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第5卷

這對於時下以“連載”形式發表作品的大多漫畫家來說,是個致命傷。 (個人認為最近的《LOST》就是這樣)的遺憾之作,優秀的長篇作品終究是少數。 兩個內容是常常出現在楳圖作品中的,孩子和環保。

內容介紹

初看楳圖(楳通“梅”)先生的作品,源自《漂流教室》,那是日本漫畫還剛剛開始輸入國內。所以滿目大多是美形人物,連寫實系風格作品也不多間。看了幾頁對人物形象簡直是反胃,感覺就好像是五六十年代政治宣傳畫上的風格。但好在劇情比較吸引人,一口氣就讀完了全作品。
對於恐怖漫畫,常見的還是短篇形式的居多,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伊藤潤二,而長篇作品或許是因為在創作之初就需要比較完整的構思結構,以及熟練的創作技巧。這對於時下以“連載”形式發表作品的大多漫畫家來說,是個致命傷。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虎頭蛇尾,一開始猛放懸念,而到結局的時候卻不知所謂,或者生搬硬套。(個人認為最近的《LOST》就是這樣)的遺憾之作,優秀的長篇作品終究是少數。長篇作品作難以把握的就是那揮之不去的壓抑和恐懼。就好像凌遲和斬首同樣是死,但前者要經受的痛苦是多得多了,所以作者就需要像行刑者一樣,不斷的一刀一刀提醒讀者,“這是恐怖漫畫,而不是其他的什麼”,但如果你能在恐懼中體驗到興奮,那你就算是真正的入道了。
好像有點走火入魔--b,再來說說楳圖先生的作品,說實話我看過他的作品其實並不多《漂流教室》,這部《洗禮》,另一部正在看的《14歲》(VC有下),以及一些零碎的短篇和改編的電影等等。兩個內容是常常出現在楳圖作品中的,孩子和環保。看似這兩個內容大家可能比較容易聯想到“幼稚”,的確小孩是比價幼稚的,而看似嚴肅的環保問題,大多數場合下。因為官僚作風的嚴重只是一句空談,而恰恰是這兩個內容在楳圖的筆下顯得格外的不同,比如漂流教室中的那幫孩子,超出他們想像的危機所帶來的人格的磨練最終讓他們成熟的超出想像。我記得最後有一幕。一個六年級學生對同伴的一個女同學說:“我愛你”的那一刻,我幾乎可以感覺到神聖,這原比大多數所謂專職愛情的少女漫畫中的告白來的震撼。這種感覺來自於作品大環境下人性真實的體現,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所謂無理由感覺,而是真正患難中建立起來真實感受。另外《漂流教室》應該是楳圖先生初涉環保題材的作品,在上世紀70年代就考慮到環境持續破壞給人帶來的惡果這種意識應該是比較超前的。而作品中利用未來地球滿目瘡痍的可怖景象來給現代人敲警鐘,手法運用還比較傳統。
最後說說這部上傳的《洗禮》,著名的女明星應為害怕歲月帶來的衰老,預備了一個“女兒”,進行換腦手術。十分詭異的題材,但結局是絕對出於意料的。在此賣個關子。雖然題材的詭異和不可思議,但排除所謂換腦手術的可實行性,其餘所有的情節安排十分之合理和符合邏輯,這樣說的前提是需要讀者有絕對仔細的觀察力,和細緻的閱讀。可以先給大家透點風,你認為,這部作品從開始到結束實際經過了多少時間呢?
原文 2006年5月28日 生於二月三十 自書

作者介紹

楳圖一雄,恐怖漫畫之神
1936年9月3日,誕生於和歌山縣高野山。在奈良縣五條市長大。
1955年發表《森林兄弟》,《別世界》。1965~1966年開始連載《媽媽好可怕》《蛇少女》造成大轟動。1972年開始連載《漂流教室》,1972年獲得第20回國小館漫畫大獎。1976年開始連載幽默漫畫《誠仔》。
近年通過發表唱片以及出演影視作品在媒體活躍。
其他作品包括《我是真悟》《神之左手惡魔的右手》《14歲》《大蛇》《洗禮》《貓目小僧》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