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Immun Immun Immun

中心概況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於2011年,是在2001年成立的基礎醫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幾經變遷而成。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是泰山醫學院先進的科研機構,也是全校重要的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培養基地。現有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600餘萬元,固定編制28人,實驗室、研究室20餘個,為全校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務。

實驗室、研究所設定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內設四個研究所: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動脈粥樣硬化重點實驗室)、腦科研究所(腦微循環重點實驗室)、免疫學研究所、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共有專兼職科研人員50餘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餘人。山東省人民政府聘任秦樹存教授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唐華教授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孫保亮教授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2011年,腦微循環實驗室被評為山東省“十二五”高校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動脈粥樣硬化實驗室被評為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還設有動物實驗研究室,為全校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提供科研用動物的飼養繁育和動物實驗服務。

科學研究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四個研究所現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4項,山東省科技攻關計畫、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科研項目18項。近年來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8項,省級科研項目9項,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廳級科技獎勵12項,在SCI收錄源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

研究所詳情

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

2009年3月,由於泰山學者崗位的併入,原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原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合併,新的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正式成立。原生命科學研究所前身為基礎醫學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2006年更名為生命科學研究所,為我校重要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基地、重點建設基地、對外交流和對外服務的機構。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人員設定有7名博士,13名碩士,其餘4名均有專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3名,高級實驗師3名。
學校非常重視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的建設和發展,先後投入2000萬元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螢光實時定量PCR儀、多功能螢光酶標儀、美國Bio-Rad雷射共聚焦顯微鏡、Water’s液相-質譜聯用儀、德國LEICA新鮮腦組織切片機和冰凍切片機、Microm全自動組織脫水機、德國Sigma高速冷凍離心機、日本三洋超低溫冰櫃、美國雅培全自動生化儀、瑞典百靈威雷射都卜勒、美國Contec 16導動態心電圖和12導動態腦電圖、Beckman超速冷凍離心機、上海日環放射免疫計數器、美國B-D公司流式細胞儀、Bio-Rad公司電穿孔儀、Bio-Rad公司梯度PCR系統、Bio-Rad公司凝膠成像系統、美國Beckman Coulter毛細管分析系統、法國MILLIPORE超純水系統、美國stoelting立體定向儀、 IPP圖像分析系統、美國Biopac生理信號記錄儀、日本Olympus倒置螢光顯微鏡和正置螢光顯微鏡。
研究所下屬八個實驗室:心血管形態分析實驗室、血流動力學與血小板實驗室、心血管細胞學實驗室、脂質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脂質分析實驗室、心血管轉化醫學實驗室、心血管內分泌實驗室(同位素) 、脂代謝基因功能實驗室、臨床套用服務實驗室、血管壁幹細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均由教授或博士擔任。
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頻繁接納國內外來訪學者和科研人員,每年都有國外學者如烏德勒支大學醫學院、耶路大學醫學院、韓國全北大學的博士或教授到我所進行科學研究,我所也多次派人到國外進行短期學術訪問。實驗室常年有博士、碩士進行學位課題的研究。先後在Nature Medcine、ATVB、circ Res、Am.J.physiol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Eur J Pharmacol、Exp Physiol 、Anat Embryol、Clin Hemorheol Micro 等SCI收錄源期刊發表論文25篇,出版著作10部,獲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4項。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具有專業、穩定的學術隊伍,配套精密的科研儀器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現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

腦微循環實驗室

腦微循環實驗室分別於2001、2006年被批准為“十五”及“十一五”省級重點實驗室,2011年被批准為山東省高校“十二五”強化重點實驗室。腦科研究所與腦微循環實驗室一併建制。實驗室有良好的硬體支持,擁有一支以博士為主體的高水平研究隊伍,有1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副會長,4人次擔任國家級學會常務,4人次擔任省級學會副主任委員。形成了腦部疾病的微循環機制與防治、腦微循環及淋巴引流與神經元損傷和修復、癲癇腦損傷機制與腦保護、微血管調控和保護與腦心血管疾病防治等研究方向。本實驗室具有基礎與臨床結合的顯著特色,在國內同類實驗室中處於先進行列,並在國際微循環界及相關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06-2010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國家級課題9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以第一完成者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獲得廳、地市級科研獎勵10項。以首位作者發表SCI源期刊論文23篇,獲發明專利1項。2008年主辦了第七屆亞洲微循環大會,先後4次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多人次應邀在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做專題報告,多次主持了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外數家大學、研究機構、醫療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免疫學研究所

免疫學研究所於2010年正式成立,是我校重要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基地、重點建設基地、對外交流和對外服務的機構。學術梯隊人員共有11人,包括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6名,其中博士5名、碩士5名。
免疫學研究所目前擁有450餘平方米的淨化工作區和一般實驗區,先後投入1200萬元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分選型流式細胞儀、X射線生物學輻照儀、活細胞高速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冷凍切片機、實時螢光定量PCR儀、雙光子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全波長多功能螢光化學發光酶聯儀和純水系統等。
研究所目前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自然科學基金,先後在Nature、Nature Immunology、Blood、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Plos One等本專業高級期刊發表論文,近3年出版著作2部,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

神經生物學研究所

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於2006年成立,是我校重點實驗室和研究生培養基地,擁有一支以博士為主體的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學術隊伍共有12人,包括海外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1名,講師5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6名,碩士5名。有4人擔任省級學會常任理事和理事。研究所在神經內分泌等領域成果卓著,近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項,獲得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發表SCI收錄論文30餘篇。
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包括單道螢光分析儀、倒置螢光顯微鏡、溫度梯度PCR儀、電泳凝膠成像分析系統、超速冷凍離心機、螢光分光光度儀、動物腦立體定位儀及二氧化碳培養箱等。
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應邀在國際及國內學術會議演講多次,已經與3所國外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科技交流與合作關係。

教授風采

秦樹存

秦樹存,山東省病理學病理生理學泰山學者崗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心血管病學博士研究生合作導師,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所長,泰安市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2-1995年,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博士;1998-20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分子醫學博士後;2001-,美國加州大學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秦樹存博士從事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基礎與臨床研究二十多年,有40餘篇文章發表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期刊上,包括國際著名雜誌“自然(醫學)”等,被國際同行引用總計達200多次;獲得過總後勤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獎勵;主持或參加完成了多項國內外重要科研項目,包括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美國NIH以及VA的專項基金等。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資助有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專項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項目(973)基金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動脈粥樣硬化功能保護的分子基礎以及功能喪失的恢復機制等。

唐華

唐華,男,1968年12月出生,教授。200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2006-2010年在美國Emory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目前任泰山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和“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細胞免疫學,尤其關注樹突狀細胞亞群對獲得性免疫反應的調節。讀博士期間與人合作,發現了新的調節性樹突狀細胞亞群,以共同第一作者將該工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於Nature Immunology。該文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Nature、Nature Review Immunology、Nature Immunology都作為重要研究作了推薦和評論。發現了免疫微環境促進造血前體細胞向樹突狀細胞定向分化並以第一作者發表於Blood。
在美國Emory Vaccine Center做博士後工作期間,發現位於皮膚真皮內的真皮樹突狀細胞亞群和嗜鹼性粒細胞合作,共同誘導過敏免疫反應。以第一作者將該論文發表在2010年Nature Immunology,並被國際著名網站Faculty1000推薦為”必讀”文章。同一時期,與人合作分別在Nature Immunology和Current Opinion of Immunology等雜誌發表綜述各一篇,與人合作的原創性成果的論文發表在Nature、Nature Immunology雜誌上,系統闡述了樹突狀細胞及其亞群在調控獲得性免疫反應中的作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

文今福

文今福,女,教授,碩導。1965年6月出生,祖籍吉林龍井。 1989年畢業於延邊大學醫學院,2002年在韓國全北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3年在韓國全北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工作。
現為SCI收錄雜誌-“Regul Pept”和“Life Sciences”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啟動基金評審專家。研究方向為高血壓與心血管內分泌相關性研究。首位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啟動基金1項、山東省教育廳1項、山東省自然基金1項和山東省衛生廳科研課題1項等課題。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篇。曾獲山東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和泰山醫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1項成果經專家鑑定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獲“山東省中青年重點科技人才”、 “泰山醫學院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一五科技先進工作者”、 “泰山醫學院巾幗建功標兵” 、“泰山醫學院女優秀工作者” 等榮譽稱號。

趙曉民

趙曉民,男,1970年2月出生,祖籍河南襄城,1992年畢業於泰山醫學院臨床醫學系,2008年獲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藥理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心血管藥理學。發表教學與科研論文71篇,其中被SCI收錄12篇。編寫教材及專業著作5部,承擔省、廳級教學與科研課題9項,獲得山東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和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等16項,其中2009年獲中國生理學會張錫鈞基金會第十屆青年優秀生理學學術論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