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先知:郭嵩燾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平裝: 2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7293583, 7807293586
條形碼: 9787807293583
尺寸: 23.6 x 16.8 x 1.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孟澤,湖南雙峰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十五歲考入湘潭大學中文系。他投身學界三十年,卻因為極具個性的形象,屢屢被人戲稱為“藝術家”。處世不拘一格,平生最好議論的孟澤先生,究竟會如何解讀晚清改革先驅郭嵩燾呢?

內容簡介

《洋務先知:郭嵩燾》簡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於近代史,我逐漸累積了一種說不太清楚的厭薄,導致這種情緒的原因遠不止一端。至今還在使用的某些教科書,曾經把千迴百轉的滄桑人事,表述得如同戲曲舞台上那些最終落實為大團圓結局的故事一樣,黑白分明,不費思量,從中幾乎看不到歷史當事者的複雜表情及其背後的心情,只看得到高尚的道義與堅定的意志,看不到偶然而只有必然。當或一觀念或者利益支配下的敘事成為唯一的敘事時,當歷史僅僅是某種固定的因果關係的演繹時,真實往往被簡化,而且,當下的需要支配著這種簡化。
如此,當你並不置身於具體的政治陣營,當你未必需要通過特定的歷史書寫確立或保衛自己的信念、身份和地位時,那種以特定時代需要為依據的選擇性的敘事,就像不由分說的布道,不僅不能滿足你對於歷史的好奇心,甚至會有一種對你基於常識常理的心智的挑戰,挑戰到你不再信任自己的心智。
細心打量近代歷史場景,一些曾經如雷貫耳的人物,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神聖和英明,由他們所參與、支配和導演的歷史事件——曾經被我們描述為承接了過去、開闢了未來、扭轉了乾坤,也並不總是澤被黎庶、福慧家國,而且,如尼采說的,“在英雄的周圍一切都成了悲劇”,只有不止一代蒼生的血淚和如同草芥一樣作為犧牲的人命確鑿無疑,但他們常常只是英雄們成就不世偉業的背景,只是氣勢恢宏的宏大主題的鋪墊。悲愴的歷史以及巨大的傷痛,並沒有提升個人的自由與尊嚴,而常常強化了蒙昧的趨同,並沒有帶來審慎的認知、深沉的理性,反而輕而易舉轉化為某種指向烏托邦未來的膚淺的樂觀與包含了仇恨的豪情,似乎不是為了記憶,而是為了遺忘,不是為了清理歷史的傷痕,而是抹平這種傷痕。
當你一旦覺察到,自己以及自己所屬的一代人,其實依然置身在那種背景和鋪墊中而並不自覺時,當你覺察到,黑暗中的歷史篇章依然隱藏在黑暗之中而且難免延伸出新的黑暗時——歷史從來不止是一種關於過去的敘事,還是關於現實和未來的寓言——你再也無法祛除從心底湧出的寒冷和恐慌。
是那樣無從逃離的脅迫與裹挾,是那樣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的強力和強勢,它們決定著你短暫的生涯及其全部可能性,當你若有所悟,試圖有所規避時,又不得不以你的全部心智、情感去抗拒那種集體性的決定和壟斷,正是這樣,那種你並不樂意接受的歷史及其觀念,同時主宰了你,正像現實生活中的敵人主宰了你生活的現實,正像一個時代的陰影同時規定了它可能的光明,你甚至無法從你心知肚明的狹隘、窘迫和自我囚禁中解放出來,你同樣不能接納廣闊的人性,也難以照亮晦暗的心靈,因此,你其實無法提供比你所不以為然的歷史書寫更全面的感受、更深沉的體察和更寬廣的精神,你無法獲得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平常心。而這,是你更大的失望和厭薄之所在。
明白了自己的方位和可能性,寫作《洋務先知——郭嵩燾》時,自然不敢指望可以因此解除內心的拘謹和彆扭。我知道,因為遠不具備超越對立面的必要的從容與寬容,有朝一日,面對自己的敘述,將同樣少不了失望和厭薄。

媒體評論

郭嵩燾於1876-1879年間任“出使英國欽差大臣”(後兼使法國),是常駐西方國家的第一個中國外交官。……郭嵩燾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就已經突破了“辦洋務”的水平,首先在封建廟堂上創議“循習西方政教”,成為封建末世士大夫階級中最早主張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人物。——鍾叔河 走向世界叢書《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
就爭議性而言,郭嵩燾卻遠遠超過時賢:曾、左、李都不能相比。這正反映了他思想的敏銳,以及對西方認識的深切,達到遭忌、遭罵的程度。……然而他個人的挫折正好象徵中國走向世界的挫折。——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
在1877年5月9日給郭嵩燾的信中,李鴻章……讚揚其“議論事實,多未經人道者,如置身紅海、歐洲間,一拓眼界也。”……李鴻章為郭甚抱不平:“筠仙雖有呆氣,而洋務確有見地,不謂叢謗如此之甚,若達官貴人皆引為鑑戒,中土必無振興之期,日後更無自存之法,可為寒心。”——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目錄

第一章 身世與家國
第二章 疆場與戰場
第三章 從翰林院編修到南書房行走
第四章 參贊僧格林沁
第五章 國變當前
第六章 巡撫廣東 與左宗棠陌路
第七章 長沙地主 一竅不通
第八章 夷務洋務 進退失據
第九章 為國家任此艱苦
第十章 西洋鏡 有本有末
第十一章 與嚴復交好“國士之知”
第十二章 與劉鍻鴻交惡 “十宗罪”
第十三章 失敗者的驕傲:不忍不談洋務
第十四章 生前身後 百代千齡
附錄:“漢奸”與“先知”(湖湘講堂“答客問)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