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淇溝內村

洋淇溝內村

揭陽空港經濟區(原隸屬揭東縣)登崗鎮,有一楊姓村落-洋淇村。洋淇村,由楊微源公於南宋時期(具體時間不詳)開鄉創里,後發展為洋淇十八鄉。溝內村,是洋淇十八鄉其中一鄉。 溝內村,是由開基始祖楊樂耕公於元成宗大德二年(即元朝1298年)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葵樹下涵頭村移居揭陽桃山都鳳翔鄉溝內村(即洋淇鄉)開基。行年三十四歲。 樂耕公,於南宋宋度宗元年(1265年)生,娶莫氏,生子四人:德潛(失詳)、弘隱、平易、四子不詳。 樂耕公墓現在本村土地宮旁,墓碑,在土地宮前大榕樹下,樂耕祭日:六月初三,妣:十月廿九日。 溝內村,從樂耕公開基(1298年)至今,已有718年,經過時間、歷史的繁衍發展,現在全村已有接近3000人口。溝內村東至下鄭村,西至涵頭村(機場拆遷至安置區)、大陳村,南至後巷村、竹林村!北至蘇明橋,與寨內村、橋南村以溪為界!

楊氏宗祠

根據揭陽考古專家考察,位於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洋淇鄉溝內村的-----楊氏宗祠(也叫三房祠),是祭祀楊氏各位先祖之恩德而建設的,創建於1747年。楊氏宗祠是由符客公、玉臣公(即樂耕公之嫡孫)兩人出資建造,符客公出四分之三的資金,玉臣公出四分之一的資金;

民國時期,孫中山興起了破除封建迷信運動,故楊氏宗祠改為學校,宗祠裡面祭祀的東西全都換成孔子的肖像;日本侵華時期,宗祠後廳遭嚴重破壞,於翌年重修;
鑒於楊氏族譜及考古專家認證,確認楊氏宗祠是樂耕公之嫡孫為祭祀太世祖、始祖而創建的一座宗祠,楊氏宗祠也樂耕公後人共同的一座宗祠;
楊氏宗祠於2011年10月25日開始重修;

洋淇溝內——楊氏宗祠

大門門匾 大門門匾
洋淇溝內村 洋淇溝內村
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
前廳 前廳
後廳 後廳
後廳 後廳
四知堂號 四知堂號
前廳 前廳
捐資名單 捐資名單
楊氏宗祠記 楊氏宗祠記
楊氏祖先像 楊氏祖先像
楊氏祖先像 楊氏祖先像

地址

地址:廣東省揭陽市空港經濟區登崗鎮洋淇鄉溝內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