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泔鎮

注泔鎮地理位置是在乾縣東北部23公里處,東部臨禮泉縣石潭鎮,南部以泔河為界與陽洪鄉相望,西部與峰陽鄉接壤,北部靠禮泉縣南坊鎮。東西南三面環溝,北面靠山,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度600米至900米,全鎮有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106個,有5328戶,21628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注泔鎮位於乾縣東北部23公里處,東臨禮泉縣石潭鎮,南以泔河為界與陽洪鄉相望,西與峰陽鄉接壤,北靠禮泉縣南坊鎮。東西南三面環溝,北面靠山,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600——900米,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萬畝,果園面積3.6萬畝。全鎮有19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5328戶,21628人。
注泔鎮位於乾縣東北部,東、西、南三面環溝,北面靠山,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600~900米。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000多畝。全鎮有19個行政村,4794戶,21314人,其中農業人口20814人。
水資源豐富,泔河從注泔環繞而過,地下水甘甜,含鍶量2mg/1以上,經有關部門及專家鑑定可生產優質礦泉水。
大力發展果品生產,截至1999年底,全鎮蘋果和酥梨面積已發展到3.8萬畝,年產水果總量6000噸。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19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3914萬元。糧食產量達到1600萬噸,大家畜存欄1200頭,生豬存欄3200頭,雞存欄1.2萬隻,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01元。
全鎮共有16所國小,兩所國中,在校學生4213人,教職工28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1所地段醫院,醫護人員10名,另有村級衛生所28個,從醫人員32人。全鎮計畫生育率達到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注泔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村村通油路,全鎮共有油路13條,全長40.1公里。村村通電話,程控裝機容量500門。

建設

近年來,注泔鎮黨委、政府在縣委和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和政策,以奔小康總攬農村工作全局。根據該鎮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海拔高(800——1000米),晝夜溫差大,十年九旱,靠天吃飯,極不適應糧食作物的生長,但這又是蘋果和酥梨的優生區,果品種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實際,因地制宜反覆研究,充分論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果品生產為主導產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帶動全鎮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為此,注泔鎮大力發展果品生產,截至2004年底,全鎮蘋果和酥梨面積已發展到3.6萬畝,年產水果總量7.8萬噸。注泔鎮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優質果品、酥梨基地鎮。2004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達3600萬元,財政收入達82.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00元。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鎮現有中國小21所,教職工286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優越,現有一所鄉級衛生院,醫護人員16名,病床20張;另有村級衛生所28個,從醫人員32人。鎮有文化站、影劇院等文化設施。

基本設施

注泔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村村油路化,村村通電話,現裝有程控直撥電話500多門。

注泔鎮名稱由來

一是五峰山河水伏地而行於北著泔復出地面最後注入泔河。二是西溝古有泉水,水味甘甜,秦曾建甘泉宮,秦始皇飲此泉水,當地人稱之為“主水”,後有“主水甘泉”得名。

注泔鎮轄區

南注泔、南道、北注泔、東注泔、南北坳、屈家、瓜趙、南張、新升(包括南張村部分)、周家、張家、賀家坳、胡羅村、紅崖、南羊牧、北羊牧、南孔頭、北孔頭、新華(包括天上、陳家坳等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