科主任、導師,哈佛燕京學社執行幹事,引得編纂處主任直至1946年出國。開始編纂中國古代典籍引得。為此,先生創製《中國字庋*法》。
1931年 38歲 撰寫《白虎通引得序》。發現崔述詩集《知非集》並為之跋,發表《崔東壁書版本表》。
1932年 39歲 撰寫《儀禮引得序》、《引得說》,發表《駁景教碑出土於**說》。
1936年 43歲 發表《考利碼竇的世界地圖》。撰寫《禮記引得序》。
1937年 44歲 蘆溝橋事件爆發,先生於炮火中撰寫《春秋經傳引得序》。日本軍占領北平,燕大懸掛美國國旗得以立足。
1940年 47歲 撰寫《杜詩引得序》,該序與《春秋經傳引得序》皆為先生精心結構之鴻篇巨製,允為學術界所推重。同年經日赴美,由日本考古學家鳥居龍藏陪同至東京,訪問岩崎圖書館會晤漢學家諸橋轍次。於美國俄亥俄州衛斯良大學接受名譽博士。次年初回國。
1941年 48歲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占領燕大,逮捕教授10餘人,先生在其中。次年4月出獄。其後幾年靠典當*濟度日,與外界斷絕往還。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燕大復校。
1946年 53歲 應哈佛大學之聘赴美講學一年。後因中國內戰爆發,留居美國直至逝世。開始醞釀杜甫一書。
1950年 57歲 定居麻省康橋灰街。居家撰述杜甫一書,集《史通》有關資料。次年發表《蒙古秘史源流考》(英文)。
1952年 59歲 出版英文專著《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至今為海外推崇為研究杜甫最權威性的著作。
1956年 63歲 發表《破斧》一文。
1957年 64歲 發表《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先生欲以中文寫作一部研究《史通》之專著而後擱筆,然終未如願,身後僅留下大量手稿。
1959年 66歲 應新加坡問題之邀前往審查南洋大學。隨後赴台灣探親。
1962年 69歲 發表《我怎樣寫杜甫》、《再論臣瓚》,撰寫《再說西京雜記》。
1970年 77歲 發表《半部論語治天下辨》,《再說杜甫》。
1980年 87歲 於美國麻省康橋逝世。

著作及論文

專著

⒈《引得說》(Indexing to Chinese Books) 北平引得編纂處,1930。
⒉《勺園圖錄考》 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33。
⒊《清畫傳輯佚三種》 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33。
⒋《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 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52。
⒌《洪業論學集》 北京中華書局,1981。

論文

⒈Failure(《失敗者》,紐約,1918) (New York,1918,Second printing.Peiping,1939,Third printing,Peiping,1941)。
⒉《明呂乾齋呂宇衡祖孫二墓志銘考》 原載《燕京學報》第三期,1928年6月,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⒊《崔東壁出書版本表》 原載《史學年報》第三期,1931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⒋《跋崔東壁知非集》 原載《東壁知非集題跋》,1931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⒌《白虎通引得序》 原載《白虎通引得》,《引得》第二號,1931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⒍《儀禮引得序》 原載《儀禮引得》(《引得》第六號),1932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⒎《駁景教碑出土於?E441??B748?說》 原載《史學年報》第四期,1932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⒏《考利瑪竇的世界地圖》 原載《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三、四合期,1936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⒐《禮記引得序》——《兩漢禮學源流考》 原載(史學年報)第二卷第三期,1936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⒑《春秋經傳引得序》 原為《引得》特刊第十二號,1937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⒒《杜詩引得序》 原為《引得》特刊,1940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⒓《蒙古秘史源流考》 原載《哈佛亞洲學志》第十四卷第三、四期合刊,1951年;中譯文載《元史研究》,1982年。
⒔《破斧》 原載《清華學報》新一卷第一期,台灣新竹,1956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⒕《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己所作辨》 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八本(台灣,1957年)《慶祝胡適之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⒖《再論臣瓚》 原載《清華學報》新三卷第一期(台灣,1962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⒗《再說西京雜記》 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四本(台灣,1963年)《故院長鬍適先生論文集》下;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⒘《半部論語治天下辨》 原載《清華學報》新八卷第一、二期合刊,台灣新竹1970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⒙《再說杜甫》 原載《清華學報》新十卷第二期,台灣新竹,1970年;後收入《洪業論學集》。

圖書信息《洪業》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哈爾濱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叢書名: 創時代叢書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537847
條形碼: 9787807537847
內容簡介
《洪業》內容簡介:皇太極在位期間,清朝開始大量任用漢臣,皇太極從漢臣那裡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治國之道,完善了清朝的各項制度和禮儀;在軍事上皇太極加緊了對明朝的進攻,並收服了朝鮮和蒙古,對明朝實現了戰略上的包圍。在皇太極的籌劃中和戰鬥下,大清王朝一步步堅定地完成了開國的準備。
目錄
序篇:十三副鎧甲的傳奇
即位:立馬江山千里目
亂世出英雄
走上征戰的前台
承繼汗位,捨我其誰
獨霸:從汗王到皇帝的路有多長
要武功也要文治
絆腳石終要被踢開
以制求衡的馭人術
經營:生機勃勃的八旗之國
遼海城頭也有春
設都察院監察百官
理藩的關鍵在懷柔
外援:北風吹斷馬嘶聲
兵臨城下的“兄弟之盟”
與蒙古的結盟與征戰
牧馬黑龍江畔
血戰:自狼河北秋偏早
且和且戰的緩兵之計
棋走險招假道蒙古
袁崇煥之死
招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你是我的知音
一次失敗的招撫
良禽擇木而棲
整編:融合才能共生
何不以德服人
娶妻也要講政治
與佛教的親密接觸
攻心:北京近在眼前
世間已無袁崇煥
生存還是死亡
兩番招降祖大壽
順水推舟的禮遇
功敗垂成的議和
未酬:莫問千秋萬歲名
重泉若有雙魚寄
受人尊敬的安全閥
誰將得到天下
再說裊太極
尾聲
附錄皇太極大事記

海外中國學《洪業——清朝開國史》

圖書信息

副標題: 清朝開國史
原作名: The great enterprise作者: [美]魏斐德
譯者: 陳蘇鎮 / 薄小瑩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2
頁數: 1100
定價: 14.9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ISBN: 9787214009234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了明清嬗代過程為論述對象,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諸多方面進行剖析,揭示帝國秩序崩解與重建的過程等。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譯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