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自由聯邦

波多黎各自由聯邦

波多黎各,全稱為波多黎各自由聯邦,位於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面積8897平方千米,包括波多黎各島及別克斯、庫萊布拉等小島。北臨大西洋,南瀕加勒比海、東與美屬、英屬維京群島隔水相望,西隔莫納海峽同多米尼加共和國為鄰。山地和丘陵占全島面積的3/4。中央山脈橫貫東西,地勢從中央向四周伸展,由高到低,沿海為平原。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屬熱帶雨林氣候。

簡介

多黎各聯邦(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Puerto Rico)

英文全名: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Puerto,西班牙語意思是: 港。 Rico, 西班牙語的意思是: 富有。 位於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全稱波多黎各自由邦。面積8897平方千米,人口337萬。其中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後裔占99.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通用英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府聖胡安。1898年7月25日,美國打敗西班牙,成為美國的殖民地。1947年,美國政府允許該島居民自由選舉他們自己的領導人。該島居民擁有美國公民身份,但是他們在美國國會只有一個沒有選舉權的代表。該島居民可以參加美國總統的初選。但是他們沒有權利選舉美國總統。美國國旗上50個星代表美國50個州,波多黎各則沒有。

包括波多黎各島及別克斯、庫萊布拉等小島。北臨大西洋,南瀕加勒比海、東與美屬、英屬維京群島隔水相望,西隔莫納海峽同多米尼加共和國為鄰。山地和丘陵占全島面積的3/4。中央山脈橫貫東西,地勢從中央向四周伸展,由高到低,沿海為平原。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屬熱帶雨林氣候。

以美國為主的外國資本控制了波多黎各的主要經濟部門。波多黎各注重與加勒比地區和拉美國家發展經濟關係。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為235億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在拉丁美洲居於首位。貨幣使用美元。旅遊業發達,主要名勝有蓬塞藝術博物館、聖胡安老城、聖胡安大教堂、雲蓋雨林和波多黎各16~17世紀家庭博物館等。波多黎各為加勒比地區空運中心,聖胡安、蓬塞、馬亞古埃斯均為海、空良港。工業主要有化工、電力設備、機械製造、石油、食品加工和服裝等行業。農業主要生產棉花、咖啡、甘薯、菸草、水果等。

對6~16歲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新日報》、《聖胡安明星報》等。有110個廣播電台,13個電視台。

位於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包括波多黎各島和附近的莫納島韋克斯島庫萊布拉島。面積8897平方公里。人口 395萬(1982),其中白人占73%,混血種人23%,黑人 4%。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通用英語。首府聖胡安
原始居民為印第安泰諾人。C.哥倫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時於1493年11月抵該島。1508年西班牙人J.龐塞·德·萊昂在島上建立殖民據點,次年被任命為總督(見彩圖)。1511年泰諾人在其首領瓜伊巴那領導下發動起義,遭殖民當局鎮壓。16世紀中葉,泰諾人被消滅殆盡,殖民者從非洲運來黑人充當奴隸,種植甘蔗。此後波多黎各先後受到海盜騷擾和英、法、荷等國的襲擊。18世紀中葉,移民和黑奴不斷增加,咖啡成為主要出口物資。19世紀上半葉,種植園主勢力逐漸上升,對宗主國統治日益不滿。1869年9月,波多黎各人民在R.埃梅特里奧·貝當塞斯領導下,在拉雷斯鎮舉行起義,宣布成立共和國,後被西班牙殖民軍鎮壓。經過長期鬥爭,迫使西班牙於1897年同意該島自治。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戰敗,根據巴黎條約,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1900年美國國會通過福勒克法案,規定在波多黎各建立文官政府,其人選由美國總統任命。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瓊斯法案,將“美國公民籍”強加於波多黎各人民。1937年P.阿爾維蘇·坎波斯在蓮塞發動獨立起義,遭到鎮壓。1947年美國國會允許總督由選舉產生。1950年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舉行武裝起義,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1952年,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自由聯邦”,實行自治,但國防、外交、關稅等重要部門仍為美國控制。1977年美國總統G.R.福特向國會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張把波多黎各變為美國的第51州。1982年11月,R.W.里根總統發表聲明,支持波多黎各為美國的一個州。目前,波多黎各內部各政黨對政治地位問題存在分歧。
波多黎各自由聯邦波多黎各自由聯邦
波多黎各的主要經濟部門為美國資本所控制。近年來開始重視與加勒比以及拉美其他國家發展合作。1983年生產總值134億美元。

歷史

波多黎各自由聯邦波多黎各自由聯邦
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3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航行至此。1509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69年波多黎各人民起義,宣布成立共和國,遭西班牙殖民軍鎮壓。1897年實現內部自治。1898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殖民地。1917年美國把“美國公民籍”強加于波多黎各人民。1950年人民武裝起義,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聯邦的地位,實行自治,但外交、國防、關稅等重要部門仍由美國控制。1972年以來,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多次重申波多黎各人民享有自決和獨立的不可剝奪的權利。1977年美國總統G.R.福特向國會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張把波多黎各變成美國的第51州。1982年11月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總統發表聲明,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1993年11月,波多黎各再次就與美國的關係舉行全民公決,結果多數人仍主張維持美國的自由聯邦地位。
根據1952年由美國制定的憲法,總督為最高行政長官,由選舉產生,任期4年,下設部長會議。美國國會有權廢除波多黎各議會通過的法律。議會分參、眾兩院。該島選舉出地方專員常駐美國國會,但只能在眾院委員會參加表決。主要政黨有:
①人民民主黨,執政黨。成立於1938年。主張維持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地位,要求在美國主權下成立地方自治政府。
②新進步黨,1967年成立。主張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③波多黎各獨立黨,1946年成立。主張波多黎各獨立,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

名稱 波多黎各自由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擁有美國聯邦領土地位(US Commonwealth Territory)。

面積 8959平方公里。

人口 373萬(1996年),人口密度為416人/平方公里。人口中拉美裔人占99.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和英語。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81%為天主教信徒)。

首府 聖胡安(San Juan),人口43.77萬(1990年)。

總督 路易斯·福爾圖尼奧· 布爾塞特(Luis FURTUÑO Burset),2008年11月4日當選。

其他

主要生產棉花、咖啡、甘薯、菸草、水果等。1994年漁業捕獲量2240噸。1996年,林業和漁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7%,從業人口占勞動總人口的2.9%。 

主要生產棉花、咖啡、甘薯、菸草、水果等。1994年漁業捕獲量2240噸。1996年,林業和漁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7%,從業人口占勞動總人口的2.9%。

1996年,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90億和229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除美國大陸外,還有日本、英國、多米尼加、委內瑞拉、美屬薩摩亞等。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分別占其進出口總額的62.5%和87.8%,其中出口藥品占美國全國藥品的50%左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