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方池

洗耳方池

洗耳方池,也叫洗耳池,古蹟遺址,位於巢縣。

基本信息

洗耳方池的遺址,在巢縣城東門。據《巢縣誌》記載:堯欲召許由為九州長,許不就,心不欲,惡其話污耳,用池水洗之。適逢巢父牽牛而來,巢父問明其故,說:洗耳將污及池水,不能飲牛。說畢,遂牽牛而去。後人即將此池稱為洗耳池
明萬曆丁丑年(1577年) ,知縣陳經言用秋瓦石將此池修為方池,故後稱洗耳方池:在方池後空地上構瓦屋數間,命名塔影寺。洗耳池遺址雖存,但碑記已失。
另據《高士傳》記載:“堯讓天下與許由,許由不受而逃去。於是遁耕於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洲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之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由以告,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求名聲,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這一記載與縣誌所記內容相似,但地址不符。《巢縣誌》據此特加了按語:“許由洗耳潁水,隱於箕山,疑不在此地。然古以巢許並稱,巢父當許由洗耳時,責其浮游於世,以求名譽,而父實巢人,必不游潁濱矣,大抵先賢遺蹟,無容湮沒,姑兩存之可也。”
另據雍正《巢縣誌》記載:“巢許隱居臥牛山”,城故有洗耳池和牽牛巷、二賢祠等古蹟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