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舍鎮

洛舍鎮

洛舍鎮位於德清縣北部,距全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莫乾山27公里,距杭州60公里,上海200公里。鎮境交通便利,武洛公路、洛德公路貫穿東西,高速公路橫貫南北,杭寧高速德清北互通距鎮區僅6公里。 洛舍鎮鎮域面積47.3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7個村民小組(不含居委會),戶籍人口1.8萬人,登記在冊流動人口5015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洛舍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城鎮,早在一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村落聚居。

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便出現樂舍的名稱。

清鹹豐年間(1851—1861),大通橋飛架洛水,將港西港東兩墩聯成一體,自然鎮逐年形成。

清光緒二十四年,港西墩創辦了德清縣內的第一家織布廠,給洛舍自然鎮開拓了新的規模。

行政區劃

洛舍鎮下轄洛舍居委會,及洛舍、雁塘、東衡、三家、砂村、張陸灣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東苕溪穿境而過,苕溪西部為天目山余脈丘陵地區,東部系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鎮區屬太湖流域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鎮政府駐地洛舍鎮,武洛公路將洛舍與縣城武康更加緊密的聯繫起來。有“東方小萊茵河”之稱的東苕溪可航行600噸級的船隊。

自然資源

小河港上的石橋 小河港上的石橋

洛舍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人們便利用水田種稻,旱地栽桑,河港養魚,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稱。鎮境山清水秀,面積達2000多畝的洛舍漾碧 波蕩漾、煙波浩淼,實為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經濟發展

工業發展 

工業發展上,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逐步形成了木材加工、鋼琴生產、衛生材料和新型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其中木材加工和鋼琴生產已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洛舍也被譽為“木業重鎮,鋼琴之鄉”。全國最大的帖面板生產企業——德華集團就坐落在洛舍的省批木業工業園區內。德華集團是一家以木業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涉及木材加工、鋼琴、新型建材、絲綢、紡織、精細化工等行業。

洛舍鎮 洛舍鎮

2005年列全國千強鎮第487位、全省鄉鎮排名第134位,2007年,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11.1億元,常住人口人均GDP6043美元,戶籍人口GDP8759美元,工農業總產值55.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4億元,工業稅利3.3億元,實到外資968萬美元,實到內資2.5億元,財政總收入959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136元。201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工業總產值70億元,規模工業產值50億元,工業性投入6億元,實到外資950萬美元,實到內資3億元,財政總收入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0元。

農業發展 

洛舍鎮 洛舍鎮

農業發展上,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糧食生產和特種水產養殖以生態奶牛養殖齊頭並進的格局,有青蝦、河蟹、龜鱉、奶牛等幾大主導產業。投資1.6億元,、占地千餘畝的橫店集團德清生奶牛養殖項目位於該鎮砂村村,杭州燕牌乳業有限公司整體搬遷正在同時進行。

“全鎮總計4239戶, 1.8萬人,土地總面積4.6412萬畝,其中耕地總面積2.1850畝,林地面積1.3670萬畝,水面面積0.52萬畝,水田面積1.7922萬畝,桑地0.4180萬畝,農業生產等一直來以糧油生產為主,集蠶桑、畜牧、水產逐步發展。來通過調整農業結構、結合多元開發,改善農業基礎、增強品牌效應、加快產業提升、發展農業企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保障體系、轉變服務職能,構建服務網路等一系列措施,特種水產、養殖、蔬菜、水果、畜牧等效益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2007年我鎮農業收入達15988.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0107元,銀行存款達52758萬元,人均銀行存款達32060元。

社會事業

城鎮基礎設施功能逐步完善,農貿市場、小商品城、自來水廠、三星級賓館、汽車站、市政廣場等設施已經啟用或正在興建。

洛舍鎮新區開發作為城鎮建設的重點之一。2002年總投資800多萬元的新鎮政府建成並投入使用拉開了我鎮新區開發的序幕。2003年,新區農貿市場、土管所大樓、新自來水廠、住宅小區相繼建成。2004年,新區供電營業大樓、幼稚園、別墅區建成並投入使用。2006年,洛舍賓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基督教堂落成。洛舍鎮本著“真誠合作、服務至上、互惠互利”的宗旨,制定了新區開發和投資的優惠政策,並編制了《洛舍鎮總體規劃圖》,歡迎海內外客商來洛舍走一走、看一看,投資置業。

洛舍鎮 洛舍鎮

洛舍鎮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力度,至2005年度,全鎮各實現了供水體化、公交一體化。加大了農村環境整治力度,當前已基本實現農村村莊環境整治全覆蓋,並通過對環境整治的長效管理,使我鎮廣大農民都能生活在“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淨化”的良好環境中。2007年。我鎮的張陸灣村創建省級小康示範村、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編制完成各村村莊總體規劃基礎上,為滿足民眾不斷改善住房條件,最佳化居住環境的願望,各村加快了中心村建設步伐,東衡中心村一期16幢房屋已基本完成,張陸灣、洛舍中心村一期32幢正在建設之中,雁塘中心村即將啟動,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洛舍新農村,感受洛舍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

歷史文化

洛舍鎮 洛舍鎮

具有悠久歷史的洛舍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在歷史上曾出過軍事家、政治家、文史家等。元代著名大書法家趙孟頫與其妻子管道升晚年便隱居洛舍東衡里。當 代,有駐外使節,艦隊師政委,大學教研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等,被譽為“中國艦長第一人”的馮贊樞就是洛舍馮家裡人,現任國務院外交部部長助理的沈國放祖籍就在洛舍,可謂人才薈萃。洛舍的工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興起較早。歷史上,民族工業以制瓷、造船、繅絲等最為著名。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洛舍的經濟發展開始了一個新征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