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雞蛋

洋雞蛋

人們通常認為,土雞在自然環境中生長,吃的也都是天然食物,產出的雞蛋品質自然會好一些。而一般養雞場生產的雞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洋雞蛋”,因採用了專門的產蛋雞種和配合飼料,其營養價值可能不如土雞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洋雞蛋的蛋黃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比土雞蛋低很多,更適合老年人食用。養雞場裡的雞所吃的飼料都是經過科學配比的,營養素含量全面均衡,因此產出的蛋中,鐵、鈣、鎂等礦物質元素的含量都高於土雞蛋。

與土雞蛋區別

洋雞蛋洋雞蛋

消費者往往認為,柴雞蛋(草雞蛋)味道香,營養價值也更高。的確,雞場所養蛋雞吃的都是科學配方的飼料,其中營養十分全面,但是卻不可能像自然中的飼料那樣“口味”豐富。自由取食的散養雞可以吃到青草、小蟲、穀粒和草籽等天然的“風味食品”,蛋中產生的風味物質自然比較豐富。雞場飼養的雞總吃一種混合飼料,自然風味單調。從營養價值來說,柴雞蛋的脂肪含量較雞場蛋約高1%左右,膽固醇含量也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無顯著差異。柴雞蛋的唯一好處在於,其中磷脂含量和ω-3不飽和脂肪酸高於雞場蛋。然而,改變蛋雞飼料當中的脂肪來源,如添加亞麻籽油和魚粉等,也可以使雞場蛋中的ω-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上升。若對蛋黃中鐵、鈣、鎂、硒的含量進行比較,則洋雞蛋略高於草雞蛋。消費者通常認為草雞蛋營養素含量更高,然而分析結果表明,洋雞蛋的營養素含量略高於草雞蛋,可能是由於配合飼料當中所提供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為充足。可見,從營養價值來說,柴雞蛋和雞場蛋整體上大同小異,細節上各有千秋,很難說孰優孰劣。從安全性來說,柴雞蛋自由跑動,食物較雜。在田間普遍使用農藥、野生動物出沒的鄉間,散養雞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或者吃到各種被農藥污染的穀粒,因而反而更不安全。

洋雞蛋洋雞蛋

人們通常認為土雞蛋比較好是認為:雞生長的環境是原生態的,沒有污染,食物也是一樣!所以很健康,很有營養。其實不是,僅靠那些原生態的物質,往往是不能滿足人體生長所需的!洋雞雖然是吃的飼料,有一定的化學成分,但只要是合格的飼料,成分都是達標的,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也能補充人體生長所需!洋雞蛋和土雞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在自然環境中生成的,一個是人工培育的,但這不能完全決定它們的營養價值!

真正意義上的土雞應該是完全散養的,每天在林地里活動覓食,只吃蟲子、野草等天然食物。這種雞因為營養不均衡,下的蛋個頭比較小,但因為土雞吃綠葉菜較多,蛋黃中的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高,因此蛋黃更大,顏色更深一些。 不過,事實上,除了自家飼養的土雞下的蛋外,市面上常見的那些批量生產的土雞蛋,大多是“洋雞土養”下出來的。一些養雞場將產蛋雞放養,讓它們在樹林、棉田裡自由活動,和土雞一樣吃一些天然食物,同時再餵一定量的飼料,以保證蛋雞的營養均衡。這種雞蛋和土雞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價格比純粹的土雞蛋便宜,比“洋雞蛋”要貴許多。我們所說的“洋雞蛋”,則是籠養雞下的蛋,它們只吃飼料。這種科學配方的飼料也可以囊括多種食物和營養物質,因此這種雞蛋的營養並不比上兩種差,價格卻是最便宜的。

特點

挑選雞蛋挑選雞蛋

許多人買雞蛋只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其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葉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因此,蛋殼的顏色與營養價值的關係不大。

此外,也有很多商販宣稱粉殼蛋才是真正的土雞蛋,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通常來說,用白殼蛋雞和褐殼蛋雞雜交,下出來的蛋就是粉殼的,這在散養和籠養中都可以實現。還有一些不規範的飼養者,為了做出粉殼蛋,在雞的飼料中添加色素,因此,顏色過於鮮艷的粉殼蛋,大家最好還是不要購買。而真正的土雞蛋除具備一定的外表特徵外,其蛋液比較稠厚,只有打開來看才能判別,而且蛋黃比較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