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經石峪金剛經(下)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無撰書人姓名,因筆法與山東鄒縣尖山摩崖《晉昌王唐邕題名》相近,後人或以為唐邕所書。 又與《徂徠山大般若經》相似,《徂徠山大般若經》上有“齊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樣,因此後人又有推測為王子椿所書。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多有一些不常見的俗字,其中“萬”、“無”二字,竟與現通行的簡化字相同。

內容介紹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摩崖刻石,刻于山東泰安泰山石經峪花崗岩溪床。字大徑尺,書體奉雄渾,以隸為主,間有篆、楷、行草意。其字徑大小亦有差別,大多數字為豎高約三十五厘米,橫寬四十至六十厘米。據民國初年拓本計,存九百六十餘字。楊守敬《學書邇言》云:“擘窠大字,此為極則”。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無撰書人姓名,因筆法與山東鄒縣尖山摩崖《晉昌王唐邕題名》相近,後人或以為唐邕所書。又與《徂徠山大般若經》相似,《徂徠山大般若經》上有“齊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樣,因此後人又有推測為王子椿所書。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則作北齊天保間(公元五五0——五五九年)人所作。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多有一些不常見的俗字,其中“萬”、“無”二字,竟與現通行的簡化字相同。這對於研究我國書體的歷史演變和書法藝術成就,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現據舊時坊間印本,作適當技術處理,重新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