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新烏鯽

生物學特性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生存水溫為1~34℃,生長水溫為16~31℃。 耐低氧,可在1.5mg/L的低溶氧水體中存活,當水體在3~4mg/L時仍能攝食生長。 養殖要點1.池塘條件池塘以5~10畝為宜,池底平坦,淤泥在10~15cm,池水深1.5~2.5m。

外形特徵

津新烏鯽體形豐滿,頭小,吻圓鈍,馬蹄型,口裂適中亞下位,眼睛較大,位於鼻後,背高厚實稍有弧形,腹部平直,尾叉形。被鱗清晰,整齊艷麗,全身及各鰭條均為墨黑。性情溫和,不善跳動,體態端莊,游姿典雅,有“水中黑玫瑰”之稱,極具觀賞價值。

生物學特性

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生存水溫為1~34℃,生長水溫為16~31℃。耐低氧,可在1.5mg/L的低溶氧水體中存活,當水體在3~4mg/L時仍能攝食生長。
抗病力強,不易發病,養殖成活率高。性情溫和,易垂釣,耐運輸,鱗片緊實,不掉鱗。

生長特性

1.生長快

生長速度比普通鯽魚快2倍以上。多年養殖實踐證明,體長增長以1~2齡最快,體重增長以3~4齡最快。

2.適應性強

①抗病能力強。一般養殖條件下不易發病,池塘養殖成活率高。從水花(魚苗)至夏花出池成活率達65%以上,從夏花至秋片(魚種)出池成活率達85%以上,從魚種至商品魚出池成活率達98%以上。②抗逆性能強。耐低氧,可在1.5mg/L的低溶氧水體中存活,當養殖水體在3~4mg/L時,仍能正常攝食生長,能在水質渾濁度10cm以下的水環境中正常攝食生長。③抗寒能力強。耐低溫,能在水溫1.5℃、冰下水位1.2m池水環境中安全越冬。耐運輸,鱗片緊實,不掉鱗。

3.食性廣,飼料係數低

津新烏鯽屬雜食性魚類,喜食水體中的枝角類、橈足類、輪蟲及小型藻類、植物碎屑等。在池塘條件下,對人工配製的全價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消化吸收性能強,飼料轉化率高,飼料係數低。幼魚階段的飼料係數為1︰1.5,魚種至成魚階段的飼料係數為1︰1.3~1︰1.5。

養殖要點

1.池塘條件

池塘以5~10畝為宜,池底平坦,淤泥在10~15cm,池水深1.5~2.5m。魚苗放養前10天左右,排乾池水,按每畝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15kg,徹底清塘消毒。用木耙翻動池底淤泥,曝曬分化分解3~5天后注水,注水時進水口用60目篩絹網過濾,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注水50~70cm即可,池水透明度為25~30cm。魚苗下塘前7天,施發酵有機肥,培養浮游生物,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即生物量達到35~50mg/L,讓魚苗一下塘就吃到充足適口的餌料。

2.放養密度

通常情況下,從水花飼養至夏花,每畝水面放養水花20~60萬尾,可產體長2~3cm的夏花13~36萬尾;從夏花飼養至秋片(魚種),依據對個體的需要,每畝水面放養1.2~3.8萬尾,另配養同齡的鰱魚200~300尾,可產尾重50~140g的秋片魚種1400~1500kg;從魚種飼養至商品魚,每畝水面放養尾重50~60g的魚種3600~4000尾,另配養同齡的鰱魚200~280尾,飼養至當年秋冬出池,可產尾均重500g以上的商品魚1800~2000kg。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